马铃薯栽培技术的探讨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ong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7-0056-01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通过总结马铃薯的栽培经验,以马铃薯栽培技术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和研究,为马铃薯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技术
  1 选地
  我国大部分地区皆可种植马铃薯。其对土壤的酸碱性要求较低,一般pH值为5.0~8.0即可,但最适宜的pH值范围为5.5~6.0。在土层深厚、肥力充足和地势平坦的地区种植马铃薯,极容易获得高产。由于马铃薯在生长期间,其根系会消耗大量的氧分,所选土质还需疏松。选择1年以上种植过马铃薯、辣椒、茄子和烟草等作物的土地为佳,最好选择前茬为禾谷、豆科类等作物的土地,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整地
  整地是种植马铃薯极为必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作物的生长质量。一般需要翻耕30~40 cm,打破犁底层。尤其是在春旱严重的地区,更需精细整地。在冬翻之后,使用耙将土块耙碎、耙平,促进土壤的熟化。播种前进行精细整地,使土质松软,将土地细碎平整后,进行开沟种植。对地势较为低洼的地块,可在进行犁耙后起垄,并在周围开好排水沟,防止马铃薯幼苗受涝。
  3 品种选用
  在选择马铃薯品种时,需选用高产、早熟以及抗病的优质品种,保证马铃薯的生长质量。高寒山区主要选用青薯9号、冀张薯8号、晋薯16号、克星1号等品种。栽培马铃薯时,薯型要求整齐、大小适宜,一般以25~50 g为宜;表皮较为光滑细嫩;薯芽、根鲜明;薯块完整;无病虫害和冻伤的优质壮龄薯。
  4 种薯处理
  对马铃薯的种薯进行处理时,先将种薯置于阳光下晒2~3 d,以3~4 h/d即可,有助于去除病薯和坏薯,提高种薯的质量。马铃薯提倡使用整薯播种的方式,在处理薯块时,可以将体积大的种薯切块,切块后种薯需高于50 g,一般为20~25 g即可,并且要求每个切块都带有1~2个芽眼,可保证马铃薯的出苗率。另外,切好的薯块需晾晒,加入4%~8%草木灰与多菌灵等进行均匀拌种,以此来对薯块的切口消毒。
  5 施肥
  种植地需使用约200 kg/667 m2左右的农家肥作为底肥,同时根据土壤的肥力、产量水平和肥量种类等因素,考虑种植地的具体化肥使用量。通常马铃薯吸收的氮、磷、钾养分比例为2.5∶1∶4.5,吸收钾元素的量最多,其主要供给来源为有机肥。另外,在出苗后,还需要根据其生长状况进行追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6 播种时间
  马铃薯的播种一般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状况而定,地温稳定在3~5 ℃时才可播种。若使用地膜或小拱棚覆盖,因其内部温度较高则可提早播种。
  7 播种要点
  在栽培时需要确定马铃薯的栽培密度,确保群体产量与个体产量的协调统一。当栽培密度较小时,单株的发育好、產量高,但因单位面积内的总株数少,结薯就会比较少,导致总体的产量不高。如果密度过大,超过一定的范围,虽然总体的株数多,但因单薯的重量很低,同样也会导致产量不高。对此就需要在栽培时,合理地进行密植,在单位面积内保证合理的群体结构。一般种植6 000株/667 m2左右即可,2~3茎/株较为适宜。
  8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晚疫病、青枯病、蝼蛄、蛴螬、二十八星瓢虫等。其中,晚疫病多发于植株花期后和雨水较多的时期,在发病的初期使用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2~3次即可。由于马铃薯的病虫害较多,且具有不同特性,这就需要充分考虑病虫害的类型和特性,选用科学的方式进行防治。
  9 适时收获
  为了实现马铃薯的增产增收,要根据栽培目的来选择收获的时间。主要选择在马铃薯价值较高的时间段收获,一般选择在开花后收获出售,此时虽然总体的产量低,但产值比较高,可以有效弥补产量低的损失,同时在收获后还可以提早种植其他作物。另外,在收获时,需选择在晴天进行,雨天收获容易出现烂薯、病薯等。在收获后需要注意分级、分大小摆放,并将其置于通风、干燥和阴凉的位置。
  (收稿日期:2018-06-14)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虽然现在的学校都是采取班级教学,但是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才
本文首先分析竞赛活动对学生多种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然后结合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的实践,提出借助竞赛活动来进行教学的新的网络工程综合设计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相长,改善教
摘 要:稗草是常见的水稻田间杂草,其适应性强,危害严重。利用植物自身防御机制综合防治田间杂草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角度,对水稻—稗草共培条件下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为理解水稻—稗草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稻田稗草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水稻;稗草;共培条件;影响  植物功能性状定义为在个体水平较容易测定的一系列形态学、生理学和物候学特征,以表征植物对
1发病情况某村67户,养猪户51户,饲养猪68头,2005年8月21日,该村一养猪户饲养的1头猪发生高热,呼吸困难,随后,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该村相继有10头猪发生此类传染病,致死率高,
本文主要对高校美术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指出高校美术教育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中的必要性和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