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19890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不仅是教育问题,而且是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大学毕业生“普及化就业”时代也随之来临。而更为现实的问题是社会对就业人员的有效需求滞后于毕业生增长的规模,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如何解决好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与社会需求有限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难。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同期的社会需求有限。表现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困难、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减员增效的改革等使得社会有效需求增幅有限。这两方面的矛盾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
  (二)社会发展需要变化与学科专业设置及教学内容滞后之间的矛盾,加大了就业难度。
  一方面,随着我国各项改革不断向纵深层次的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稳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另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机制,以及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上却明显滞后。这两方面的矛盾加大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三)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与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经费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在影响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经费投入不足,教师队伍没有相应跟上。2001年的统计资料表明,部属71所大学,平均师生比达1:18.18(其中1:20以上的20所,1:25以上的6所,还有1:30以上的)。 200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河北省高校的师生比达到1:13,个别达到1:17;广西个别高校的师生比超过1:17;湖南省27所高校师生比平均达到1:15,其中超过1:16的有12所,最高的达到1:25。师资不足导致教师工作量过大,在湖南省高校中,教师周课时20节的十分普遍,有的甚至高达周40课时,一人承担3门以上课程的教师占60.2%,最多的达6门。 这就导致了教师工作量大幅增加,教师疲于应付。
  我国高校在扩招之前,教学资源本身就不足,现在扩招后还有较大程度的下降。有关方面的调查表明:“这几年高校的生均教学用房下降了2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下降了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下降了22平方米,生均图书数下降了33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经费下降了500元。” 这样肯定会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这种矛盾也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四)要求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力的矛盾,加大了就业难度。
  一方面,为了提高就业率,高校要求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开展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大多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仍然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引导,缺乏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就业指导比较狭隘,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这两方面的矛盾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难。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一)高校应注重对学科和专业结构的调整。
  高校应适应社会要求特别是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变化,调整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结构。而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调整,一方面需要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其适应社会变化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要推动高校面向社会办学,提高其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
  (二)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毕业生质量。
  政府应借助社会力量,多渠道为高等教育筹措经费,从政策和法律上来保障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
  高校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定期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监督;建立校内评估体系,对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效果、院系管理水平等进行评估,通过学校内部评估发现问题,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三)高等学校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高等学校要以就业为己任,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使之专业化、全程化、专家化、人本化。其次,要建立多元化、灵活性的毕业生评价机制,逐步建立由偏重毕业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转向注重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机制。最后,运用信息技术建设一个信息量大、资源共享的就业信息网,实现管理与服务的信息自动化,不断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四)加强毕业生的创业教育。
  高校应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当作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的重要内容,此外要制定一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制度和措施,一方面要保护他们的创业积极性和提供创业的优惠条件,另一方面,对毕业生的创业活动起到指导、规范作用。
  总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说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出现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变革的必然结果,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促进经济、教育和社会的变革和更快的发展。□
  (作者:山东经济学院研究生部08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注释:
   潘懋元.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03,24(6).
   张应强,刘在洲.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学质量保障问题.高等教育研究,2003(6).
   谭振辉.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中国大学教学,2003(2).
其他文献
沙万泉的作品中,处处充满着对鸟巢按捺不住的爱和对奥运精神的顶礼膜拜。在拍摄中,他尝试着给鸟巢变换不同的技术手段,使鸟巢在各种环境中幻化成不同的景物, Sha Wanquan’s
本文结合目前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多媒体在英语教学申的作用,提出了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期刊
我国的中小企业之所以没有得到快速的发展,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造成的.为了能够更好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这个模式是对我国传统融资模式的创新.
摘 要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从被动接受型的技术路线向思想创造型的技术路线转变。要使学生为锻造思想能力而学习,教师一定要转变为构建感悟“思想政治”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合作者、研究者、引导者。在采用“研讨式教学”和“项目引领教学”技术的过程中,完成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教学技术路线 角色定位 项目引领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高职高
沐浴着凉爽的秋风,承载着收获的喜悦,我们共贺国庆佳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60个生日.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疆和平解放,开辟了新疆历史的新纪元,掀开了新疆发展的
我国经济目前可能会保持一段时间的低利润的状态,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分析低利率的环境对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来说是具有一定的影响的,从资产角度的运用和寿险公司负债的角
高度重视 层层发动确保思想认识到位rn“一核四融”社区共进活动中的“一核”,即以夯实基层基础为核心.“四融”,指思想融入,凝心创变;力量融入,资源创优;智慧融入,机制创新;
期刊
记者:很多人认为,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为吸引外资进入给予了很多优惠条件,内资是受到不公平待遇的.而制定外商投资法,是不是意味着开始重视内资,外资进入就要受到打压呢?rn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