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群众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人民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现代社会文明、健康、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了研究,发现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不足,缺乏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体育活动场所规划不合理,体育活动经费匮乏是影响郑州市区晨练老年人群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晨练;老年人群;体育锻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郑州市区包括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金水区、上街区、惠济区6个辖区各晨练点晨练老年人群体育锻炼开展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社会学、心理学、青年学、老年社会学、人口学、社会学研究方法、统计学等方面的书籍。
1.2.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采用了Prentice, W. E. Fitness and Wellness for Life国际上通用的体育锻炼强度自评量表。
1.2.3数理统计法。本研究对所获得的全部有效数据,在计算机上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完成。
1.2.4逻辑分析法。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分类,从而推断出有关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郑州市区晨练老年人群体育锻炼现状
2.1.1晨练的频率
本调查对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指标的设计共分为七类,占最高比例的是第一类天天锻炼的晨练者有225人,占41.8%,可以看出从不间断晨练的人是晨练队伍的中坚力量,其次是第二类每周晨练4次的有98人,占18.2%,根据晨练的周锻炼次数,每周锻炼四次及以上的晨练者共有369人,占68.4%,说明晨练者的健身意识很强,锻炼也达到了经常性。
2.1.2晨练的时间
时间是判定体育人口的指标之一,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活动时间以30分钟为界限,本次调查设定两个指标:30分钟以内、30分钟以上。参加晨练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有495人,占91.7%;30分钟以上的有495人,占91.7%,这与老年人闲暇时间居多有关,闲暇时间是从事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前提,闲暇时间充足,才能为参加晨练提供时间保证。
2.1.3晨练持续的时间
从晨练持续的时间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有四年以上的晨练习惯,其中十年以上的晨练者有174人,占总人数的32.2%;四年至十年的晨练者有177人,占总人数的32.8%;半年至四年的晨练者有137人,占总人数的25.4%;刚刚参加还不到半年的晨练者有52人,占总人数的9.6%。参加晨练在半年以下的虽然人少,但使晨练队伍中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也将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晨练。
2.1.4晨练的强度
参加体育活动的强度直接影响体育锻炼后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晨练者参加体育活动的强度在中等强度或中等强度以上的有207人,占总人数的38.4%,而参加晨练在中、小强的晨练者有333人,占总人数的61.6%,如表1,这与参加晨练的老年人生理特征有关。因此,中老年人喜欢散步快走、体操、太极拳、健身器械、民间舞蹈等项目,運动强度相对较小。
表1 晨练者参加体育活动的强度调查表
从以上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郑州市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金水区、上街区、惠济区6个辖区晨练点晨练者参加锻炼的频数多、时间长、部分晨练者运动强度偏小的特点,这三项又是体育人口的指标项。根据卢元镇编写的《中国体育社会学》一书中对体育人口的界定:①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②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以上;③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称之为体育人口。在本次调查中,参加晨练的人群中频度达到每周3次以上的占68.4%;持续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的占91.7%;强度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占38.4%,因此绝大多数晨练者都不算真正的体育人口。
2.2影响郑州市区晨练老年人群体育锻炼的因素
2.2.1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不足
体育活动离不开必要的体育场所。目前真正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场所相对较少,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目前现有的较为规范的体育设施并未对社会开放,因此,群众体育发展与体育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2.2.2.缺乏社会体育指导人员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总体数量偏少,平均每2万多人才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再加上我国社会体育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有资料表明,未受过专门训练、不具备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人员进行体育组织指导活动的情况相当普遍,这也对体育的科学化产生了不利影响。
2.2.3体育活动场所规划不合理
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观念的制约,我国在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中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公共体育规划不合理的局面。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场地供求无法平衡,致使相当数量的锻炼人群只能选择街道两侧、广场以及交通干线附近的空地作为锻炼地点。
2.2.4体育活动经费匮乏
我国社区体育活动经费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由社区街道办事处拨一部分,二是辖区内单位资助一部分,三是个人以各种形式给予支持。在我国,除较少发达省市外,全国大多数社区的经费来源严重不足,群众体育经费相对于地方财政支出所占百分比为1%一2%。很明显,这种投入是不能满足居民的锻炼需求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体育活动也会不断增多,社区体育设施也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因此活动经费匾乏的矛盾日益突显出来。
3.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郑州市区晨练老年人群参加锻炼的频数多、时间长、部分晨练者运动强度偏小的特点,绝大多数不属于真正的体育人口。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不足、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活动场所规划不合理、体育活动经费匮乏是影响郑州市区晨练老年人群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合理规划体育场所,合理利用晨练场所周边的学校体育设施,从而满足晨练人群体育锻炼的需要,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晨练、科学晨练,从而促进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鲍桂萍,王俊海.鞍山市大学生体育动机、行为、身体状况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102-104.
[2]朱菊芳,张天峰.对大学生体育动机锻炼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71.
[3]汤晓玲.对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的社会学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4).
[4]倪峰,郦树龙.华东地区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11).
【关键词】晨练;老年人群;体育锻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郑州市区包括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金水区、上街区、惠济区6个辖区各晨练点晨练老年人群体育锻炼开展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社会学、心理学、青年学、老年社会学、人口学、社会学研究方法、统计学等方面的书籍。
1.2.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采用了Prentice, W. E. Fitness and Wellness for Life国际上通用的体育锻炼强度自评量表。
1.2.3数理统计法。本研究对所获得的全部有效数据,在计算机上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完成。
1.2.4逻辑分析法。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分类,从而推断出有关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郑州市区晨练老年人群体育锻炼现状
2.1.1晨练的频率
本调查对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指标的设计共分为七类,占最高比例的是第一类天天锻炼的晨练者有225人,占41.8%,可以看出从不间断晨练的人是晨练队伍的中坚力量,其次是第二类每周晨练4次的有98人,占18.2%,根据晨练的周锻炼次数,每周锻炼四次及以上的晨练者共有369人,占68.4%,说明晨练者的健身意识很强,锻炼也达到了经常性。
2.1.2晨练的时间
时间是判定体育人口的指标之一,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活动时间以30分钟为界限,本次调查设定两个指标:30分钟以内、30分钟以上。参加晨练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有495人,占91.7%;30分钟以上的有495人,占91.7%,这与老年人闲暇时间居多有关,闲暇时间是从事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前提,闲暇时间充足,才能为参加晨练提供时间保证。
2.1.3晨练持续的时间
从晨练持续的时间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有四年以上的晨练习惯,其中十年以上的晨练者有174人,占总人数的32.2%;四年至十年的晨练者有177人,占总人数的32.8%;半年至四年的晨练者有137人,占总人数的25.4%;刚刚参加还不到半年的晨练者有52人,占总人数的9.6%。参加晨练在半年以下的虽然人少,但使晨练队伍中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也将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晨练。
2.1.4晨练的强度
参加体育活动的强度直接影响体育锻炼后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晨练者参加体育活动的强度在中等强度或中等强度以上的有207人,占总人数的38.4%,而参加晨练在中、小强的晨练者有333人,占总人数的61.6%,如表1,这与参加晨练的老年人生理特征有关。因此,中老年人喜欢散步快走、体操、太极拳、健身器械、民间舞蹈等项目,運动强度相对较小。
表1 晨练者参加体育活动的强度调查表
从以上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郑州市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金水区、上街区、惠济区6个辖区晨练点晨练者参加锻炼的频数多、时间长、部分晨练者运动强度偏小的特点,这三项又是体育人口的指标项。根据卢元镇编写的《中国体育社会学》一书中对体育人口的界定:①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②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以上;③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称之为体育人口。在本次调查中,参加晨练的人群中频度达到每周3次以上的占68.4%;持续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的占91.7%;强度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占38.4%,因此绝大多数晨练者都不算真正的体育人口。
2.2影响郑州市区晨练老年人群体育锻炼的因素
2.2.1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不足
体育活动离不开必要的体育场所。目前真正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场所相对较少,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目前现有的较为规范的体育设施并未对社会开放,因此,群众体育发展与体育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2.2.2.缺乏社会体育指导人员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总体数量偏少,平均每2万多人才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再加上我国社会体育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有资料表明,未受过专门训练、不具备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人员进行体育组织指导活动的情况相当普遍,这也对体育的科学化产生了不利影响。
2.2.3体育活动场所规划不合理
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观念的制约,我国在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中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公共体育规划不合理的局面。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场地供求无法平衡,致使相当数量的锻炼人群只能选择街道两侧、广场以及交通干线附近的空地作为锻炼地点。
2.2.4体育活动经费匮乏
我国社区体育活动经费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由社区街道办事处拨一部分,二是辖区内单位资助一部分,三是个人以各种形式给予支持。在我国,除较少发达省市外,全国大多数社区的经费来源严重不足,群众体育经费相对于地方财政支出所占百分比为1%一2%。很明显,这种投入是不能满足居民的锻炼需求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体育活动也会不断增多,社区体育设施也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因此活动经费匾乏的矛盾日益突显出来。
3.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郑州市区晨练老年人群参加锻炼的频数多、时间长、部分晨练者运动强度偏小的特点,绝大多数不属于真正的体育人口。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不足、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活动场所规划不合理、体育活动经费匮乏是影响郑州市区晨练老年人群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合理规划体育场所,合理利用晨练场所周边的学校体育设施,从而满足晨练人群体育锻炼的需要,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晨练、科学晨练,从而促进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鲍桂萍,王俊海.鞍山市大学生体育动机、行为、身体状况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102-104.
[2]朱菊芳,张天峰.对大学生体育动机锻炼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71.
[3]汤晓玲.对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的社会学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4).
[4]倪峰,郦树龙.华东地区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