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儿翘首映翠微

来源 :开心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u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都县城郊有一座风光旖旎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里有一处旅游胜景——翠微峰。翠微主峰地形险要,只有一条天然裂缝为路。峰顶林木随风摇曳,宛如绿波涌动。明末清初,以魏禧为首的易堂九子不仕清廷,在峰顶筑庐授徒、读史讲经,闲暇垦地植树、凿池养莲。鼎盛时曾建有瓦房七十二间,收徒一百余人。山含灵,水含秀,一代代诗国才俊从此绵延不息。于是,宁都县有了文乡诗国的美誉。
   如今,每天清晨和傍晚时分,到这里散步和锻炼身体的人不计其数,节假日登山揽胜者更是络绎不绝。宁都县教育局为了激励莘莘学子,每年从初中选拔数百名优秀学生进入重点高中,并命名为翠微班。近两年以来,紧依翠微峰的对坊中学考入翠微班的学生连续居全县农村初中之首。
    对坊中学距县城36公里,与瑞金交界。放眼望去,校园依山而建,从校门口操场到教学楼,长条形、一字儿排开88个台阶,级级攀升,显得大气、壮观。校门正对圩镇,侧傍群山,背接丘陵,地势狭长,没有围墙,与大自然浑然一体,是典型的“自然皆吾校,吾校即自然”的山区农村学校。
    2012年前,由于教学质量差,对坊中学只有1200余学生。2014年这里的学生却增至1600余人,增加的生源有些是从隔壁乡镇转来的,有些是原来小学毕业千方百计转到县城现在又要求回本乡就读的,还有从外县慕名转来的。近两年,对坊中学大幅度提升的教育质量深得老百姓的信赖支持,更为对坊中学开展的“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活动由衷地点赞。
     对坊中学把“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走进校门,一幅笔力坚劲、熠熠生辉的标语——让我们一起做个有修养的人吧——立即映入眼帘,主体教学楼的电子屏幕上不停地闪现着《对坊中学道德修养八条规范》,另一侧教学楼上挂着一条“秀外慧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的横幅。在这里,每见到一个学生都举止文雅、彬彬有礼,偌大的校园里洁净、清静。
    为了开展好“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活动,对坊中学精心设计了系列活动。每个月、每一周都有不同的教育主题,如九月是文明礼仪月,十月爱国主义教育月,十一月是健身运动月,元月是诚信教育月,三月是学雷锋献爱心系列活动月,四月是读书活动月,五月是感恩励志月,六月是读书成果展示月……
    对坊中学的校长曾娟,是全县唯一的初中女校长。别看她才三十几岁,却已经在两所农村初中当过一把手。2012年前,担任全县最边远山区的大沽中学校长时,该校教学质量在宁都县农村中学排名第一。2013年,组织上把她调到对坊中学任校长。当她来到对坊中学时,映入她眼帘的是遍地垃圾、窗户玻璃所剩无几、门窗破坏严重的现象,真是满目疮痍……
    上任伊始,曾娟校长通过深入调研、广泛走访,发现在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家长不满意的原因不仅是学校教学质量跟不上,还有学生养成教育不到位,行为习惯差,校风、学风不正。为此,曾校长提出:“要提高教学质量,先要让学生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要让老百姓改变对学校的看法,首先得从养成教育入手。
    为抓好养成教育,对坊中学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4月22日下午,适逢谷雨时节,天空雾霭沉沉,好像随时都有风雨将临,然而对坊中学的谷雨诗会却如期举行。88级台阶成了天然的赛诗台。全校23个班级的学生轮番上阵,一阵阵诗文朗诵声响彻云霄。这些诗文有的是从教材或课外书籍中精心挑选的,有的是学生自己原创的。一首首催人上进的诗歌、一篇篇立意深刻的美文,激人奋进。在学生赛诗的间隙,也不时穿插教师的诗朗诵。诵诗者莫不铿锵有力,情绪激昂;台下听众个个精神焕发,时而掌声如雷。更有现场诗兴大发者,脱口而出一首题为《观对坊中学谷雨诗会有感》的打油诗:
    谷雨向来雨霏霏,今日为何别样情?
    师生同登赛诗台,诗意化着春花飞。
    也许苍天受到了师生饱满情绪的感染,赛诗会开始不久,天空还下着毛毛细雨,学生们撑着五颜六色的小花伞,赛诗台下像一片花的海洋,可转眼间便云开雾散,天朗气晴。
    一场谷雨诗会,重新燃起了全校学生向学的激情;一项倡导和支持,重新树立了全校老师执教的信心。此前,曾校长了解到,农村中学的课堂教学仍停留在多年前的水平,老师毫无新意地教,学生毫无兴趣地学。“阅读改变人生。”曾校长坚信这句话背后的力量。为了走出这一困境,学校决定从课外阅读抓起,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于是对坊中学开放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为学生提供并推荐各种书籍,午休和下午文体活动期间分班级安排在阅览室看书。学校开设了阅读课,办起了流动图书室,将书籍装入编好号码的塑料箱,每个箱子装着一百多本书,上阅读课前,抬进教室,供学生们阅读。学校还开展了“读一本好书,做一个好人”读书笔记征集大赛,班级举办读书沙龙等活动。从此,学生们便在书山里徜徉,在学海里遨游,“爱阅读、好阅读”已成为对坊中学学生共同的好习惯。渐渐地,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了,行为举止更有涵养了。过去一有空隙,学生便漫山遍野疯跑,如今每当晨曦微露,学生便三三两两,从各处汇聚成方阵,或在操场上,或在教学楼边,或在郁郁葱葱的大树下,或读课文,或诵古诗,或背美文。晚饭后,夕阳下,树林里,山坡旁,草地上,到处是学生散步和读书的身影。朗朗书声,唤醒了小镇,唤醒了朝霞,唤醒了青山。
  对坊中学有留守儿童800余人,其中在校寄宿的留守儿童就有604人。如果让上课和做作业占满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觉得生活单调乏味,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在和学生的接触中,曾校长领悟到:好玩的活动多了,孩子们想爸爸妈妈的抑郁情绪就少了;游戏多了,逃学、打架、無所事事的事就少了;在玩中学,成功的机会就多了,自信就提升了,各方面能力也随之上去了。“农村的孩子不是没有才艺,只是缺乏展示的机会;农村的孩子不是没有潜力,只是缺乏锻炼的平台。”采访中,她这样告诉记者。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学校组建了各类社团和兴趣小组,开展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各种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努力寻找挖掘学生潜能的契机。
     采访那天,刚吃过早餐,记者一行走在校园里,耳边飘来字正腔圆的广播声: “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土地,这里每天都有很多故事发生,而我们正是故事里的主人公……时间宛如跳跃的精灵,等不及我用思绪挽住它的肩膀,美好的时光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收听《音乐有约》……”曾娟校长介绍说,这个播音员叫廖丽萍,她是七(1)班学生,是“校园之声”广播站的站长,也是文学社的社员。每天早中晚,她都安排了广播站的社员们轮流值班,到广播站里念广播稿。采访中了解到,学校成立“校园之声”广播站后,播音员、小记者经过培训,大都具有独立采编、自主播音能力。“校园之声”有9个栏目,广播稿都是学生们写的,由文学社社员编辑选送,也有书上摘来的一些好的文章,中间还和大家分享一些好听的音乐。
    张晓璐以前是个性格内敛、胆小的姑娘,连说话都羞怯怯的。自当上播音员之后,她的心扉打开了一扇多彩的窗户。经过培训,她的胆子越来越大,口齿越来越清晰,声音越来越甜美,普通话越来越标准。宁都县举办“五四”晚会那天,对坊中学代表农村中学,表演留守儿童剧团诗歌朗诵,张晓璐第一个出场,她那标准甜美的话音刚刚响起,便赢来了观众潮水般的掌声。
     “暖心志愿者服务队”是对坊中学校外活动的另一个亮点,是学生传递爱心的平台。学校组织学生在乡里开展公益环保、扶孤助老、帮扶助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社会意识、让他们在传递爱心的同时承担一份责任。每个月,组织学生志愿者去对坊乡敬老院帮助老人整理床铺、擦拭家具、拖地,为老人们修剪指甲、梳头发,亲切地与老人们聊天,拉家常。爱心服务不仅为老人们营造了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也增加了学生与老人们的交流机会,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快乐。每个月,对坊中学都会组织一个年级的学生到圩镇开展“学雷锋、扫街道、清垃圾”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手拿扫帚铁锹等工具,到圩镇主要街道、农贸市场等地打扫卫生,清运垃圾。清扫队伍从北至南,又从西至东鱼贯整个街道,成了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曾校长说:“带领学生参加爱心义务劳动,改变圩镇卫生环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社会服务的意识。学生在这样的一次次活动中得到了感化,融入了社会。自我约束、敢于担当的意识和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了。”
    此外,学校成立的国旗班、礼仪队、田径队、健美操队、书画兴趣小组以及“留守儿童小剧团”,极大地丰富了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他们的兴趣发展提供了平台,也为他们展示自我、展示成功提供了舞台。社团成了学生于家庭、班级之外的另一个温暖、快乐的家。
    曾娟校长说:“开展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活动,不能搞一阵风,形式要多样化,内容既要有教育性还要有趣味性,时间要有持续性,要循环往复,持之以恒。就像家里搞卫生,你临到过年来大扫除,这样是最累的,不如每天都保持干干净净的,反而最容易做好。”原来,高尚的道德情操源于水滴石穿的不懈,源于润物无声的细致!
  
    在父母眼里孩子都是家里的宝,但孩子对父母、长辈未必都有感恩之心,也未必都能把感恩之情表现出来。为了唤醒学生对父母、长辈的那份亲情,那份恩德,在感恩月活动中,学校在母亲节到来之前,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件送给母亲的礼物。农村的孩子性格腼腆,大都不善于表达,他们不会像城里孩子那样大胆、大声地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敬爱之情。“有些农村妇女一辈子都难以听到孩子对她说出‘妈妈,我爱你’的话。”组织学生参观的一名班主任说,“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对父母的爱大声说出来,用礼物把对妈妈的感情表露出来。”
    采访那天,正赶上学校举办母亲节“送给母亲的礼物”展示日活动。在三间活动展示室和室外的走廊上,记者见到了学生们手工做成的朴实、精致的许多礼物,上面写着很多发自内心的语言:“妈妈,对不起,我老是惹您生气。不经意看您梳头时多了些白发,我知道,您由于操劳过度,慢慢变得更老了……妈妈我真的很爱、很爱您。”“我知道从小您就偏爱妹妹,您和爸爸一直都有女是宝儿是草的思想,但我依然爱您。”
    崔腾是七(2)班的学生,以前,在同学们眼里,他是不可触犯、难以接近的人,谁若碰了一下他的桌子,他就会说:“你想死呀!”一言不合即拳脚相向。住校期间回家从来不会跟老师打招呼。但从学校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之后,他彻底改变了,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现在周末回家,他都努力帮家里干力所能及的活:洗衣、做饭、砍柴,样样都主动干。有一次学校欧阳副校长到医院,偶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当确认无误后,让他大吃一惊:崔腾正在病房里给因患老年痴呆而摔成重伤的奶奶细心洗脸、梳头、喂饭。此情此景,令欧阳副校长深受感动:“崔腾再也不是以前的崔腾了!”
    一花引来万花开。随着学生行为习惯的转变,道德素养的提高,对坊中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一年一个台阶,社会对学校的如评如潮。在开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2014年对坊中学就被评为全县“教育质量先进单位”“综合考评先进单位”。
    采访结束后,回眸远眺,翠微峰下青山含黛,樹树凝碧,花草树木在风雨中舒枝展叶、吐故纳新,绿树纷纷发新枝,新枝纷纷吐嫩芽,片片新芽争翘首,把翠微山装点得如诗如画。对坊中学的学生不正像那翠微山上翘首争春的片片新芽儿么?
其他文献
为贯彻落实瑞金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金穗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培训活动。  培训活动上,传达了市教育局“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动员会会议精神,鼓励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充实课堂教学。随后,学校管理员对“一师一
期刊
“八路突破”助攻校园足球  全国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首次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重点审议了2015年校园足球工作计划。2015年,教育部将从哪些方面入手,推动校园足球的深入发展?全国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就此接受了采访。  王登峰介绍,校园足球自去年7月交由教育部牵头以来,先后进行了全国校园足球专项调研;组织编制了校园足球十年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起草了发
期刊
近年来,上饶县教育人坚持“用心工作,真心服务,爱心育人”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宜学西城,打造教育名县”的战略目标,创新教育工作思路,深化教育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农村教育城镇化、学校建设标准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专业化、教育管理科学化、教育教学优质化”的教育“六化”战略,全县教育改革工作亮点纷呈,可圈可点,赢得群众的信赖。  亮点一:靠大联强实现新突破。靠大联强、改革重组是企业改革的良策之
期刊
抚州市两年一届的中小学生艺术节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以“幸福伴我行 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抚州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文艺汇演在汤显祖大剧院举行。演出汇集了全市各县(区)及直各学校及精心选送的26个节目,历时两个半小时,包括歌曲、舞蹈、说唱和乐器演奏,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整场晚会好戏连台,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演出在器乐合奏《八月桂花遍地开》浓郁的民歌风味中拉开了序幕,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
期刊
《天净沙·秋》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之一,也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元曲”。作为综合性阅读材料,钟老师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似乎“耗时太多”,但作为第一次接触的新文体,有和词一样来自民间的合乐歌唱的长短句,具有唐诗、宋词同等文学地位的音乐文学,这样安排课时又很有必要。钟老师这样安排,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凸显了用教材教的智慧。  一、揭题导入释散曲  师:同学们,今
期刊
虽然课程改革处于不断深入拓展中,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教学方法的固化。为了能够让课程改革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更加简单深入,教师应当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教学目标的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更多挑战和要求。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需要教师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下功夫,通过思想的转变和方式的改进优化语文
期刊
个体对于自己是否幸福的主观感受被称为主观幸福感。在教学实践中,繁重的教学任务让很多老师有了职业倦怠,幸福感无从谈起。面对工作中的瓶颈期,如何调整心态很关键。  观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人教版第七册。作者:肖复兴)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下面请一位同学读题目。  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师:预习了吗?生字都认识吗? 生:没有。  师:那现在开始
期刊
为了充分展示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成果,全面深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举办的2015年全国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校长论坛今天在青岛举行。论坛以“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为主题,展开了探讨。    此次论坛原本计划1500名校长、教育局长报名参加,结果今天竟然吸引了近3000名教育人士。   论坛围绕“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展开深度讨论,集中推出10
期刊
北京市首家“儿童快乐家园”近日落户昌平南郝庄村,志愿者们将在这里定期为村里的学龄前留守、流动儿童开展文化活动。   “儿童快乐家园”是由全国妇联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共同推出的公益项目。除桌椅、书架外,“快乐家园”里还配置有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读物3000多册、20种100多套文体用品,以及音像制品、电视、DVD播放机、数码钢琴、电脑等设备。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拼图、手工制作、阅读等活动。
期刊
一个中国出生,在美国长大女孩眼中的中美网购对比,并不熟练的中文表述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网商模式。淘宝在互联网+风口何去何从将决定它走向世界的步伐。  Dana,一个生活学习在美国16年的女孩,与同龄人一样,相比传统去实体店的购物模式,更喜欢在网上购物。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在网络数据信息化资源共享的时代,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上购买到几乎一切你可以想到的东西,大到飞机,小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