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尧曰》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ey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无后来的思想大统一,孔墨庄荀的脉络,当延伸到更远,但君主明察秋毫,哪里会让这种事发生。
  
  《尧曰》是《论语》中的一篇,这一篇的首章,通常称为“尧曰章”的,历来有人怀疑未必是《论语》本文,——如不是有这一点不清不楚,以我对孔子的毕恭毕敬,哪里敢在《论话》头上动土呢?不读尧曰云云,只是个题目,说的是先秦至汉代关于尧舜的传说,只是当时人的政治理想,不可以信以为史的。
  尧舜的传说,周代文献中常见。最近新发现的“清华简”,其中有一篇《保训》,是周文王的遗言,谈到舜的事迹,“不违于庶万姓之多欲”,果然是有德之君。如果《保训》是真的(速意味着我会输掉一个打赌),它就是对舜的最早记载了。
  《保训》也罢,孔墨也罢,战国人讲的各种故事也罢,在里面,尧舜代表着古人的理想政治,不妨混称之为以德治天下。尧舜本是庶人,因为道德好,百姓归之如流,哭哭啼啼,求他做君主,等到死了,人民如丧考妣。当时也有若干大人物,因为心眼坏,百姓避之如避寇仇,结果这些人失掉权力,下场悲惨。
  孟子喜欢拿尧舜,还有别的几位有德之君,来鼓励君主行善。如他说商汤,“东面而征,四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还有比这更动人的场面吗?人民如你我者,日盼夜望,等待尧舜这样的圣贤,来做主子,细一想,也是挺可怜的,换一种跪姿,便自以为站起来了。
  如从两面观,其一是,尧舜的传说,寄托着古人对强权的不满,用道德来抗衡强权,虽然力量上不成比例,至少是发自社会的良心。至于背后的问题——道德就能赋予一个政权合法性吗,有德之人就应该获得对他人的控制权吗,是现代人要考虑的事,而先秦古人,走一步说一步,生民困苦如斯,先解燃眉之急,也不用想那么远。
  现代政治学者,研究权力如何发生才是合法的,大都认为应以同意为基,人们把自己的权利让渡出来一部分,以换取社会合作。这是一种逻辑次序,而非历史的次序。在历史上,从最早的神权,到后来控制分配,通过战争来建立国家,这也管那也管,种种权力,哪有一点是同意而来?
  尧舜的年代,在中国即将进入文明的前夜,离农业的出现,已有五千年上下了。有了农业,一个人的工作,养活自己之外,竟有相当的剩余,财富于是发生,强权于是出现。但如果没有战争,族群内的公权,就算落入一人之手,对众人的威胁也不算很大,因为这种权力的幅度,和后来的相比,连小巫也谈不上。
  可以想象两个不同族群的领袖,什么会给他们带来最大利益?那就是打一仗。若从效果来看,战争简直像是领袖之间的共谋,当然,这不是实际的情形。实际的情形是,战争是自然发生的,而且经常由小人物的冲突引起,你抢了我一只羊,我偷了你一只鹿,仇恨积攒,冲突渐烈,然后两位领袖各自站到高处,一个说,我们难道要忍受这个吗,他们要夺走我们的信仰,我们的粮食,把我们赶到寸草不生之地,另一个说,他们要杀光我们的男人,让我们的女人替他们生孩子。两个部族群情激奋,献粮献力,为王前驱,任何有异议的人,都被愤怒的人们用石头砸死了。仗打完了,国家有雏形了,就算是胜利一方的人,本来想抢几个俘虏的,自己却成了奴才,权力一旦交出,再也收不回,自由一旦丧失,梦也梦不到了。
  尧舜正值国家发生之时,这个时代,必然是血腥的,充斥着镇压和征服,而成功者用道德和神意粉饰权力的本性,是所有君主都会的。善良的孔孟,特别是孟子,对强权的异议,被今天的人称为民本思想,也不算是过分的恭维。只是民本不同于人本,当年人民是集体地被强权征服的,但要走回头路,却需一个人一个人地进行。如无个人的解放,大家一股脑儿、一块堆儿就解吊悬了,是绝无可能之事。
  我们现在重读先秦诸子的著作,常觉温暖,一批思想者,货真价实地,关心人民的命运,他们思考的问题,在那个时代,已至极限,如无后来的思想大统一,孔墨庄荀的脉络,当延伸到更远,但君主明察秋毫,哪里会让这种事发生?汉武之后,尧舜,在孔墨时代尚为寓言的,就坐实为帝王的护身神,道德合法性的象征了。
其他文献
为了实现全球性的战略,CNC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吸收各类社会资金,参与电视网的建设。    6月22日,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公开最新动向:CNC英文台将于7月1日正式播出。这意味着CNC将成为全球9家世界新闻电视频道之一。  事实上,自去年1月份开始,新华社计划创建电视台的消息,已见诸各大媒体。对于这家由通讯社来主办的电视台,人们充满好奇。  国际舆论也产生了诸多揣测,最集中的看法是:新华社
1947年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指挥二十万国民党军,对陕北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大敌当前,刘少奇、朱德去河北平山组建中央工作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叶剑英、杨尚昆率领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组建后方工作委员会。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带领一个精干的小机关,在陕北坚持斗争。  一年转战陕北的艰苦斗争,是一段传奇,鼓舞了陕北军民的斗志,拖住了胡宗南的精锐部队,配合了其他战场的行动。为什么中共中央机关
两国民众对于双方关系的未来并不悲观。接受调查的中日国民中,认为中日关系未来会继续恶化的人只占少数,目方为20%,中方是27%。相较于日本,中国国民对未来中日关系的改善更乐观,这个结论和前几次调查一致。日本方面有七成左右的民众认为两国关系会维持现状  迄今为止,《瞭望东方周刊》和《读卖新闻》以两国民众为调查对象的大型同题调查已是第五次了。前四次的调查结果.几乎见证了中日关系破冰迎春的整个航程:从20
人事部的公告中透露出对于高端“海归”的强烈渴求,而人们则对“海归”顺利进入体制效力产生更多期许  近日,人事部一纸公告引发外界关注,这份名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公告提出,中国将加大高层次留学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十一五”期间,要使留学回国人员新增人数达到15至20万。    与此相应,今后几年,国家将实施“留学人才创业计划”,支持留学人员以专利、专有技术、科研成果
“国考”给最具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也可能是最不具学历竞争力的优秀工人、农民开了一扇门。  根据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10月13日发布的招考公告,在2011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中,开始试点招录优秀工人和农民。而此前,二者长期被排除在“国考”队伍之外。  从招收“家门、校门、机关门”的应届毕业生“三门干部”,到逐步扩大基层工作年限比例,再到招录最具基层工作经验的工农,
事实上就是有许多的大学生(包括硕士和博士生),不仅干的活儿跟中学生和中专生一样,甚至还不如中学生干得好  眼下,大学生毕业供求关系紧张,僧多粥少,一个职位,成百上千多人争。去年我一个学生去了某著名报社,据他讲,他的这个位置有五万人争。在如此不平衡的买方市场的状况下,按道理用人单位应该很容易找到合适的人选,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单位依然抱怨挑不到合适的人,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纵然千挑万拣,最后也不过
对此次胡锦涛访俄并参加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俄《共青团真理报》的报道形象地描述为,欧亚大陆两个最大的、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的一号人物,出席了阅兵式,“捡阅台上出现了一副最真实的地缘政治牌局,按照它可以毫不费力地推算出俄罗斯对外政策目前和未来的方向”  一个国家在跨越9个时区的72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活动,这个计划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而5月9日,俄罗斯人就是这么做的。  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
大报恩寺遗址隐藏在一栋巨大的灰色住宅楼后面。从中华门出来一直向南走,只有经过它才会看到几块巨大的广告牌写着“金陵大报恩寺项目”。  大楼的居民都在揣摩什么时候开始搬迁,“原来楼后那片也都是住家的,一户挨着一户。”60多岁的老妇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自从挖出装有佛顶骨的石函后,已经有几拨记者到位于顶层的她家俯拍考古现场,而遗址上的“钉子户”们很快就消失了。  的确,南京市已经规划了上百亩的金陵大报恩
这次回来看到,家乡的变化就像回来时坐的飞机,太快了  “太高兴了,终于回家了!”6月2日17时03分,在儿子和女儿的搀扶下,92岁的河南籍远征军老兵王之平蹒跚地迈步下车。相隔20年后,他再次踏上洛阳故土。“欢迎抗战英雄回家!”此时,8位志愿者打着条幅,齐声高喊,并献上鲜花。看到眼前的一切,王之平拉着女儿的手颤抖了半天,激动地张了张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两行热泪从老人脸上滑落。  “想不到……太激动
卡梅伦曾经邀请时任中国驻英大使傅莹到他的选区访问,傅莹就任外交部副部长后主管领域包括欧洲事务,政治人物间的熟稔可以化为两国关系中的润滑剂。  刚刚尘埃落定的英国大选证明,英国人与当年的美国人一样,异常渴望“变革”。  在这场三个男人的游戏中,最年长的前工党首相布朗最终辞职,43岁的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当地时间5月11日晚接任首相职务,自由民主党将与保守党联合组阁,其领袖、同是43岁的克莱格担任副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