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应当以读为本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要求阅读教学让学生积累语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就是多读书。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有要求地读。要读思结合,读导结合。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掌握技巧。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有目标
  让学生读课文,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阅读教学的实际,分四个步骤进行:1.初读(感知性读),应该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读通语句,知道文章大意;2.研读(理解性读),应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意思,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找出不太理解的句子;3.品读(情感性读),应该读出感情,读出语气,读出语调,在品读中体会思想感情;4.赏读(欣赏性读),应读出美感,在赏读中领悟其表达方法。
  二、读有方法
  读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方法不同,效果自然也不同。
  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选择读法。因为不同的内容和文体,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也会大有差异;不同的课文,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据文章的体裁、课文的内容选择读法,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不能不顾文章体裁与课文内容一味地去齐读或默读。
  古代诗词和写景类的文章,不但语言精练、辞章华丽,而且感情丰富,是有感情朗读的最好材料。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情去朗读,以达到积累语言、陶冶情操的目的。写人记事类的文章,思想内容往往很深刻。如果采用默读、自由读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说明文的特点是知识内容丰富,感情比较平淡,教材所选文章多半以增长知识、了解事物为目的,可以选择默读为主、有感情朗读为辅的方式。
  教师仅仅根据内容与特点选择读法还不够,还要根据教学程序,即循着初读—研读—品读—赏读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来选择读法。如初读课文时,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先用齐读或逐个自然段读的方法,既节省时间,又能面向全体。研读课文时,需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自由读。理解课文之后,要品读、赏读课文,使学生积累语言、形成能力,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充分运用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如个人朗读、分角色朗读、男女生轮流朗读、表演朗读、竞赛朗读等,激发其感情,陶冶其情操,在愉悦的气氛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平时也不应忽视教师范读。同时,还要重视略读和浏览,这是两种很重要的阅读方法和能力。在大力倡导主动发展阅读能力、面对海量信息的今天,教给学生略读、浏览的方法,培养这两种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三、读有竞争
  只有竞争才能有活力。小学生上进心强,表现欲也强。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上营造读书氛围,建立读书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都来参与读书。可以采用男生与女生比赛读、小组与小组之间比赛读、个人与个人之间比赛读等方式,以此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读得生动有趣,读得兴致勃勃,读得情真意切。
  四、读问结合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比学生随意地读,效果要好得多。教师为此应精心设计问题,读问结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读读想想,画画圈圈,在读中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以问促读,以读促思,以读答问,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意思,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学会表达。当然这里的“问”,应该是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关键处,切忌漫无目的、毫无实际意义地发问。
  五、读中有导
  对于课文中学生不会读、容易读错以及不能把握感情基调的语句、段落,或者疑难之处,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去读,就很难读出味道并解决疑问。因此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于这些地方应予以指导,及时给予点拨、讲解。然后,再让学生读,直至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解决疑难。我们反对把课文掰烂揉碎地讲解、没完没了地分析,但对于那些学生确实理解不到、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要敢于订正,并进行必要的讲解,决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现在有些老师上课,明明发现学生理解不对或者回答错误,不仅不予以纠正,反而一味地表扬学生发言积极。其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教师都应该及时给予纠正,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课堂上教师既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不能跟在学生的屁股后面跑,要时时刻刻扮演好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发挥好引领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应该重视背诵。背诵的过程其实就是对经典文本整体储存的过程,背诵不仅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文化,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语文素养,让学生受用终生。
  (责 编 木 子)
其他文献
编者按:  班主任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在所有难以教育的孩子中,患有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孩子,恐怕是所有老师都避之不及的教育雷区——万一孩子出事怎么办?这样一个危险的孩子来到潘玉婷老师的班里。和大家一样,潘老师有过担心,有过躲避,但最终她选择了用爱守护,以师爱的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一步步走出抑郁,走向光明。长久的爱的投入,必将浇灌出奇迹之花。  写“死亡日记”的女孩  “整颗心是怎样的?
在初中科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主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育人模式的一种新探索。就如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谈谈
教师最应是思想者。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师德、爱心、奉献精神等作为对教师的要求,却把拥有思想忽视了。  一、为什么教师应是思想者  古人用“德识才学”来要求人才,“识”,仅次于德。——“识”,即见识,即思想,把它放在仅次于“德”的第二位,是有道理的,因为它是人才所倚仗的主心骨。事实上,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有一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这个领域中的思想者。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别人未必没有,但他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老师。有些老师也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是,往往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又折回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有效教学的尝试。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课程理念的变革带来了教材的变化,新教材对初中数学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充实和调整,也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物理教学已经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进而适应课改的要求,让学生能够培养出
本文以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行业需求调研为指导,践行“教学做合-”的校风,致力于每堂课“追求上进,崇尚美好”,做到精益求精.
介绍了承秦高速k92+100~k92+200段车道子采空区的工程概况,根据采空区的纵平位置及范围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对其稳定性做出评价,总结出该采空区的治理目的及总体的处理思路,通
数学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严谨的科学性,具有抽象化、概括化的特点。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与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样看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实行形象教学策略,化抽象为具体,转刻板为形象,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知识引入要形象,增趣利教  小学生思维多以具象性思维为主,生动形象地引入知识是引起他们注意的不二法门。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在走上教学岗位之前,在我的印象当中,教学就是教师站在神圣的讲台上,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课堂是严谨和安静的,教师严肃地教,学生被动地学。这种教学方式伴随着我的求学过程十几年,并影响着我的教学方式。  2011年9月,刚刚大学毕业的我走进淇滨小学,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并担任六(7)班的班主任。刚开始,我认真备课、进行反馈和练习……每一项工作都投入了极大的心思。但是,课堂效率并不高,学生并不能全神贯注
结合实际,浅谈涂膜防水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