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人物谱(四)

来源 :当代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e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起始出轨,还偷偷摸摸,老公也还说她几句,旁人议论她时她还绕道走。后来出轨多了,习以为常,公开化,老公也懒得说,旁人的议论她也不在乎:“反正就这么回事,谁爱说就说去呗。”
  她三十好几的那年,勾引上村里一个18岁的读书伢子,弄得人家神魂颠倒,经常缺课逃学,甚至提出了休学的申请。人家父亲无奈之下,瞅准个时机,提上一篮鸡蛋,主动登门去与她交谈。那夜她丈夫正好外出走亲戚。她把两个孩子赶到偏房做作业,自个插上门与人家父亲交谈起来。人家父亲说:“我求求你了,放过我孩子,他还是个学生哪!”她告诉人家父亲:“我没缠他,是你家孩子来找我。”“那为什么他对你这样感兴趣?”她两手一摊,笑笑说:“这我哪知道啊?但你作为父亲,同时又是一个男人,你应该清楚嘛。”“哦——,对,”人家父亲说,“我猜想,准是你呀,太有女人味了!”“你不想尝尝?”人家父亲一惊,喜出望外:“想,想啊!”“那就别愣着,快点来,要不孩子做完作业来敲门,那可就过了这一村而没了那一店喽。”
  她偷过18岁的伢子,也偷过村上年岁最大的春林大爷。春林大爷本来是好人,给全村各家各户做过帮工。只是,她需要帮工时,春林大爷总会优先照顾到她。有人给春林大爷开玩笑说:“去她家帮工你还是值得,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是享受哪!”春林大爷打着“哈哈”道:“我都80来岁了,那事奈不何了。”“有人看到你和她亲热的场面。”“那也只是搂搂、抱抱、亲亲、摸摸。”春林大爷经不起一诈,不打自招了。
  她偷人,当然也是有所图的:偷年轻伢子,她沾光,心里平衡;偷老人,替她拼著老命帮工干活;偷一般男子汉,便是图人家钱财哩。女人变坏就有钱。她手头宽裕了,也就不爱劳动,整天打牌赌博。有时牌技不如人,输得太惨,她就动起歪脑子去打男人的主意。好些回,在没有女人在场的小牌桌上,她内裤也不穿地套条超短裙子,时不时地抬起一条腿放在邻座的凳子上,故意走漏春光,让3名男牌友只顾色眯眯地盯着她裙底的风光,而忽略了她牌桌上手上的小动作,往往局局她都能够争到上游,男牌友输个精光。有回人家输得身无分文,很不服气,对她说:“今晚我只顾看你裙底风光了,把1200元钱全输给你了,你也就让我上一盘吧?”她未作声,默许了。据说3个男牌友都上了。后来牌友圈里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只要她打牌赢了钱,弄得男人输钱不打紧,保准可以得到她人!”
  她唯独不敢跟村上“烂妇婆”一家的男人有染。她说:“我怕她,她像只疯狗,乱咬人!我惹不起,只好躲。”可还是躲不掉的。烂妇婆不是指桑骂槐地说她臭不要脸、靠下口养上口,就隔三差五地指名道姓骂她是不讲伦理、老少通吃的大骚X。
  她与酒鬼李小里是长期的关系,用烂妇婆的话说,是“用X换肉吃“。她每圩都要在李小里的肉摊上称上一大块肉,可从来就没人见过她数过肉钱。后来酒鬼李小里死了,她还向别人透露:“其实呢,李小里夫妻关系很不好,癫婆子会经常把他的卵子都抠烂!”
  12、老教书匠
  老教书匠名叫金巧,实实在在地做了一辈子的教书工作。
  金巧师范毕业那年,碰巧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
  金巧本来要分配当中学教师的,却因地主家庭成份出身,依旧回到了老家山地村做一名小学教师,而且学校距离小村不足两里路程。他暗自庆幸,毕竟跳出“农门”无需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尽管是村上小学唯一的科班出身,教个小学绰绰有余,可他低调得很,总是不停地向同仁请教,说话办事谨慎得很,甚或在学生面前也从没起过高腔,真个是夹着尾巴做人了。
  随着文化革命运动的步步深入,他有些夜不能眠了,担心自个被批斗、被开除。惶惶不可终日,绞尽脑汁想对策,最终决定来个主动“改造”。他做了个黑白相间的高帽子,上书“狗地主崽子,须老实改造”的字样,整天戴在头上。既表明态度,又落实于行动,虽然距家不足一里路程,却很少回家,以示与家庭划清界限。
  “金巧啊,明天公社要在我们学校召开批斗会,你就告诉同学们,放假一天。”
  得到校长的这一消息,金巧的内心就像开了锅的粥无法平静。毕竟,他是师范学院的高才生,人聪明,想的问题多,看得事物明哩。趁着夜深人静,他偷偷溜回家,见到父亲,“扑通”一声,双膝跪倒在地:“爷老倌,明天你要受批斗是吧?恕孩儿不孝,以求自保!现在你就教训教训我吧!”
  那日的批斗会上,金巧依旧戴着那顶黑白相间的高帽子,手握拳头,怒气冲天地走上台去,立在狗地主父亲跟前,像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他咬牙切齿,怒目圆睁,抡起大巴掌,使劲地抽打着父亲的脸面。那是左右开弓,持续抽打,一打一个狠,令台下的与会人员都看得眼花缭乱。金巧喘着粗气吼:“你个死狗地主,剥削贫农,欺压百姓,坏事干绝,天良丧尽!”
  台下的乡亲不禁议论:“这可是真打啊!也是真骂啊!”
  “打倒地主!”“打倒反动派!”会场的口号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整个批斗大会被推上了高潮。后来公社革委会定论这次批斗大会是最有效果的一次批斗会。
  那时时兴到处书写毛主席语录和革命标语。金巧瞅准这个机会,又如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他先向校长请求,然后向公社革委会领导请缨:“我一个地主狗崽子,首先要接受教育,再就是要劳动改造。所以,我请求下到农家屋场书写毛主席语录和革命标语。”
  金巧写得一手好排笔字,且工作认真,到村寨农户往山坡石壁和房屋墙壁门板上书写了七八个月毛主席语录和革命标语,从未出过差错。每到晌午饭时,总有乡亲农户留他吃饭。他免不了要谦让一番:“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乡亲往往回话说:“毛主席还教导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金巧后来跟朋友讲:“书写语录那段时间,我既很好地保护了自己,又生活得不错,乡亲们都是好饭、好菜招待我。”
  金巧是全公社表现最好的地富反坏右坏分子的子弟,也是唯一没有受过株连受过批斗的地富反坏右坏分子的子弟。因而,他照例娶了老婆,尽管那女人长相难看,又不识字,配不上他这个高个头、帅气英俊、多才多艺的男子汉,可人家根正苗红,是正正宗宗的贫农出身。女人恪守妇道,勤俭持家,为他生育几个儿女,小家庭的日子一路来都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哪。   后来村上的小学改成了中学,金巧又去了更偏远的一个山沟小学教书。
  临近退休年龄,金巧觉得自个一生出身不好,虽没有吃过大苦头,却也没能实现自个人生的远大抱负,最最觉得亏欠自己的是婚姻爱情。他想弥补,相中了名叫罗罗学生的母亲。罗罗母亲30岁出头,很是漂亮。他要是倒回去个20年,人家准会与他结缘。他这个自信还是有的,但也得是现在这种政治气氛。他想着想着,不由得咧嘴笑了:那才叫男才女貌,绝对的般配!他想得有时不能自已,常借口为罗罗辅导家庭作业去看看罗罗母亲,以解解眼馋、享享眼福。好在人家丈夫外出打工长年不在家,也没啥子难为情的。好几次他试探过人家,可都被婉言谢绝。
  那回晌午,一场暴雨,引起山洪爆发,小学门前的木桥冲掉了。金巧老师尽管年岁颇大,但他是第一个冲上前去背学生过河。在他的带动下,全校7名老师都下到河里背负学生过河回家。金巧最后一个背上罗罗学生过河,就径直将罗罗背回了家,上到人家阶基刚把罗罗卸下来,他踩着的石板一滑,一个跟头栽下沟去,以致罗罗母亲快速地伸出手来也没拽住。
  金巧摔成了重伤。罗罗的母亲将他扶到自家床上,为他擦去泥水,赶紧叫来医生,后又在乡亲的帮助下送去了医院治疗。
  金巧住院治伤的那段时间,他的病房热闹得不行:电视台的记者摄像、录音刚走,报刊杂志的记者又来采访;先是县市的媒体,再有省级的大媒体,乃至几家中央国家级媒体也来过。一时间,金巧在洪灾面前不顾个人安危、背负学生过河的事迹上了广播电视、上了报刊杂志,从一般报道再到大型报道、深度报道、连续报道,把个金巧巧描绘成了大英雄,名声远播。县教育局对他刮目相看,特事特办。他因公负伤,提前两年退休,且破例让他的儿子接了他的班。更有人说,他因祸得福,对罗罗母亲垂涎欲滴,最终也如愿以偿。
  罗罗的母亲常给人讲:“金老师真有师德啊,为了我家罗罗,落个终生残疾,我们家真欠着人家啊!”那眨巴眨巴的眼睛,已然闪烁着泪花。
  13、刘寡妇
  刘寡妇之死,让全村人无限悲痛。老天怜惜,数日阴沉,不时的小雨阵阵犹如闪烁的片片泪花。
  刘寡妇享年五十。村上的人都为她惋惜抱不平:“死得过早,多好的人啊!”“命苦哩,还没享过么子福!”
  刘寡妇不姓刘,原为邻村人,姓郝名菊花,缘于说不清道不明的理由嫁入刘家,可谓《糊涂的爱》。
  34年前,刘家的独苗刘贵大病不起,送城里大医院检查是肝癌。一日有位“八字先生”来到旮旯村,替刘贵算上八字看了相。“八字先生”摸摸看看,掐指算计,神秘兮兮地胡诌一阵,最后道:“这病还是有救的,只是要花钱替他找个老婆冲喜,结婚拜堂入洞房就可赶走病魔、逢凶化吉。”
  偏僻、闭塞、落后的山村很迷信,而封建迷信的地方吃亏受苦的往往是女人!在小村一带,女人嫁后不生孩子要遭受一生冷眼,生了孩子要是没有男孩也要被人戳脊梁背,要是有嫁不出去的女人,那可会活生生地被别人的口水淹死!刘贵父母也不例外地封建迷信,听任“八字先生”指点,猴急猴急地替刘贵找老婆来冲喜。
  郝菊花就是给刘贵冲喜嫁入了刘家。这事儿让村里村外的人们大跌眼镜:“菊花是个多好的妹子!漂亮,端庄,人见人爱,到她家提亲说媒的都踏破了门槛,她一个也没看上,年岁都拖大到二十六七了,她咋就肯屈嫁刘贵呢?!”结婚大喜的那一天,刘贵已病入膏肓,气若游丝,奄奄一息。而一袭新娘装扮的郝菊花,却没有丝毫的哀怨。婚礼排场,筵席六十桌,与之鲜明对照的嫁妆就显得寒酸,仅一个上了两把铜锁的小皮箱,且由新娘郝菊花随身带着。
  小皮箱嫁妆一时成了村人议论的话题:“别看人家好像没有嫁妆,那口小皮箱,准是值钱的东西。说不准呀,还是一箱子钱呢?!”祖辈都是乡里土郎中的刘家,与当地人家比,其家境较殷实,压根底就不巴望郝家嫁妆,菊花愿过门成婚就让他們心满意足了。
  冲喜没带来刘家所期盼的结果。一个星期后,刘贵还是于新房气绝离开了人世。郝菊花自此一直坚守,成了名副其实的刘家寡妇。
  常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可刘家寡妇根本就没给人能在自己跟前惹是生非的机会。丈夫刘贵过世后,她就与婆婆形影不离,白天与婆婆一道忙活计,晚上与婆婆同睡一个床铺,就是回娘家走亲戚也缠上婆婆陪着。越发这样,越让花心的男人对她流口水。男人们曾私下打赌:“菊花肯定还是处女,谁要是弄上她,我们大家给他凑份子!”村支书曾经利用职权单独于村办公楼约见刘寡妇。当村支书提出非分之想时,遭到了刘寡妇的婉言拒绝:“李支书,我很尊敬你。可你提出的这个要求,在我没想好之前不能答复你。你作为领导,我想总不会强人所难吧?!”高兴而来的村支书,倒是败兴地离开了村办公楼。
  一晃几年过去,刘寡妇的陪嫁小皮箱放在床铺枕头边就一直没有挪动过,究竟里面有何内容,无人知晓,连形影相随的婆婆也没见到刘寡妇打开过。有回趁刘寡妇换洗衣服的当口,婆婆好奇拿过钥匙开启了皮箱的两把铜锁,打开一看,见里边还有一个锁着的小匣子,赶紧找小锁钥匙,却是没有。婆婆只好锁上皮箱,心里犯嘀咕:嘛东西这重要,锁上加锁,钥匙还不放在一起?再后婆婆对刘寡妇进行细心地观察,倒是从其项链的心坠上发现了一把小钥匙。
  不少人劝说刘寡妇改嫁,连婆婆也动了恻隐之心,劝说道:“菊花妹子,你一个闺女身还是改嫁吧。现今时代不时兴守寡做烈女!”“妈,你嫌弃我是不?”刘寡妇看眼婆婆继续讲,“我嫁进刘家,刘贵虽没动过我身子,但我们毕竟举行过婚礼,是夫妻啊。我生是你刘家人,死也是你刘家的鬼!改嫁的事,往后可不准提喽。”
  在刘寡妇铁心不改嫁后,人们又开始张罗起其带养孩子的事儿。这事儿刘寡妇不反对。究竟带养谁个好呢?刘寡妇思前想后还是颇费周折的,她娘家有好几个侄子和外甥,任由她挑选,她没要;刘家的几个堂兄堂弟都愿将孩子过继给她,她没有自作主张。而是要婆婆请来刘姓家族的长老,让长老断定。
其他文献
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通过故事情节构成、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小说阅读一直是语文中考盛筵上不可或缺的主菜。它的考查也是围绕着故事情节的构成方法、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环境描写的作用等方面来进行的。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近几年来,短小精悍、立意新颖的小小说阅读一直备受中考语文命题者的青睐。在备考复习中,自然不可忽视。其常见的考点有以下几种。  一、把握文意
那一天,全场高朋满座。伴随着耀眼的灯光,我缓缓登上舞台。灯光刺眼,然而我的眼神几乎未能离开他的视线。没想到,真没想到。我居然成功了。  没想到,美梦成真  向来我们学校以课本剧出名。每每看到其他演员活灵活现地演绎着课本剧,以及那些演出的“台柱子”,不由得心生羡慕。可惜,一是对课本剧没多大的爱好,二是没这个天赋。初中这四年,压根没碰过课本剧。马上要毕业,心中一直希望能演绎一个角色。没想到,机会来了。
【摘要】充满想象力的诗词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走进去,浏览新鲜的事物,感受诗歌语言的文字美,体会诗歌的万千意境,定会让学生徜徉在诗歌的无限天地中,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关键词】诗词学习;想象力;文本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也收录了不少的唐诗宋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兴致并不高,往往只是机械地记录着老师讲解的
【开窗启思】  唐代刘禹锡曾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意思是说,只要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纵览古今中外的作家和作品,如果没有联想与想象,就不会有千古流传的女娲补天、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也不会有屈原、李白等具有伟大想象力的诗人,当然也不会有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与但丁的《神曲》了。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关注生活,博览群书,开拓思维
这首词为黄庭坚因写《承天院塔记》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而贬谪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全词以咏梅为中心,把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作了一个对比性总结,既表现出天涯见梅的喜悦,朝花夕拾的欣慰,又抒写不胜今昔之慨,表现出作者心中郁结的不平与愤懑。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宜州地近海南,去京城数千里,说是“天涯”不算夸张。到贬所居然能看到江南常见的梅花,作者很诧异。“梅破知春”,
说我自己,我最痛苦的是,妈妈点着我的脑袋,对我的未来作悲观预言的时候。  无数次的伤心是我现在几乎所有缺点的根源。小时候,当我和那些小孩吵架、闹别扭甚至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妈妈训我的话不是告诉我应该怎么和同伴相处,而是把我往旁边一推,点着我脑袋气呼呼地说:“像你这样的孩子以后还怎么和别人交往!”或者是“你以为你这个样子还会有谁喜欢你吗?”或者是“你这样长大了怎么在社会上混?”  我开始怀疑我是否和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简析】  作文题中提供的由夏明的作品改动的漫画,构图简单,但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我们当前教育(不仅是家庭教育,同样也包括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对孩子的教育评价简单粗暴、功利甚至势利、只看分数不看能力、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等诸方面的弊端。
桑桑终于怯怯地走到了寺院门口。他往里一看,见一个僧人正坐在老槐树下。那三弦正在他怀里似有似无地响着。   桑桑知道,这就是父亲常常说起的慧思和尚。   关于慧思和尚的身世,这一带人有多种说法。但桑桑的父亲却只相信一种:这个人从前是个教书先生,并且是一个很有学问的教书先生,后来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突然地出家当和尚了。父亲实际并无充足的理由,只是在见过慧思和尚几次之后,从他的一手很好的毛笔字上,从他
这些年,游过了不少名山大川,逐渐偏爱去原生态乡村的角角落落走走。  喜欢看乡村的小桥流水,更喜欢看村子里升起的袅袅炊烟,那房顶盘旋的袅袅炊烟,一看见它,就给人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总忍不住举起相机,记录下这平常却耐人寻味的画面。  乡村的炊烟富有诗意,它是“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的风景,欣赏它,可以袒露胸怀,放松心情; ;它是“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生活积淀,欣赏它,可以感念生命的质朴与纯真;它又是一
如今的“丈人”一词,都是指妻子的父亲,但在古代,“丈人”一词并不是指妻子的父亲,而是指老年人。  “丈人”在古代指老年人,源于“丈”字的本义。《易·师》:“贞,丈人,吉。” 孔颖达疏:“丈人,谓严庄尊重之人。”《论衡》:“人身以一丈为正,故名男子为丈夫,尊公妪為丈人也。”这说明在古代丈夫也不是指女人的配偶,它是男子的公称,丈人也不是专指老先生,也指老太太。  这种用法,到唐代仍没有什么变化,杜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