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听觉艺术的“故事型作文”诗意表达的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roc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作文叙事就像记流水账,描写只会堆砌辞藻,抒情议论也是表面肤浅。表达缺乏文学审美,没有诗意。归因是学生没有好的写作素材,其实不然。生活中有大量的素材,如把视听觉艺术巧妙地引入作文中,文章便会富有韵味和魅力。
  【关键词】视听觉艺术;灵动叙事;写景状物;情感主题
  视听觉艺术是美的艺术,富有高雅情趣。诸如书法、绘画、摄影、雕塑、盆景、服装、音乐、舞蹈、朗诵、戏剧、影视等,它们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一座写作的素材宝库。近年来,一些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艺术熏陶,可以说很多孩子都身怀多技,生活中常常去参加一些活动和比赛。这种将视听觉艺术融入到事件(故事)之中,写出自己學习、欣赏、表演等相关的经历、体验和感悟的作文称之为视听觉艺术“故事型”作文。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灵动叙事、写景状物、情感主题三个方面来进行视听觉艺术作文的故事创作,往往能把一些平淡无奇的材料处理得富有诗意。
  一、灵动叙事写诗意
  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又到了练琴的时间。我端正地坐在钢琴凳上,调整好姿势,打开乐谱,我用右手先试了一下音,旋律响起,我迅速找音。找好音我开始练习了,左手先弹do,再弹mi,接下来是升fa。我的速度很慢,我需要提前找音。终于熟练一点了,旋律流畅了起来,整个屋子都是琴声。”
  然而学生在处理这个素材的时候,缺乏生动具体的叙事,缺乏必要的情感表达,缺乏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即缺乏了一种韵味和魅力。我们把这种韵味和魅力叫做“诗意”。事实上,像音乐、舞蹈、影视、书法、绘画等这类视听觉艺术有很多美的地方可以挖掘,只是学生在处理这类素材的时候,缺少了发现诗意、感受诗意、开悟诗意的心灵,于是写出来的作文便缺少了韵味和魅力。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总是跟学生强调写作叙事一定要生动具体,要把事件记叙清楚,有生动的细节,详略得当。如果仅仅是做到这几点,还不能够使作文富有韵味和魅力。作文叙事的诗意来自于学生叙事表达的灵动,而灵动需要想象力。
  比如前文关于练琴的叙述这一段话,尽管将练琴前的准备、练琴过程中时如何找音、弹奏都交代清楚了,但是字里行间都只是纯客观的表述,像是百度解释,没有作者独特的发现,没有主观的个体表达,没有重点突出的情节,更没有相应的写作手法。一件事情,如实写下了,很可能会毫无韵味,更无魅力可言。
  同样写练琴,我们来看这段文字:
  “打开五线谱,我开始弹奏《春天》。手指在琴键上轻快地跳跃,仿佛是雨天河畔里自由游翔的小鱼,穿梭在水与自然之间。这时,美妙的音符在耳畔萦绕,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万物复苏,到处鸟语花香,地上的红花绿草在争奇斗艳……随着一声尾音,我从万紫千红的春天走了出来。我的眼前是迷人的黑白色,她们在冲我笑,我知道我们已经成为最好的伙伴了。”
  这段练琴的文字,作者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弹奏曲子《春天》,仿佛看到了春天的景象。使用了比喻,把手指比作了自由的鱼儿,传神地写出了我手指的灵活;使用了拟人,把黑白琴键人格化,赋予了它们人的感情。这段叙述,加入了作者自己的独特感受,几乎没有怎样写她具体怎么弹奏,却处处让人感受到弹琴的快乐、琴声的美妙以及弹琴者背后付出的努力。一个钢琴爱好者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样的叙事既形象又生动,富有诗意,写出了韵味和魅力。可见,即使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素材,也是可以写得诗意盎然。因此,叙事要灵动,就不能一板一眼记录实情实事,而要加入作者的想象,那是诗意的灵魂。
  二、写景状物显诗意
  从表达方式来看,描写能给文章锦上添花,尤以景物描写和描人摹物更为突出。写作过程中,适当地加入自然环境描写,会使文章更加优美。景物描写能够切合文章主题,调动感官,萃取个体主观感受,诗意也就会流淌在字里行间了。
  请看这一段写阳光驱散阴沉的文字:“天空的云原本是厚厚的一层黑色,窗边的大树也是灰蒙蒙,窗台上那株红牡丹是黑色的。此时,太阳出来了,黑云散开了,露出了洁白的云彩。”这段描写也是只记录了实景,是纯客观的表述,没有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独特发现。我们在评改作文时也常常读到这种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的描写。连基本的生动都没有,更别谈美感和韵味了。
  同样写阳光驱散阴沉,我们再来看下面这段文字:
  “不知是哪位仙人打翻了墨盘,墨汁染黑了天空。窗边的大树赶紧披上了一件黑袍,准备抵御随时到来的大雨。窗台上那株红牡丹有点儿胆小,吓得变了脸色。没想到,太阳不打招呼就跑了出来,把天空烫了个大洞,也把大树的黑袍烫了无数个小洞,洁白的云彩从洞口探出了头。我心底的快乐便开始蔓延……”
  同样的物象,同样的场景,在这段描写中,作者加入了生动的想象和独特的发现,“打翻墨盘”、“墨汁染黑天空”照应书法比赛,大树未雨绸缪“穿黑袍”,牡丹胆小“变脸色”,物象一下子变得灵动起来。更妙的是一个“烫”字就把阳光驱散阴云写活了。这样的文字,诗意盎然,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再来看描人摹物。记叙文中写人就要绘言绘形,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状物就要绘形绘状,给人如睹其物之感。例如,描写绘画这种艺术,有学生看见一树繁花,用画笔记录下来它的美:
  “从脑海中搜索出那一树繁花,用画笔沾上颜料,任凭自己挥洒色彩,放松身心,一笔一毫都富有了灵性,都张扬着灵魂。画笔下是一棵年轻的树,青绿的树身像一道光,袅袅生姿,我喜欢这种绿,生气盎然却又透着一股子青涩;画笔往上走,花瓣一朵一朵呈现,一朵又一朵,一朵又一朵,是娇艳的紫色,也是内敛的紫色,还有纯洁的白色,朵朵如少女的笑脸从绿叶中俏皮地探头;树顶是一片湛蓝的天空,温柔地拥那一树繁花入怀。笔停,那一树的繁花让我透过这一张张画纸看到了那每个晨风中摇曳生姿的紫藤花,像有光芒打在上面,无人欣赏,但仍孤芳。白色、紫色的花朵交织着,似乎在谱写着一种人生。”
  这段对艺术的描写对色彩的把握不是机械的描述,而是加入了主观的感受,加上“画笔下”、“画笔往上走”方位词的引领读来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画,富有韵味和魅力。   三、情感主题扬诗意
  百度百科上解释“诗意”为:“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对于现实或想象的描述与自我感受的表达。”如果我们在写作中抒发感情时只会这样表达:“啊,我是多么喜爱书法啊!”或是“我输了,我很难过”,那么,这不是诗意,因为缺少了艺术的表达。這种艺术的表达,一种表现在语言的艺术上,一种表现在思想的艺术上。语言需要想象,思想需要深度。“深度”通常就是指主题和情感态度挖掘得深,有了深度就了无法言说的韵味和魅力,也就有了诗意。
  作文主题和情感抒发要有深度,就要有创新思维。著名教育专家王宜振老师在《作文讲稿》里提到:“创新思维从哪里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天才人物心灵固有的,而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现实生活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土壤。创新思维好似一粒种子,植根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上,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仔细观察生活,用心品味生活,认真感悟、解读生活里折射出来的人生蕴味,文章就会具有透视生活本质和启迪人生的价值。
  如《生活需要经历挫折》的主题表达,有的同学只会写出陈旧没有新意的句子:“我终于想到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啊,我应该重新站起来”。而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善于联想的同学会这样写:“父亲注意到我的情绪,铺开了宣纸,让我写了满满一页的‘横’。爸爸说:‘你看这横划,往右行笔的过程中,还要右上轻提,斜按稍顿,回锋收笔。这一行、一提、一按、一顿、一收才圆满。不要小看了这简单的一横,它像极了人生!’我恍然大悟。”这段表达主题的文字,抓住看似普通的书法笔画,开掘出新意,人生大道理就藏在这简单的横划之中,无需多言,一句“恍然大悟”就足以令人心领神会,既有深意又有诗意。
  古人说:“见微知著”,从许多微小的征象都能看出大的情势。作家刘墉认为“见微如著”“由小见大”,其实都是“格物致知”,也就是从每样“物”上去思考、去观察,得到其中的知识与道理。写文章也是一个道理,只要懂得“格物致知”,由身边的每样东西都可以悟出一番道理、引出许多文章。
  视听觉艺术作文有多种创作形式,“故事型”是学生最喜欢的创作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叙事过程、描写过程和主题升华三个方面去进行诗意创作,用好艺术的美,“故事型”作文将不仅仅停留在故事创作层面,它将上升到审美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宜振.作文课讲稿[M].东方出版社,2013.
  [2]刘墉.世说新语3:刘墉成功秘笈——处处有文章[M].漓江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要】部编统篇版教材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较高,需要教师深刻把握教材的编写目的和编写意图。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的语文科学素养得到提升。在开展部编统篇版教材教学过程中,对语文要素学习更加重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提出了具体要求,针对学什么和怎么学都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尤其是对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更为详细的目标。因此,本文主要基于语文要素
【摘要】现代社会,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失控问题日益突显,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成瘾状况也让家长和学校手足无措。本文旨在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症状、产生原因及相关因素,通过案例分析为家庭和学校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干预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  青少年是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也是特别需要我们去关注的一个群体。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为幼教改革指明了方向。期间,多地开始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尝试,进行主题活动课程的探究。多个主题课程成果从理论上,主题活动课程的构建和主题活动实施的策略上,给广大教师起到了参考和借鉴的作用。但上述成果大多基于属地条件进行,没能更好地解决“地域差异、在农村如何实施好新课程;如何处理好教师素质偏低而主题活动要求较高的矛盾;如何解决主题活动中资
【摘要】随着学校现代化建设与布局调整的不断推进,乡村教学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但同时规模也越来越小,教师年龄老化。思政、英语、美术、音乐等学科因为教师缺乏导致课程不能开设,拖慢了教育优质均衡的进程。通过对乡村教学点引入专递课堂,在专递课堂上引入这些学科的优质资源,有效促进教学点得以共享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  【关键词】专递课堂;乡村教学点;优质教育资源  一、问题引出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幼儿阅读这一方面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家长的重视。根据幼儿特性,幼儿早期养成阅读习惯,不仅能让幼儿开阔眼界,还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画面和文字的美,也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的机会。绘本阅读相当于幼儿阅读的第一扇门,可以充分的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和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本次论文研究目的旨在以绘本阅读为载体,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从而养
一、教材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的起始课。该单元是小学“数的运算”领域重要基础知识之一。小学“数的运算”主要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其中,分数的运算在三年级上册出现,在六年级完成全部学习内容。(如表1)  三年级学习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主要借助数形结合、直观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其目的是深化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五年级系统学习分数的
【摘要】为了发挥家校共育合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分析基于疫情下特殊时期家校沟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疫情背景下利用线上线下进行家校沟通的有效策略,破解家校沟通的低效率难题,促成家校合作以提高居家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疫情;家校沟通;策略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国。为防止疫情通过校园蔓延,教育部下发了延期开学的通知,并要求学生不外出、不聚会,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有
【摘要】当前在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面对突发的疫情状况,现代网络技术在优化小学英语口语评价方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运用的过程中由于经验缺乏,在评价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英语口语学习中,将成为当下值得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因此本文将基于疫情背景下现代网络技术在提升小学英语口语评价方式上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技术;小
【摘要】农村初中语文倡导集体备课由来已久,但由于语文教师工作量大,疲于应付除了本职教学工作外的各种任务,真正用于集体备课的精力和时间少得可怜,更不用说效果了。但语文教师工作量大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自身问题,即各干各的,孤军作战,花了大量无效的功夫,忽视了集体的作用,包括集体备课。有效集体备课,倡导要备设计、备教材、备情境、备学生、备活动,以达到最大化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尝试从策略实施方面对农村初中语文
【摘要】习近平主席于2019年3月18日在京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出了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总动员令,在2020年9月1日第17期《求是》上也发表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笔者作为一名班主任同时担任思政课教师,认为班主任应该认真学习习主席这一论述重要精神并在工作中落实当一名德才兼备的班主任,做到——以心为犁,立德树人。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学会读懂学生内心,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