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初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tv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知识匮乏,基础薄弱,所以初中物理知识直观、形象,内容更多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对知识点理解上难度、深度要求低.故很多学生初中阶段物理成绩还不错,但是进入高中,就觉得高一物理难学,物理成绩很不理想.要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初中阶段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知识点的衔接主要有三大块:力学、电学、能的转化与守恒.这几块的内容既是初中物理的重点难点,也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理解和简单的运用,也要考虑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这些知识点时,没有负迁移.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产生过程和方法,切忌死记硬背结论和规律.自然科学规律的探究和结论的得出强调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分别为: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初中阶段几乎每一个新规律的得出都应用了这个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旧教材相比,实验内容有两个突破:一是增加了探究方法和方案;二是减少了原理步骤编写,目的就是注重过程探究.初中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科学探究,教师应该深刻理解,活学活用,为以后的高中学习自我学习做准备.下面以探究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压力有关为例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师:缓慢拖动一张课桌较容易,在课桌上加一重箱再次缓慢拖动它却不易为什么?(提出问题)
  生:可能是因为第二次的重力(压力)所以摩擦大.(猜想)
  师: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应用到控制变量实验方法.
  生:确定设计实验的思路.改变压力.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重力一定.(设计实验)
  师:如何保持物体重力不变而改变物体与接触面的压力呢?
  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设想.教师展示准备好的器材.
  生:可将金属盒放在台式测力计上,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金属盒,测出F1,将氢气球系在小车上,重力不变,台式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反映接触面的压力减小,重复上述操作测出F2.
  学生操作与观察,交流得出结论.
  师:若使用图1改进图的操作方案比较同学们的方案,哪个更好,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
  经过上述实验学生不仅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法的涵义,更有积极参与自我设计的成就感.从知识点的角度讲学生知道了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和联系,为后面压力压强的学习做铺垫,也避免了学生总是得出滑动摩擦力与重力有关的错误结论.
  第三,教师在描述物理概念和规律时应注意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初中阶段对有些内容的学习深度浅,要求低.经常会出现师生在表述过程中混淆了物理概念和物理量,这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理解得不准确,对后续学习埋下隐患.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方向时,正确表述应为“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学生可能会简化为“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忽略较难理解的“相对”二字(如图2甲),部分初中教师认为:中考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就默认后一种说法是正确的.久而久之学生记住了这句话,直至高一再学摩擦力的内容时总是拗不过这个弯.实际中我们也可以举几个例子,说明“相对”二字是不可舍弃的.
  第四,为了适应高中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内容.为了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部分老师不断地默写,重复做简单题,这样的确能将失分减少,但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太多帮助.注重能力的提升,应在平常教学中培养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畏难题的意志品质.
  例实验小组同学用图3甲所示的电路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他们通过调节电阻箱,得到几组电阻箱的阻值和对应的电压值,并作出U-R图象(如图3丙).求:(1)电阻箱阻值为20 Ω时,电压表的示数;(2)该组所选用定值电阻的阻值.
  分析由图3甲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电阻箱串联,电压表测电阻箱两端的电压.问题(1)会看图像就有了结论,问题(2)我们可以利用图3丙图像中的任意一个点对应的电压U除以电阻R就可以求出定值电阻的电流,但不知道电源电压,多数同学不会求定值电阻阻值,然后放弃了.初中生往往喜欢一步就能求出结果,而这里的确需要设未知数例方程求解.
  解(1)由图3丙图可知,当电阻箱阻值为20 Ω时,电阻箱两端的电压U电阻箱=3 V,即电压表的示数为3 V.
其他文献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把握好教学艺术,可以使物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新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就包含对课堂教学艺术的要求.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应坚持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艺术,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得到主
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人机交互性”、“课堂动态生成”特性,诱发和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在课堂教学中以其独特优势,正朝着更理性、更广阔、更深层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运用白板技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在许多方面还存在大量的低效行为,未能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交互”特性,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思考.  1 资源的浅处理,忽视动态生成  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根本理念是“以人为本”,真正地把学生放在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素质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又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从而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优化智能结构,改进课堂教学.  一提到课堂教学,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进行语言讲述,学生在台下静静地聆听,或者是挥笔疾书作记录,这已是多年的固定教学形式,然而现在这已经不能满足加强素质
科学方法教育在物理教育研究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无论从当前的课程改革的实践还是从提升民族的整体素质的角度来看,做好物理科学方法教学工作,都具有鲜明而深远的时代意义.  1 科学方法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理学是集思想、实验、方法为一体的先导科学.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一部记录科学成果的历史,也是总结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物理学的全部发展历史也表明:许多物理学家做出的重大贡献,与他们运用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体验,借助于学生的体验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本文选择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这一视角就如何增强学生的体验,落实“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教育方针,最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提供预习材料,增强预习的效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生的高中物理学习亦是如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要让学生进入最
评价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评价的功能是促进学生改进,激励学生进步,激发学生多向潜能的发挥,从而实现教育的价值.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践,教育评价的作用日渐凸现,同时也成为制约课改推进的“瓶颈”.在大环境、评价机制不能有效突破的情况下,评价学生是每位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大量的实践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恰当的随机性评价是评价的极其重要方面.尤其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性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在我省已经买行了三年,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争议和问题,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已成为教育学界的共识.因
在小班化初中物理教学中,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占有的数量最大,这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平平,而且较为安静,常常被教师所忽视.而“隐形学生”的潜能是非常大的.由于“隐形学生”物理基础较好,并且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注意对“隐形学生”的关注,积极发现“隐形学生”的优势,并且将其进行有效地利用,使“隐形学生”能够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隐形学生”的良好发展.针对小班化物理教学
新课程教科书上的习题,是经过精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教材习题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知识背景,对以教材课后习题为背景的素材进行恰当的引申、拓展、推广,实施变式教
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教放在首位,形成了“先教后学,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根据这一理念开展课堂教学,从实际教学效果上看,往往又不甚理想.“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思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维僵化模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 “先学”的内涵、分类及需注意的问题  1.1 “先学”的含义  所谓的“先学”并不是让学生孤立的,盲目的,毫无头绪的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教师对学生的“先学”加以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