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情激趣话导入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YU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导入新课,能够明确揭示学习目标,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期待,从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化学老师要开动脑筋,合理利用化学资源,用好化学史、妙用学生疑惑、巧用学生错误、精心设计实验引入新课,使化学课变得生动有趣。
  关键词:导入新课;以史激趣;以错激趣;以疑激趣;以奇激趣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2-004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12.018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如何运用富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快速高效投入新课程的学习,是摆在我们广大化学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巧妙的导入,能够明确揭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期待,从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提高学习效率。
  一、以史激趣 科海觅踪
  化学科学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发展史与人类发展史密不可分,“以史激趣”导入新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对化学学科产生亲近感,而且能够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为了探索化学奥秘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努力,对化学家产生由衷的崇敬,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学生刚刚升入九年级,对化学知识还没有基本认识,在绪言教学时我们就可以用化学史导入新课,为学生打开化学之门:同学们,你们知道精美的瓷器是怎么由黏土制成的吗?你们知道粮食是如何酿成美酒的?矿石是如何冶炼成铜铁?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包含了复杂的化学变化,那么化学变化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变化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开始学习一门新的科学—化学,随着化学学习的深入,我们将逐渐解开这些谜团。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衣食住行没有哪一样离得开化学,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都与化学紧密相关。在娓娓道来的同时,通过PPT向学生展示精美的瓷器、醇香的美酒等相关画面。在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面前,学生将会产生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即将开始的化学学习充满憧憬,萌发学习热情。
  在学习“空气”这一课题时,我们首先通过PPT配合讲解把学生带入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跨越时空与拉瓦锡一起进行科学探究:空气中有些什么成分?银白色的汞为什么会变成红色粉末?容器中空气的体积为什么会减少?剩余的气体是什么……通过这样与拉瓦锡一起探究,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味科学探究的艰辛曲折,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空气成分的认识,顺利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 这一课题时,我们通过PPT介绍侯德榜先生突破西方技术封锁,成功摸索和改进西方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的故事,由此引入新课。这样既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又使得学生对化学家由衷崇敬,学习兴趣当然倍增。
  二、以错激趣 抛砖引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我们当然应该及时给予分析讲解订正。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加以利用,把学生的典型错误放到课堂上分析,并“以错激趣”导入新课,完全能化腐朽为神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既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问题所在,又能引导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错误的功用最大化,成为我们导入新课的重要方法。
  人教版第五单元课题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无疑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首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过关,其次是计算步骤和规范的掌握。新授课学习后,我布置了几道作业,批改后发现了学生的一些错误。第二课上课我选了几位同学的练习投影在屏幕上,让大家寻找有没有错误以及错在哪里,发现得快和发现得多有奖,大家积极性很高,学得好的同学马上能指出。对接受能力慢一点的同学我不放心,在课前我把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精心准备了两个典型错例(如下),投影后专门请他们回答,其他同学做评判。
  “错例1”在几个方面设计了错误:计算质量比时P2O5前面没有乘以计量数;代入的数据没有单位;计算结果数据处理太粗糙。 “错例2”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所设未知数带不带单位、质量守恒定律应用、计算结果要带单位几个方面设计了错误。
  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基本巩固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应注意的环节,比我自己直接讲效果要好得多,接下来再学习稍微复杂一点的计算,也就容易多了。
  三、以疑激趣 推窗见月
  随着化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种种疑问,我们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些疑问。“以疑激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帮助学生层层剖析释疑解惑起到剥丝见茧推窗见月的妙用。
  例如,学习了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之后,我发现不少学生对氢氧化钠具有强烈腐蚀性、易潮解、必须密封保存等易错点易考点理解不到位,存在疑惑,于是我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了一堂“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专题课。这节课我做了如下的导入设计:“大家回忆一下,氢氧化钠固体应如何保存?为什么?”此问很简单,马上有学生抢着回答。我接着又问:“如果将氢氧化钠固体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怎么检验氢氧化钠固体有没有变质?如果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怎么检验有部分变质还是已全部变质了呢?如何提纯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弄清楚这些问题。”接下来,师生一起通过实验、讨论和讲解,展开各个教学活动环节。因带着问题有心理准备,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参与度大增。最后选了近几年相关的中考试题检测,效果较好。   又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时,有同学提出:“地球表面约70%是水,空气中不也有二氧化碳,所以我认为用排水法也能收集到二氧化碳,行不行?”因这时候还没有学习溶解度的知识,我说:“用排水法肯定也能收集到二氧化碳,而且能收集满一瓶,但是我们实验室为什么不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呢?这其中的道理我们以后再学习。”在这里我先卖了一个关子,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第九单元我就用这个埋下的伏笔引入气体的溶解度知识。由于久久的期待,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气体溶解度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当然很好。
  四、以奇激趣 一石冲天
  九年级的学生虽然还没有学习多少化学知识,但是他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很多与化学现象相关的生活常识,如果我们能将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引入课堂,出其不意打破常规设计出一些奇特的颠覆学生生活常识的实验,将一些众所周知耳熟能详的老问题“玩”出新意,“以奇激趣”导入新课往往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起到一石冲天的效果。
  燃烧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没有多少学生注意研究过燃烧现象,他们更不了解燃烧的实质。这种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课题,是化学老师最不容易处理的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讲解没有任何新意,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学习“燃烧和灭火”一节时,设计了“水点酒精灯”的实验导入新课:在酒精灯灯芯上放一小块白磷,然后滴两滴热水,酒精灯燃烧起来。水为什么能够点燃酒精灯呢?同学们一下子好奇起来,小脑袋里充满了问号,我们再顺势导入新课,结合教材中的其他实验,逐个讨论燃烧的条件,就顺理成章了。
  我们都说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但是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常常会感到化学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不容易产生亲近感。我们在化学学习中应尽可能选择那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化学现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亲近化学、喜欢化学、热爱化学。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一节时,我们设计了“五彩玫瑰”实验导入新课:用滤纸折成一朵玫瑰,一半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另一半用酚酞溶液浸泡,分别在不同花瓣上喷洒白醋、苹果汁、雪碧、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玫瑰花瞬间变色。在奇特的魔术般的变化面前,学生们惊奇感叹之余,一定想弄明白其间的奥秘,新课的展开就十分自然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导入新课,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化学老师要开动脑筋,合理利用化学资源,使化学课变得生动有趣高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其他文献
为了弄清Shell粉煤气化炉中镇雄煤灰渣的析铁现象,文章运用XRD、SEM-EDX技术,对比分析了不同浓度CO/N2气氛中高温淬冷灰渣的矿物组成、表观形貌及微区化学组成。结果表明:高温
文章从巧用错误资源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反思。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lever use of wrong resource
摘要:文章介绍了利用电脑绘图技术,快速制作C60结构模型的方法。  关键词:C60;结构模型;制作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4-009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4.038  笔者曾利用饮料瓶和泡沫塑料等材料制作了包括C20、C40、C50、C60、C70等一系列球碳分子的结构模型,
以南美白对虾虾壳为材料,利用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脱除虾壳中的蛋白质,并用凯氏定氮法、盐析法、等电点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方法来测定出虾壳中蛋白质的脱除率与回收率.
本文针对"溶液"复习,通过硝酸钾、氯化钠在两支试管中发生的溶解现象来创设一组能够贯穿整节复习课的情境,将相关知识点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融合在实验与计算过程中,充分调动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集生物降解和膜分离于一体的高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的经济性及处理废水的效率决定于膜生物反应器设计及运行参数的的合理性。文章从膜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2-EHA)、丙烯酸(AA)为主要单体,叔十二烷基硫醇(NDM)为链转移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制备了丙烯酸酯低聚体。
红梅   是大地发出的  红红火火的明信片  严寒中  向我们报告  春天回家的消息      太阳花  花儿也会撒娇呢  一早醒来  瞧,全都仰着小小的脸蛋  要太阳妈妈  亲个够      蜻蜓   蜻蜓是一架免费的飞机  载着夏天  飞来飞去地  玩耍       草坪   春姑娘的手真巧  不信,请看  她给大地妈妈缝制的衣衫  多翠  多亮     烟花  天爷爷童心不泯  夜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