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赛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互动关系思考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s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国顶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之一,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意义非凡。文章通过思考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现“互联网+”大赛是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引领、促进和检验,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则是大赛的基础、组成和保障,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大赛;创新创业教育;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2015年10月在吉林大学举办首届大赛以来,已连续举办两年,2017年该赛将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三年来,“互联网+”大赛不断发展前行,已成为国内最知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之一,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互联网+”大赛的由来
  2015年5月至10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廳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打造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青年学子生力军,由教育部等多部委共同主办,吉林大学承办了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对大赛做出重要批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2]大赛的举办意义非凡,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掀起了“互联网+”的创新创业热潮,让创新思维自由生长、双创教育落地生根、创业激情无限传递[3]。
  近年来,互联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具,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普及,我国涌现出腾讯、百度、360、小米、京东等一大批互联网知名品牌和企业。而“互联网+”计划的提出,正是我国紧抓“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方针。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大赛的举行,既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因此,大赛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之间的关系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互联网+”大赛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互动关系
  1.“互联网+”大赛是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引领、促进和检验
  (1)“互联网+”大赛引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新潮流。该项赛事的开展为全国高校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将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广度和深度上也都有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大学生不能“只读书、读死书”,高校教育工作也不能一成不变、固化思维、僵化发展,培养的人才不仅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要与社会、时代的发展相契合,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
  (2)“互联网+”大赛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新发展。该项赛事具有鲜明的“互联网”属性,要求参赛项目与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并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4]。在信息化革命的大趋势下,通过该项赛事让大学生以及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模式,搭建起创新创业的展示平台,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此外,大赛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走向前沿、走向社会、走向大众,摆脱以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空架子”的局面,同时又极大地刺激了高校创新成果、科研项目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推进高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3)“互联网+”大赛检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新成效。该项赛事的开展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通过比赛既能让不同高校的学生之间进行创新创业交流,又给了全国各类高校互相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验的机会。与此同时,大赛也成为检验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标尺,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具体化、可视化、可评价化,更为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标准之一。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互联网+”大赛的基础、组成和保障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互联网+”大赛的基础支持与动力源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担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而“互联网+”大赛正是这类人才的聚集地,没有高校兢兢业业的基础性培育,就不可能造就顶级赛事的辉煌。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也是大赛项目的源头和内动力。只有创新创业学生的基数增大了,才有后续更多优秀青年创业者的成长与收获。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互联网+”大赛的重要组成与信息反馈。近两年,大赛的参与高校数、项目数、学生数逐年递增,参赛项目的创新程度、市场化以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均呈现大幅度提高,众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互联网+”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改进和完善也给“互联网+”大赛的举办提供了众多反馈意见,比如鼓励师生共创、细化参赛类型、增加就业创业组别等。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互联网+”大赛的质量保障与品牌推广。伴随着“互联网+”大赛的成长与成熟,社会资本和人才开始关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发展,为大赛质量、知名度和影响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也为发挥了巨大的赛事推广作用,有利于该项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品牌效应。
  3.“互联网+”大赛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互联网+”大赛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脉相承,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也是国家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基础、是源泉,“互联网+”大赛是舞台、是先锋,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新时期共同实现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仍需改进、砥砺前行
  通过近两年的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高涨,但在实际教育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与社会实际脱节等问题仍比较明显。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应把握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方法,加大教育投入,增强制度保障,落实人才培养,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铺好前路、打好基础。
  2.“互聯网+”大赛应更加开放包容、改革创新
  目前,该项大赛已经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参赛高校层次不平衡、地域分布不均、知识产权羸弱、项目类型单一等问题。大赛应以更加包容的心态面对参赛学校、项目及团队,不应只局限于互联网领域,应鼓励其他行业领域的技术革新与发明创造,形成以创新为核心、创业为目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功举办[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24):4-5.
  [2]李克强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 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J]. 四川劳动保障,2015(10):4.
  [3]韩晓萌.创新创业:让梦想起航——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综述[J]. 中国高等教育,2016(21):8-9.
  [4]谭晋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实践与思考[J].高教学刊,2017(9):133-135.
其他文献
由于脂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与小肠部位胆固醇的吸收,肝脏部位胆固醇的排除和动脉管壁部位胆固醇酯的蓄积有很密切的关系,寻找其抑制剂作为降血胆固醇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受
Medlmmune,Inc于2007—08—24对外公布,一项Ⅲ期临床试验显示,该公司开发的motavizumab在试验的主要终点将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者的住院率较安慰剂组降低了83%(1.4%vs8.3%,P〈0.001)。
1.题材微调  对于话题作文《巧合》,学生选择的题材是“筷子打架”,这个题材很有可读性,但小作者只是平实地记叙了几次“筷子打架”,文章波澜不兴,读来不免滋生美中不足之感。小组评改时,大家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觉得可以对题材增加一点儿“虚构”——将第三次“筷子打架”做一些巧妙的改变,让无意的“打架”变成有心的谦让,让“爱”的旋律悠扬地在饭桌上奏响!  “服务员又上菜了,还是鱼,而且是妈妈酷爱的石斑鱼
在新型干法窑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出现预热器堵塞或篦冷机”堆雪人“等现象。为了能在短时间内使问题得到处理,有的企业采取高压水处理,有的企业采取炸药爆破处理,这两种方法
现有PDC钻头单齿试验装置对单齿切削角度等参数的调整很不方便,需要进行多组刀具的频繁更换,不适用于多切削齿在交叉或重叠组合下的混合切削特性及破岩机理的试验研究。为此,
摘 要:文章从了解视角与绘画的基本概念出发,从中西审美视角与绘画创作的关系、视线角度与绘画的关系、绘画创作中的局部视角三个角度初步阐述了视角与绘画创作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视角;绘画创作;关系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视角与绘画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从不同视角所创造出的作品也是不同的,只有从合适的视角出发,才能更完美地表现出画的美感,体现出要表达的感情与
本文介绍我公司5000t/d生产线试生产过程中投料操作的经验和看法。1投料操作1.1投料前的准备工作将入窑斗式提升机出口处入库闸板打开、入窑闸板关闭,启动入窑斗式提升机,将喂料
我公司2006年11月建成一条2500t/d生产线,生料磨采用MLS3626立磨。由于当时资金紧张,为节约资金,同时考虑到立磨热风炉使用频率低,一般只在第一次开磨时使用,当窑投产后就可利用窑
摘 要:在人类语言中,颜色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国家对颜色词有不同的感受,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运用。文章通过探讨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内涵、差异表现及产生原因,分析颜色词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旨在降低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交际的误解,提高人们文化交流的能力,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内涵;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030;G0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
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对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游戏中体现的学前教育理论出发,探索幼儿园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价值,游戏内容的创新以及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