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shen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树立的关键时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根据当下大学生心理变化情况,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革新,从而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1引言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从2001年开始的,2016年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多次提到要加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一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物质和精神丰富的时代,他们从小受到的挫折较少,个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到问题容易产生比较极端的思想,高职院校需要针对新时代大学生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的变换进行深入了解,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改革,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变化的具体情况,达到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目的。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程是一门特殊的科目,其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泛,不仅包含了医学上的心理学,还包括哲学、生物学等诸多科目。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对学生個人素质培养的重点,其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把学生作为课程改革的中心,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增强自控能力,强化自我思考、自我反思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
  3.1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期以来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这门课程在许多高校当中是一门必修课,其课程内容包括了健康的心理状态、现代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大学生的情绪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心理健康问题咨询等部分。这几部分构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体,其构成充分体现了这门课程的科学性,从大到小层层递进,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成因、表现等。然而,长期以来,受到社会、学校对课程不重视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方法长期保持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知识点的讲解、考试内容的背诵为主,其教学形式流于表面,学生把课程结束后考过60分当成学习的任务,许多任课老师也只是兼职授课,非专业化的教师只能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把这门课程当成教学任务来完成,这就使得学生在应当学习心理健康知识、驱散自身困扰的时候无法得到教师正确的指引,这也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后一些校园极端事件的发生。
  3.2教学目标不明
  许多人在听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都会认为这是一种心理咨询,是当自己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时候才需要,平时根本用不上,受到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学生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产生了偏差。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对心理健康理论的分析及大学生个人心理健康的产生原因、特点等研究,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科学认知,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强化其自我思考能力。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从学校到师生,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不足,进而降低了课程教学的质量,这也迫切要求了高职院校对这门课程的改革。
  4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方法
  4.1更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当前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大班教学,一个班里至少也有几十人,多则一百多人,如何在这种大班教学的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把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到课堂上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划分小组,发布小组任务,让小组合作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特点等课题的探索。例如,教师可以从社会热点问题当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事件,让学生们分组探究这一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人物的心理变化,并让他们提出一些心理健康咨询意见,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散思维,加深对课本上知识的理解。丰富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直接手段,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2加强师资队伍力量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教师较少,许多代课老师都是其他科目的教师代理,非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解答学生疑问、课堂知识讲解的时候会产生教学内容流于表面的情况,学生无法真正领会到课程的精髓。因此,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选拔上要进行严格筛选,最好让专业的心理学专业教师代课,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要加强对非专业代课教师的培训,让专业的授课教师对代课教师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教学实践总结,帮助这些代课老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另外,这些代课老师还可以将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专业任课教师进行咨询,老师们之间通过培训,取长补短,推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
  5总结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是顺应教育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让学生在认知水平、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上获得明显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这一课程的改革探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找到最适合时代发展和学生心理健康实际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马俊云,牟玉荣,石磊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究与应对[J].高等农业教育,2017,(5):93-95.
  [2]陆建兰.微课程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7,(12):207-209.
  [3]孙配贞,李梅,李治原等.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界,2018,(18):90-91.
  作者简介
  唐锋(1967—),男,汉族,广西玉林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政治教学是学生接受政治思想知识教育的起点,学校教育要抓好政治教育的第一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发展中学生身心健康,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对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必不可少,在政治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助于为初中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本文将围绕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一
摘 要:为了顺应新课标的改革趋势,我们国家在体育教学方面不进行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改革。新型的体育教学观念不再受传统教育理念的牵制。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对初中体育的素质教学方面更加趋向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本文针对学生在体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约束性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并为此发表了一些合理的想法和意见。  关键词:初中体育;促进;个性发展;课内课外;实践  一、引言  体育
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给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大学英语教师需在信息技术、科研能力、教学技能、道德品质方面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以适应大学英语教育新形势的需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开端和初始,在近几年也是备受关注,这也就对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幼儿来说,早期的阅读既有利与自身语言表达、认知礼节方面的发展,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以此提高幼儿的脑部和智力发育。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幼儿园协调合作共同完成对幼儿的教育,是试下很多
◆摘 要:初高中学生学习课程的重点都有数学,在初中阶段学好数学,为高中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这对学生的高考成绩也有很大影响。所以,对于初中数学学困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成绩提升  学困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特别是对于一门极为抽象性的课程来说,学困生的数目是比较多的,要想帮助这些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有所转变,一视同仁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