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平衡实验的类型分析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o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杠杆平衡条件是初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但在教学中教师并不作为很难的知识点加以重视.本文通过对杠杆平衡类型的分析,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原理,竟然包含着很多需要注意的知识.当我们深刻理解了杠杆平衡实验的类型后,就知道在实验前杠杆应该调节到什么状态,也知道实验中如何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关键词:杠杆平衡原理;静态平衡;动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0-0054-02
  收稿日期:2021-04-15
  作者简介:赵洪明(1971.1-),男,江苏省太仓人,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杠杆平衡条件是初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但在教学中教师并不作为很难的知识点加以重视,在本身理解不透彻情况下讲解的也不深入.这种现象使得学生在实验和解题时产生较多疑惑.用静平衡现象替代了杠杆所有的平衡;用水平平衡替代了所有位置的平衡;用简单的长直棒代替所有的杠杆类型;用理想状态的杠杆替代现实的杠杆;用简单原理来理解杠杆平衡的主要运用——天平的称量.下面我们从杠杆平衡的分类谈起,具体分析杠杆涉及的内在知识,以此明确杠杆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杠杆平衡分类
  1.静态平衡
  (1)静态平衡现象:杠杆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的状态.
  (2)静态平衡实质:作用于杠杆上的合力或力矩之和为0.2.动态平衡
  (1)动态平衡表象:杠杆在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运动或匀速转动的状态.
  (2)动态平衡实质:作用于杠杆上的合力或力矩之和为0.
  (3)动态平衡种类:有杠杆整体匀速直线运动和以支点为中心的匀速转动等.
  杠杆整体匀速直线运动动态平衡在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后,就可以转化为上面的静态平衡.
  以支点为中心匀速转动的动态平衡在初中阶段只是提及,并没有展开,导致学生在实际运用时很容易遗漏,在研究问题时为便于判断杠杆平衡、便于测量力及力臂、简化问题,常常转化为静平衡情况进行研究.同时对应的事例也很少,更多的时候是进行了简化处理,导致该问题的认识比较片面,不够深刻.为了填补该缺陷,将在下面提供多种类型的事例.
  二、静态平衡杠杆的实验研究
  1.静态平衡实验中两种类型的杠杆
  (1)杠杆重心与支点重合的类型
  杠杆重心与支点重合的类型是指通过调节,杠杆的重心正好与支点重合的杠杆类型(见图1).此时杠杆可以在任何位置保持平衡,也能在任何位置保持静止.这类杠杆的重力对平衡无任何影响,在实验研究中也是理想类型.
  (2)杠杆重心与支点偏离的类型
  杠杆重心与支点偏离的类型是指通过调节,杠杆的重心正好在支点正下方的杠杆类型(见图2).这类杠杆的平衡状态只能在水平位置.在受到外力干扰,且消失后仍能恢复原来位置和静止状态.
  2.杠杆重心与支点重合类型的调节与实验时要点
  为简化分析问题,实验器材以初中物理实验室常见的木制长刻度尺,两端带平衡栏螺母,尺正中间开孔的杠杆为例(见图1).
  (1)实验前的调节.调节目的:就是消除杠杆重力对后续实验的影响.改变杠杆的重心位置,使重心与支点正好重合.
  调节方法:如果杠杆重心偏离支点,杠杆会运动到竖直位置后停留,这样就无法进行杠杆平衡实验.所以实验前需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能保持在水平位置静止.在理想状态下,重心与支点重合的类型,只要杠杆能在一处保持平衡,那么在其它位置也能保持静态平衡.
  最终形态:此时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当有外力扰动且消失后,杠杆能在任意位置保持静止.
  (2)实验时要点.实验操作说明:为简化,只研究两个力的作用情况.这两个力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在支点两侧施加的力,二是在支点同侧施加的力.
  ①两个力都是悬挂重物产生的实验类型.
  类型一:两侧重物在杠杆上的悬挂点与支点在同一直线AB上(见图3).该类型只要两侧物体重力与力臂乘积相等(F1XL1=F2XL2,或G1XL1=G2XL2),杠杆就能平衡.且杠杆可以在任意位置平衡.在外力扰动下,也能转变为动态平衡.
  类型二:两侧重物在杠杆上的懸挂点与支点不在同一直线CD上(见图4).该类型杠杆只要符合杠杆平衡原理(F1XL1=F2XL2,或G1XL1=G2XL2),杠杆也能平衡.这种类型杠杆在平衡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在杠杆一侧施加一个微小力后,该杠杆会在平衡位置上下摆动.现以C点物体受到一向下外力撞击为例,C点物体此时下降,力臂减小,力矩减小;而另一侧D点物体上升,力臂增加,力矩增大,两者共同作用使杠杆反向偏转,因为物体有惯性存在,所以杠杆会在平衡位置上下摆动,但最终会停在原来平衡的位置.该类型为分析方便以图4的水平位置为例,其实在任何倾斜位置,只要杠杆平衡后,摆动现象都会存在.
  ②两个力由非悬挂重物产生的实验类型.
  该类型实验的力,可以由人、机械或常见的弹簧测力计施加.既可以在杠杆两侧施加力做实验,也可以在杠杆同侧施加力做实验.虽然两个力方向和位置丰富多样,但是因为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上,所以两个力在满足F1XL1=F2XL2情况下,杠杆都能保持静态平衡.在初中教学中这种类型是大家都非常重视的知识点,所以学生认识都比较到位,存在认识困难反而不多.
  3.杠杆重心与支点偏离类型的调节与实验时要点
  重心与支点重合有时较难,因此往往是重心在支点下方,当杠杆水平静止时,重力通过支点,力矩为0.(见图2)(1)实验前的调节   调节目的:就是消除杠杆重力对后续实验的影响.改变杠杆的重心位置,使重心在支点正下方.这样好处有两个,一是由于杠杆自重的影响,较容易在水平位置调静止;二是易于测出各力的力臂(直接在杠杆上的刻度来读出).调节方法: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该类型的杠杆不需要调节,它的重心一定会在支点正下方(见图5).但为了实验的直观和方便,一般会调节杠杆上可移动物质,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的重心位置发生变化,最终当杠杆水平时,其重心正好在支点的下方,如图2所示.
  最终形态:为了便于观察和分析,一般都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时要点
  实验操作说明:同样为简化,只研究两个力的作用情况.
  ①两个力都是重物直接产生的实验类型
  此类型与重心、支点重合的第二种类型相似.在实验前杠杆需要调节到水平位置,使杠杆的重心在支点的正下方.当重物悬挂在杠杆两端时,只要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那么F1XL1=F2XL2,或G1XL1=G2XL2就能成立, 杠杆就能平衡(见图6).如果让重物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相等,就是我们常用托盘天平的原型.
  ②两个力都是相对杠杆位置不变的实验类型
  该类型杠杆的实验需要借助经定滑轮改变方向后的力,或人直接施加.但此类杠杆初始状态是杠杆重心在支点下方,那么为了避免杠杆自重对外力平衡的影响,再次平衡时的位置必须是杠杆的初始位置.
  三、动态平衡杠杆实验的探究
  该类型的动态杠杆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例如机器中匀速转动的轮轴,匀速转动的汽车轮子等.它们以轴为支点,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合力矩为零,所以它们能匀速转动.当学生对上面事例能认真观察后,就会对动态杠杆平衡有很深的印象.
  通过对杠杆平衡原理的解析,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原理,竟然包含很多的物理知识.当我们深刻理解了杠杆平衡原理后,就知道在实驗前杠杆应该调节到什么状态,也知道实验中如何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永利.杠杆平衡机制在天平制作中的应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02):38.
  [2]彭思利,马荣荣,董子贵.盘中砝码位置对托盘天平测量结果的细微影响[J].物理通报,2015(12):77-78.
  [3]黄绍书.为什么托盘天平的平衡与砝码或物体所在的位置无关[J].物理通报,2019(10):80-81.
  [责任编辑:李 璟]
其他文献
摘 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学一般都是以理论为主,忽视实验教学,但实验作为物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得到重视,本文简述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并对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一份参考.  关键词:物理实验;核心素养;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
摘 要:本文利用“集合思想”来巧解关于探究欧姆定律实验过程中预设电压的初中物理习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分压原理;集合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0-0068-02  收稿日期:2021-04-15  作者简介:程新志(1986.10-),男,江苏省淮安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一项基本定律,
摘 要: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包括初中物理学科在内的教学有了新的目标.要实现这个新的目标,就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途径.在当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既不能回避培养学生应试能力这一基本需要,又不能忽视核心素养培育这一现实需要,在前者的基础之上实现后者的有效渗透,应当是当下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基本教学思路.本着“渗透”的思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素,应当引导学生体验这些过程,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形成
摘 要:错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动态化教学资源,随着教学的深入,知识点难度不断加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会出现偏差,从而出现包括:知识理解错误、方法应用错误、计算错误等在内的错误.教师面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不能够一昧地去指责学生,要以错误为出发点,让学生产生探究和思考的欲望,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知识的逻辑结构和体系.本次研究在阐述错误产生的原因和对教学的影
摘 要:初中物理解题中运用代入法可获得事半功倍的解题效果,因此教学中应结合具体例题为学生讲解代入法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掌握代入法应用的相关思路,促进其解题能力及解题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初中物理;代入法;解题;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0-0072-02  收稿日期:2021-04-15  作者简介:徐腾(1991.12-),男,
摘 要:物理是学生初中阶段接触到的一门新科目,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对物理知识也不够了解,这也导致了学生物理学习难度较大.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时候,很多知识都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若是教师教学的时候依旧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那么学生很难掌握物理学习的内涵和知识,这便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实验教学法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去.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
摘 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四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将课程理念很好的转化为课程实践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亲历数学活动过程,通过直观感知,将所要学习或与学习有关的事物联系起来,积累一定的直观表象经验;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猜想,在操作表达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数学思考、合作探究等思维活
摘 要: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是建立与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相结合的课程资源体系,是对一线物理课程资源的系统化、理论化与实践运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0-0080-02  收稿日期:2021-04-15  作者简介:毛晖(1967-),男,安徽省宣城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