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素的Stan Smith背后,Stella McCartney的环保实践

来源 :第一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装设计领域讲环保从来不是新鲜事,但大部分产品尚未解决高昂的开发生产成本与商业可持续之间的矛盾。作为富有名望的时装设计师,Stella McCartney 在环保材料的开发上先行了一步,并将这种材料应用到不仅个人同名品牌,也包括与其合作的其他品牌产品中。至少,她为时装业提供了一种环保服饰与商业可持续的可实施性解决方 案。
A全素Stan Smith 2018年9月,由Stella McCartney和阿迪达斯联合开发的全素Stan Smith系列上市。这款鞋在制作过程中没有使用到任何动物制品,却和使用真皮的经典Stan Smith运动鞋几乎没有差别。
B蘑菇皮2018年4月,McCartney又利用Bolt Thread开发的由蘑菇根制成的一种类似皮革的材料,为品牌的经典手袋Falabella做了升级,并在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展出。
C人造蜘蛛丝2017年,McCartney利用Bolt Thread開发的人造蜘蛛丝制成了一件连衣裙,并放在MoMA展出。
D Loop运动鞋2018年8月,McCartney发布了一款名为Loop的短袜式运动鞋,用刺钩及特制缝线取代传统胶水来接合鞋履,让整款鞋实现100%可循环降解。

  2018年冬日的一个下午,英国时装设计师Stella McCartney在接受《第一财经》杂志采访时,特地穿了一双由她亲自设计的阿迪达斯全素Stan Smith运动鞋。这款鞋在制作过程中没有用到任何动物制品,却和使用真皮的经典Stan Smith运动鞋几乎没有差别。
  “每次我和阿迪达斯见面,总会催促他们把所有的Stan Smith都做成全素的。你可以不告诉消费者你做了这样的改变,两年后他们保准也不会发现。这个时候你再告诉消费者,你买了这个产品,拯救了多少动物的生命,省了多少水、多少土地,拯救了多少亚马逊热带雨林,省了多少电……这会很有震撼力,消费者一定会喜欢的。但阿迪达斯的CEO不听我的。”McCartney说。
  阿迪达斯其实并没有完全不听她的。虽然Stan Smith还没全部变成素的,去年9月,由Stella McCartney和阿迪达斯联合开发的全素Stan Smith系列已经上 市。
  McCartney在产品中从不使用任何动物制品—包括皮革、皮草等—这是她从12岁决定进入时装行业时就为自己立下的规则,并一直坚持到今天。对于出生在素食主义家庭的McCartney来说,这并不是个意外的决定,只是她远远低估了因此面临的重重阻力。
  1995年,在准备自己的毕业时装设计时,McCartney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找到一家供应商,愿意为她小批量生产不涉动物制品的鞋子。虽然这场秀后来大获成功,还登上了《纽约时报》,不过人们关心的却是坐在秀场前排的她的父亲—披头士乐队成员Paul McCartney—以及参加走秀的超模Kate Moss和Naomi Campbell。在《纽约时报》的那篇报道中,她的时装设计和特制的鞋子都没被提及。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有一个太出名的父亲,没有人把Stella McCartney当作一个正经的设计师对待,外界对她的设计能力也充满怀疑。直到在Chlo 取得成功,她才摆脱了父亲的阴影,真正在时尚圈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但她始终没有动摇对动物保护原则的坚持。时任Gucci和Yves Saint Laurent创意总监的Tom Ford曾希望能让McCartney接手Gucci,但在看到Gucci大量的皮毛产品之后,McCartney果断拒绝了这份邀请。
  这份坚持也给她早期创业带来不少的困难。2001年,Stella McCartney与开云集团(前身为PPR)合资成立自己的同名品牌,双方各占50%的股权。要知道,配饰—特别是手包—在奢侈品市场有决定性地位,其销售额可以占到整个市场的30%以上。由于无法使用皮革生产配饰,McCartney不得不牺牲掉这块在其他时尚品牌眼中利润最高的业务,而只依赖成衣的销售,这也让品牌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盈利。
  “我们不单是不会用皮革材料,在供应链生产环节中会用到的每一种材料,我们都要仔细检查其中的每项成分。比如说,胶水也不能是用动物油制成的。这些过程非常耗时,很多时候最终我们只能自己开发材料,这会使我们的成本增加70%。我们通过压缩利润来消化这个成本,尽量不让消费者承受涨价的压力。”McCartney说。
  她也会想办法从别处省钱。比如,不会像别的品牌那样不惜成本搭建一台奢华的时装秀。然而,仍然没有人相信她所坚持的这种以环保可持续为原则的商业模式能维持太长的时间。   2004年,Gucci集团给她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品牌必须在3年内实现盈利,否则就要撤回对品牌的财务支持。
  也就是自那年起,McCartney宣布了一系列的品牌合作。首先通过阿迪达斯,她开始获得一些授权收入。2005年,McCartney为H
其他文献
建设部"人均每天用水220升"并非为广州量身定做,它是面向全国所有特大城市制定的一个标准。    今年春天,一则消息让广州市民一下子紧张起来。  据当地媒体报道,2007年3月1日起广东省试行《广东省用水定额(试行)》规定,居民用水按城市人口数量分为6级,人口最多的广州市人均日用水量为210升。如果居民用水量超过限制,将面对高水价的惩罚,从而体现用水越多收费越贵的原则。  令人颇感奇怪的是,市民们
【摘要】随着网络新闻评论的进一步发展,曾经为其带来诸多优势的互联网,不利于网络新闻评论深化之处也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试以凤凰网“自由谈”为案例,探讨现有的网络专题新闻评论通过整合手段形成的“整合的评论”的传播效果,以此为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献策。  【关键词】网络新闻评论专题评论自由谈整合效果  凤凰卫视旗下凤凰网评论频道设有包括评中评、凤凰解读、自由谈、最深度在内的13个栏目,“自由谈”作
要建立一个长效的国际机制,有关国家必须从合理开发高层空间的角度出发,不要拘泥于一己私利。这就像现在鼓励坐公共交通一样,现在很多国家的航天计划重复建设的现象很严重,造成了空间拥堵。  美俄卫星相撞事件发生后,《新民周刊》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  《新民周刊》: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布赖恩·惠特曼12日承认,美俄卫星相撞是因美国在计算卫星轨道时存在失误。这是否说明目前监测太空垃
【摘要】瑞士资讯网站为适应媒介发展形势,在短短十余年时间中从传统外宣广播媒体成功转型为网络媒体,其采取的推出多语种手机新闻客户端,改版适应多渠道登陆需求,积极开拓中国社交媒体平台等措施成为引领瑞士传统媒体融媒发展的典范,其发展之路对我国对外传播媒体转型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瑞士资讯对外传播媒体融媒发展  瑞士资讯网站前身是瑞士最重要的对外传播机构——瑞士国际广播电台。为适应媒介发展形势
【教学片断】  (学完《十三岁的际遇》后,有个学生举手提问。)  生:老师,作者在北大不是已经整整生活了两年吗?为什么说“我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北大呢?”既然熟悉为什 么又会陌生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我惊讶学生阅读如此之细心,如此之敏锐,我乘机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究竟矛盾不矛盾。)  师:矛盾吗?大家怎么看?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就此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  生1:我认为矛盾,因为作者
【摘要】全新的传播环境下,军队典型人物报道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积极适应新时期的传播环境,实现军事典型人物报道的有效传播,是摆在军事新闻人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在这方面,拓宽典型人物与受众间的共通意义空间不失为一个可行的解决途径。军队新闻工作者可以积极探索拓宽共通意义空间的方式方法,有效应对传播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提升新闻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共通意义空间典型人物报道有效传播  一、共通意义
【摘要】访谈节目以大众传播的方式,实现了人们长久以来对人际传播的渴望,以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让受众更加接近其所期待的交流距离及传播效果。访谈节目不但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沟通、交流的有效渠道,而且,在社会转型期具有显著的社会功能和情感力量。只有回归访谈节目的三要素:“谁来说、怎么说、说什么”,从本源出发准确把握住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才能紧扣主题,深度发掘故事中的精彩。  【关键词】广播访
题记:  冯茂山,也叫东山,海拔虽只800米,可是峭拔险峻,气度恢宏;雄伟辉煌的五祖寺座落山中,给这里平添了许多庄严与神秘。  步行数里,距县城15公里的地方也有一山,名曰双峰,海拔更低,不到600米,可是一样堆岚拥翠,名胜叠存。尤以三塔(毗卢塔、众生塔、衣钵塔)、两桥(灵润桥、明月桥)、一石刻(灵润桥摩崖古石刻群)饮誉华中。这里不仅诞生过名满天下的黄梅戏,而且还蕴蓄了厚重的禅宗佛教渊源与文化,在
● 教材分析  本课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信息加工与表达”系列主题中的第二个专题(专题1:Word格式排版专题),两课时的教学量。《结构化思考与形象化表达——PowerPoint制作》,试图从人文素养角度出发,通过在信息技术应用工具的使用基础上,对信息的深层加工与表达,转变学生简单堆砌和零散表达信息的习惯,培养学生结构化思考与形象化表达的能力。  ● 学
【摘 要】为展示我国脱贫攻坚伟业与实绩,芒果TV倾力打造的少数民族脱贫纪录片《石榴花开》第二季以讲述平实的少数民族故事为轴心,展现少数民族脱贫故事,其特别之处在于作为传播媒介的智能手机成为贯穿全片始终的“新工具”,也成为少数民族人民脱贫的“新农具”。少数民族人民利用这一“新农具”实时与观众分享家乡美景美食,推广产品并助力营销创收,同时还不忘记录美好生活点滴,拍摄属于自己的家乡故事。手机这一“新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