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高效课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24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教学技术的一种新的走向和趋势,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景、开发智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是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本文旨在针对农村中学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现状,找出在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背景下,立足农村中学的实际,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信息技术课高效课堂,进而大幅提升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构建;农村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G633.67
  引 言
  随着中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逐渐进入中学。农村中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但由于农村中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信息技术教育在农村中学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的高效课堂性。如何开展农村中学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当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不够
  在现阶段,由于信息技术在中考中只是过关考试,所占比重小,考试压力相对较小,许多学校都把信息技术课看作“豆芽课”,“鸡肋课”,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学生,都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甚至每到中考冲刺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课作为“副科”,常常被挤占挪用。
  大家总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示范、学生观看演示、 然后学生上机操作。 其实就实际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效率并不十分理想。
  (二)信息技术教育方法落后
  在当下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科任教师普遍采用讲解——演示——练习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上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将书本知识转化成易于接受的言语传递给学生、执行教案的过程,许多教师沿袭自己多年的授课思路与过程,不善于发现和总结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不善于根据学校情境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思路,其实,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课堂中最理想的教学设计。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可以回答出自己设想的答案,一旦学生没有回答出来,教师就会一直加以引导,直至完成预期的目的,得到预定的答案。
  二、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从课程地位和观念上来说
  和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不仅是一门小学科,更是一门新学科,有着先天不足的背景。虽然在新颁布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它在教学中的地位,但在很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仍是被不重视,甚至是遗忘的学科。这些因素使学生从根本上缺失了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从学科特点上来说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術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碰到很多问题,有些会超出教师事先的准备范围,引起课堂的突发事件,产生纪律问题;另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层次性表现在学生基础水平的层次性和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造成了学生的水平不一,出现会的学生玩游戏,不会的学生也玩游戏的局面。
  (三)从学习环境来说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的大部分课时是在计算机房进行,与教室相比,计算机房中干扰因素更多,环境更为复杂,带来的纪律问题也更多。
  三、提高农村中学信息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普及信息技术课堂高效课堂教学的物质基础保证。要积极疏通资金渠道,是让农村走出信息技术教学的困境,解决农村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的首要问题。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逐步增加,配置高水平的计算机,并保证计算机的数量,从而保证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正常开展。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合农村学生特点,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课件,通过资源库进行交流,可省时、省力,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共享,使农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更强,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最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更适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要求的教学模式,形成真正行之高效課堂的教学模式。
  (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信息技术课所涉及软件的更新速度是任何学科教学内容难以相比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性比其它学科更强,必须注意自身特点,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的主角。真正打破“传道、受业、解惑”的旧角色观念,从知识的传播者变化为学习的引导者,甚至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为学生建立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环境,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立足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他们走入未来社会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从精彩的课堂教学入手、为课堂注入生机
  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精彩有趣的课堂导入,能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精心设计的导入应该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让学生在“欣赏、赞叹”之后,不知不觉进入教学环节。在photo shop套索工具教学中,教师提供自己照片,使用套索工具进行抠图,更换不同地区旅游景点背景,合成“不出门,游天下”合成效果,让学生一开始就处以兴奋的状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的学习。
  总 结
  应用信息技术,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将信息技术积极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我们打造高效课堂提供有力的支撑,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保证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险峰,杨玉胜 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J]。 现代经济信息 2012年10期
  [2] 李蓉 浅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2年07期
  [3] 杨兵 如何上好中学信息技术课[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3年09期
  [4] 薛荔 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55期
  [5] 崔剑英 搞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四要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04期
  [6] 马雪梅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07期
  廖建光(1984-11)男,汉 ,云南富宁县,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农村中学信息教育。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教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是教学生如何玩电脑,而是要引导学生学
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目前社会保险二元征缴主体,导致社会保险费征缴实务中存在着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试图对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讨论,引起各方对社会保险征缴体制变革的关注,
五六十年代,十八里河口当时就八十高龄的李二先生告诉我了一段清朝末年,南通城郊的一段农民和清政府的斗争故事.这场由军田改制引发,数千农民与统治阶级避其锋芒、击其要害,
摘要:立体化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立体化教材是指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多媒体、多形态、多用途以及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教与学需要的结构性配套教学资源的集合。其本质是内容编排和呈现方式的立体化设计,其目的是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立体化教材;自主学习;任务驱动法;三维动画;虚拟仿
随着我国政府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各部门绩效评估问题也开始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最早由英特尔公司提出并加以实施的360度反馈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绩效管理工具,目前正在被越来越多
“影子真讨厌!”小猫汤姆和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rn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都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期刊
随着时代脚步的迈进,科学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新媒体传播顺应时代潮流而生,成功而又快速的占据了媒体市场的大片江山.对传统新闻学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新媒体传播自
一、法定竞业禁止义务概述rn(一)法定竞业禁止义务的一般理论rn我国对于竞业禁止义务的含义大致能概括为两种观点,即广义竞业禁止义务和狭义竞业禁止义务.本文采用了狭义的观
期刊
期刊
中国乃世界中央之国,是天圆地方的中心,是物阜民丰文明昌盛的天朝上国.四千多年来,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的周围,几乎从来没有超越这一国度的强大存在.背靠雄奇的喜马拉雅和广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