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优势及使用范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ve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给化学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以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知识内容的理解,使课堂更形象生动,很受化学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很多化学教师在实际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却不管实际情况,以为多媒体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管教学内容是什么都一味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不但不能发挥好多媒体的作用,相反会给化学教学带来负面作用。下面我就自己的化学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及如何更好地使用多媒体。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规律的学科。因此,化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透过实验现象掌握物质的性质,进而揭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奥秘。由于多媒体能使抽象的内容形象直观化,微观粒子宏观化,便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因此我认为在下列情况下适宜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1.解释抽象知识教学上的使用。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有部分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概念,物质的溶解过程,化学平衡等),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更感到难于理解。靠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如食盐溶于水,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模拟溶解过程,可清晰地把NaCl晶体的溶解过程展示给学生。首先在画面上出现一杯水,要看见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从结构上要看出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把NaCl晶体投入水中后,水分子的正极一端去吸引Cl-,负极一端去吸引Na ,Cl-和Na 分离,然后水分子把Na 和Cl-分别包围起来,即NaCl晶体在水中完成了溶解过程。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直观地认识了物质的溶解过程。
  2.模拟错误实验操作时使用。对于化学试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危害性,老师不能演示给同学们看,只能靠嘴巴讲其错误的原因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这样学生常常认为老师危言耸听,始终半信半疑。如果能用計算机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就可以通过放慢动作将实验步骤分解,这样不仅能将错误的原因弄清楚,而且学生看了之后,知道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危害性,印象会很深刻。
  3.模拟危险性(有毒或爆炸)的实验时使用。化学教学中经常有一些危险性(或有毒或爆炸)实验,污染严重的实验和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还有一些实验因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做到随时调用。如高中化学中氯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在实验室虽然能做,但污染严重,实验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并通过计算机演示,学生就可观察到有序规范的实验操作,清晰的实验现象,既取得了理想的实验效果,又避免了有害气体的污染。
  4.演示实验多时使用。焰色反应实验中,书上讲了很多种金属的焰色反应的颜色,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演示每一种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的颜色,如用flash动画演示操作过程及各种元素的焰色反应的颜色,既省时又能给学生直观的印象。但是,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实验教学,也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决不能取代常规的化学实验。
  二、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范围
  由于多媒体教学,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也不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好,因为技术再先进,多媒体课件做得再好,还得靠人去完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不可能代替真正的实验,因为有很多现象现在还无法模拟,如气味、动手操作等,因此我认为下列情况,最好不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1.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和电脑操作水平较低时,最好不用。如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重点、难点、关键点时,由于使用多媒体会分散教师精力,这样只会使课上得更糟;同样,如教师的电脑操作水平太低,当你上课时只要电脑稍出一点问题,你的课就有可能上不下去了,不如不用。
  2.不要用模拟实验代替实验操作的实验。因为模拟实验最好也不可能代替真实的实验,它不可能真实地再现操作过程和物质的变化过程,也没有说服力和可信度,甚至可能使学生对实验的现象产生怀疑,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精神。
  3.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不能真实反映实验现象的实验。如要闻气体的气味,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等实验,模拟实验就不可能实现,这些实验最好不用模拟实验;同样,实验现象很明显且信息量大的实验最好不用模拟实验,如焰色反应、铝热反应、燃烧等实验。
  4.如果不能充分备课,就最好不用。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备课要求更高,不但要按传统教学方式写好教案,而且要写好多媒体教案,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浑然一体,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化学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电脑课件的设计能力和操作水平,如果你只是从网上下载一个课件或是请人帮你制作一个课件去上课,没有通过你自己仔细思考加工,你上课时肯定不能很好驾驭课堂,甚至还会发生顾此失彼,或是多媒体与课堂知识脱节的现象,这时最好不用多媒体。
  综上所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首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才可能真正用这门技术为化学教学服务,同时也应知道,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有利也有弊,因此我们进行化学教学时,要注意多媒体的使用范围,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物理教学中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学生的不同个性教师要承认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物理教育教学活动应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在教学中应把个体差异当做一种教学资源来珍惜和开发,设计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分析了个体差异的含义和主要成因。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个体差异 成因分析     自17世纪以来,班级授课制成为学校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是一种能引起家禽局部或全身性传染病的细菌,能与很多病毒性疾病和其他细菌性疾病并发。随着世界集约化养鸡行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秘诀。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制约。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使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摘 要: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且普遍的学生群体,无论在多么优秀的班级,都会存在一些学困生。而在技工学校中,学困生的比例更是要高于普通高中。因此,对于技工学校的教师来说,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是其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本文中,作者通过自己在物理教学中所总结的一些经验,简单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几点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状况,进而使他们一步步脱离
1997年以来,华南和华东地区部分省市发生了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导致的鹅的临诊疾病,虽然各地采取了积极的防制措施,但该病仍然逐渐蔓延、流行,成为继
物理是研究自然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学科,实验与观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观察演示实验和亲自动手做实验的过程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提升和锻炼的大好机会,也是物理之美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因此工作在教学一线的物理教师应该将实验在物理课堂中的作用和效果发挥到极致。  随着人们对实验的重视,许多学校都尽可能地开足实验。但做了实验并不等于做好实验。很多教师在实验中
摘 要: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选用合适的方法解计算题,不但可以缩短解题的时间,还有助于减小计算过程中的运算量,尽可能地降低运算过程中出错的几率。在计算过程中针对题目特点选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有助于减少运算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达到快速、准确解题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解题思路 技巧    高中化学计算题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比较头痛的一类题目,也是他们在测验和考试中最难得分的一类题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重视观察和实验,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怎样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基础地位?近年来,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做好课前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
《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而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探究式过程,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这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把“探究式学习”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一、把握探究过程,获得物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