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商标侵害姓名权的实证分析——以乔丹体育商标争议案为例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fa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标权的实质是财产权,姓名权的实质是人身权,两者的内涵和范畴不同.而在知识产权纠纷实务当中,商标权对姓名权的侵犯较为常见.本文以迈克尔·杰弗里·乔丹诉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侵权案为例,在《民法典》视域下对商标权侵害姓名权的实质和表征加以研究,进而提出在立法和执法方面相应的思考对策.
其他文献
《民法典》第1053条之出台,新增了隐瞒重大疾病结婚撤销权的规定.此举通过立法衔接,以撤销权规定来贯彻婚姻自由原则,从而实现结婚权益的保障.婚姻家庭编的编纂不仅意味婚姻家庭法在立法体例上回归民法体系,也承认婚姻缔结行为是法律行为.然而社会生活中庞大且隐秘的同妻群体却仍被《民法典》排除在外,她们的权利在实践中常难以得到救济.婚姻的法律效果源自当事人双方之合意,当同妻面对”婚姻欺诈”时,却无法以撤销权来维护其合法权益,因此常常陷入尴尬境地.
”卡农”是指将自己真实身份办理的银行卡出卖给他人,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工具的群体.银行卡买卖作为网络黑灰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重要条件.实践中,出卖自己银行卡的行为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方面存在较大争议,最终入罪案件较少,刑事打击效能大打折扣.本文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适用为视角,通过对立法意图及实际判例的解读,以期对”卡农”行为提供入罪思路.
准确判断”诈赌”后凭欠条软暴力索债的行为定性需将行为分解后再整体考量.首先,通过届分欺诈性赌博、赌博性诈骗认定”诈赌”本质系名为赌博、实为诈骗,欠条所指向的是虚假债权债务关系而非赌债,后续凭欠条实现虚假债权时才既遂.其次,判断后续软暴力索债是否已达足以产生心理恐惧、强制程度以及凭欠条取得钱款须区分行为人实施行为以及被害人交付财物心理来认定构成何罪.行为人实施的整体行为兼具诈骗与威胁恐吓性质,当被害人同时基于错误认识与恐惧心理交付财物时,符合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最后,综合分析前后两部分行为关系系想
著作权看似与零售商的经营无关,但实际关系密切.从著作权侵权纠纷典型个案的基本事实可以看出,零售商从商品采购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不仅面临着著作权授权风险、而且还有对采购商品所涉著作权问题的注意义务.虽然这种注意义务比生产商来说相对较低,但仍应当能够证明产品的合法来源.零售商应能够清楚识别所面临的著作权风险,并提高自身著作权风险防范能力.
药品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药品价格逐渐由政府指导定价转变为市场形成机制.在市场的作用下,除了药企的创新意识被激发的积极影响外,药品的垄断现象也随之而生,其中,原料药的垄断尤为严重.加之反垄断执法机构接连处罚了多起原料药垄断的典型案例,故,本文旨在通过对原料药垄断典型案例的整合分析,指出关注药品行业尤其是原料药领域垄断现象的必要性.
自《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实施以来,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的程序已得到逐步规范,但对于特殊情形下国有股权转让,如单纯适用现有的交易规定,则可能出现交易效率降低,国有资产损失扩大的风险.本文以未实缴出资国有股权转让为切入点,分析国有股权转让中存在的问题,希望以点带面,对国有股权交易程序的优化、提高国有股权转让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需要一套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而环评制度却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除了与制度本身的缺陷有关,还与我国的公众意识、执法和司法密切联系.
收养人条件是收养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收养人条件的设定应当体现最有利于被收养人原则.《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收养”一章中对于收养人条件的主要修改目的在于放宽收养条件,扩大潜在收养人范围,更多促使收养关系的成立.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应具有最小年龄差距,应设定收养人的最高收养年龄上限,在条件成熟时取消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最小年龄差距的法定限制.继父母收养继子女的条件不宜过分宽松,仍应受到必要的限制.
生态环境犯罪是一类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有效的预防和打击这类犯罪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但是不同地区的生态环犯罪又具有其地域性的差异,因此本文以我国西部X市为例,对发生的该区域内的生态环犯罪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当地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地广人稀执法量薄弱和罚金惩戒力度不等原因使得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捕杀、收购出售野生动物和非法采矿等案件较多.为此希望通过强化民众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外来人口和车辆管理、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和加大罚金惩罚力度的方式来预防和有效的打击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类犯罪.
婚姻自由是我国婚姻法的一项基本规则,包括结婚自由、离婚自由.但婚姻作为复杂的法律关系,自由并不意味着对婚姻关系的轻视放纵,而是基于国家法律的监督管理之上对合法权益的保护.离婚冷静期作为新纳入的一项制度,像是婚姻的制动器,目的在于抑制草率型、冲动型离婚,避免引起离婚大潮,避免衍生更多社会疑难问题,减少负面冲击.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基础上,对于它的适用情形以及相关的实践问题上还存在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