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创新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788962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对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创新教学;化学教学;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30-1
  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形成具有社会价值的、更高水平的创新能力产生深远影响。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以下是我在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学的几点见解:
  一、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要善于寻找化学教学内容中的契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屈不挠的敢于冒险的创新精神。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且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通过元素发展的形成史,使学生体会到追求真知,就要有不畏挫折的顽强意志,如著名化学家居里夫人,发现了钋元素,献给了自己的祖国波兰,她对铀的发现是在煤屑飞扬的艰苦条件下完成的,她对约有四百吨铀沥青、二百吨化学药品和八百吨水一次一次地分离、一点一点地测量,才最终提取出一克铀。创新必须要有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科学发展史上有许多发明创新人才为此付出了生命,才换来创新的成果。所以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有意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1.提倡独立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盲从老师。欢迎学生质疑,欢迎学生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
  2.谅解学生的错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错误不必大惊小怪,同时要教导学生认识到改错的过程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探索过程中的错误往往是“创新成功”的先导。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更没有创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一是要鼓励学生从教师设置的教学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问题的答案,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决不等待老师解决。
  4.组织活动,展开讨论。开展适当的科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使其发现还有什么不足之处,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问题,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从而启发他们思考,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三、创新性课堂教学要巧设问题情境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实施环节,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学成果。怎样去开展创新型课堂教学呢?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
  例如,在初中“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中,我创设问题情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是用什么物质?”“能否用稀硫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能否用碳酸钠等物质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装置可选用前面学过的哪种装置?”“二氧化碳能用什么方法收集?为什么?”在我的设问下学生产生了疑惑和好奇,探究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然后师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得出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多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的问题或者实验,设置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才能有他们自己的想法进而有创新的能力,这样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可见,问题情景的创设和设问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中设问大致有四种类型:一是判别性问题(例如设问“对不对?”“是不是?”),这类问题思维要求较低,难以激发创新性思维。二是叙述类问题(例如设问“是什么?”“怎么样?”),这类问题可以训练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要求也不高,同样不能激发创新性思维。三是述理性问题(例如设问“为什么?”),这类问题可以训练学生记忆力,可训练思维能力,乃至创新性思维能力,但这样问题的答案多属唯一的,主要达到训练集中思维能力。四是扩散性问题(例如设问“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你想到了哪些可能性?”或“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这类问题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想法、解法、见解和可能性,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四、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化学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师要突出课堂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最具有说服力,多让学生做—看—想,探索性实验有很多明显的优越性。探索性实验是指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来获取知识,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利。
  如在讲第五章铁这种我们最熟悉的金属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多种假设。
  在平时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将某些演示、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还能与同学们对实验的可行性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此设计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低温性能测试技术是航天材料测试分析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三十年来航天材料低温性能测试技术的进展与现状,并展望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Low temperature perform
3月28日 阴  今天语文课,老师举起一个水果,它的颜色黄黄的,还有好多棱角。“这是什么水果呢?是柠檬?是大型的橘子?”我情不自禁地想:“这个水果能吃吗?味道怎么样呢?”  我心中藏着许多疑问,等待着老师帮我解开。可是老师却不告诉我们,而是把这个“怪物”依次放到我们的面前,让我们用鼻子闻。我闻了又闻,不知道怎么形容这水果的味道,我又深深地闻了闻,觉得香香的,又臭臭的。哎,这“怪物”连味道也是怪怪的
在我16年的语文教师与16年的班主任的成长生涯中,一路的懵懂与渴望,蛰伏与破茧,成就了科研与我如同水与鱼的无尽情结。一、研究伙伴,让我成为“我”师范毕业,我走进崇仁路小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强化素质教育,推进学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品德教育以“学会做人”为总体目标。在帮助学生适应现实生活的同时,培养他们创造新生活的能力;既教育
8月22日 晴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小狗,因为它们忠诚、可爱、活泼、聪明,非常讨人喜欢,为此,妈妈特意为我买了一只小小的泰迪狗,我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淘淘”。  淘淘全身的毛棕红棕红的,个子小小的,两只眼睛大大的,像两颗黑宝石,耳朵毛绒绒的、圆圆的,摸着可舒服了,小尾巴短短的,不停地摇摆着,好像在热烈欢迎新朋友的到来。每次放学回到家,淘淘总是又蹦又跳地围绕着我转,还不停地摇着尾巴,有时还直立起来
在孩子视角下有效解读小学语文文本,肯定孩子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孩子学习的起点,知晓孩子学习的趣点与盲点,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文本中的留白,促进孩子创新思维与想象的发展。 D
浙江卫视打造的“中国好声音”自去年开始火爆全国,作为“中国好声音”的观众群体之一,同时也是另一个舞台上表演者的语文教师,能从“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借鉴到什么有益的启示呢?  一.“好声音”的音乐梦想与语文教师的崇高使命  高收视、高话题度,“好声音”在收获口碑的同时又赢得了收视。从观众视角,大家关注的是推出了哪些新人,有哪些好听的歌曲,新人背后有多少值得玩味的“故事”,好声音”的学员能否在节目结束
8月10日 晴  外婆家养了一群鸡,其中有一只华丽彪悍的大公鸡,整天趾高气扬,昂首挺胸,活脱脱一副“鸡国王”样。  公鸡长得既健壮又漂亮。一身油亮的羽毛宛若披着华丽的锦袍,鲜红的鸡冠立在头顶,远看就像戴着一顶小红帽,又好似一朵“鸡冠花”。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左顾右盼十分有神,脖子上的羽毛油光发亮,细软光滑,色彩斑斓,成丝状流下,像是带着个彩色的围脖,两只金黄的脚走起路来“吧咯吧咯”地响,那副威武样,
由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主办、北京东西分析仪器公司协办的“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27日在北京市委党校礼堂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北京大学、
每年暑假的小记者外出采风活动一直是我们《青少年日记》杂志社的重头戏,通过活动不仅可以让小记者们感受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还可以更真切地体验当新闻工作者的酸甜苦辣。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