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这一理念,恰好与新课标中的“美术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相契合。初中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艺术感官与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基于此,本文在探寻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缺失原因的基础上,重点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与挖掘。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审美情趣
   美育并非是单纯的以艺术技能为主的教育,而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灵的素养教育。进入新世纪以来,美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获得了发展,但作为实施美育主要途径的艺术教育领域还是呈现出边缘化、过度专业化、极端功利化等倾向,出现了学生的艺术专业技能增强、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却趋于弱化的现象。因此,探寻学生审美情趣的缺失原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极具现实意义。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缺失原因
   1.美术教师的配备不合理。大部分学校,不愿意花费太多的财力和人力在美术这门“副科”上,导致美术教师队伍结构极不合理。很多初中美术教师,仅仅是拥有本科学历的美术类毕业生,并没有进行美学、美术理论、中外美术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材教法等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教学能力相对欠缺。加之一些美术教师职业道德较低,受利益的驱使,往往会在课后开设美术学习班作为盈利的手段,而花在本职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过少。
   2.社会对教育功利性期望的影响。传统应试教育影响的根深蒂固,导致中学美术教育带着浓厚的功利色彩。作为一门“副科”,美术教学往往得不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甚至挤占美术教学时间的现象比比皆是。即使有重视美术的学生,很多也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或是为将来的出路考量。加之中学学习任务繁重,面对与升学直接挂钩的考试科目,许多学生不得不“忍痛割爱”,花在美术上的时间也就更少。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1.设置主题讨论,营造愉悦学习氛围。初中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课堂教学相对轻松、自由,学生在课堂上要有更多的讨论时间和空间。因此,教师要善于采用设置主题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里,展开对艺术、对美的探讨与追求,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敏感度。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多使用口语和幽默的语言,避免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可以采用主题讨论的方式,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先举出吴道子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一次皇帝安排吴道子和李思训去四川嘉陵江绘画写生,李思训废寝忘食地绘画,吴道子却被嘉陵江优美的风景陶醉了,没有完成任务。回来后唐玄宗召见他们要欣赏作品,大家猜猜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们纷纷猜测“吴道子被免职,吴道子当场作画”等。这种设置主题讨论的方式,能够为学生欣赏相关美术作品提供更加开阔的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创新教学方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呆板、乏味,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兴趣自然提不起来。对美的欣赏应该是自由、无拘无束的。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改变传统的从理论上空洞地介绍艺术的做法,多让学生自己探索艺术的美。例如,在欣赏作品《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时,教师不要一开始就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而是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欣赏时间,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询问学生看到作品的第一感受。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作品画的是什么?为什么她在那里?它传达了什么情绪?”通过这种启发式的教学,学生逐步掌握了作品的主题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纷纷答道:“画中一个身体虚弱的女子,像是在草地上爬着;远处有房子,也许她正准备在回家。作品带给人的情绪是悲伤的,因为画的是秋景,很凄凉,有很强的寻找家园的动机。”
   3.借助现代技术,丰富学生知识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融入现代技术,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仅符合美术教学的特点,也有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对于很多部分较为深奥的美术作品的鉴赏,需要学生有着丰富的知识构造,懂得作品的创作背景、历史和延伸性的知识。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整理、丰富美术作品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获取知识。例如,在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中《平湖秋月》《高山流水》的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情景,进而开启学生对艺术美的思考与想象;然后,再展示相关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在让学生欣赏的同时,教师可对作品的信息进行讲解,并延伸出作品本身之外的一些知识点。借助现代技术,教师可以将课本之外的知识全方位地展示出来,既能帮助学生丰富历史知识,培养审美情趣,又能清晰地讲解课堂要点。
  参考文献:
  [1]曾燕.论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7).
  [2]马春燕.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12).
其他文献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比重也在逐年扩大。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严重脱离实际生活,致使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形同虚设,不仅
【摘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政治教学中展现出巨大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凸现学生的个性;人文关怀,促进互助合作能力;适当的解疑,增长了学生的科学求实精神,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塑造成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个性 人文关怀 质疑 科学求实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是新课程提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的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本
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论述,提出的具体兴趣激发手段包括结合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结合学生表演激发学习兴趣,结合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摘 要】英语学习在中国十分受重视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虽然学习多年,历经很多改革,但高职生的英语使用能力依然很低。文章分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考试过级等,没有真正内在驱动力,所以本文从课堂教学出发,着力改善微环境,利用各种方法刺激同学的内在学习动力,促进其自然自主学习。  【关键词】动机源 课堂表演 读后续写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在中国十分受重视,很多地方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