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片舞台,还你一个精彩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tt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老师的教学案例虽立意“草根”,但主旨却别出心裁,切入点虽小,但折射出了很多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且恰到好处地把控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收”与“放”,巧用一线课堂中生成性资源并加以放大其育人强技功效,犹如心灵鸡汤,让课堂教学瞬间华丽转身。
  一、睿智有道
  1.视角敏锐,凸显主题。党和国家的有关要求与规定是指引我们从事体育教育教学的风向标,对此仅有8年工作经历的马老师彰显出极其敏锐的理念与政策视角。在这种前瞻性思维的驱动下,她积极践行2017年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体能模块”教学。然而,较之于过往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提出“体能模块”这个概念,并将其单列于前所未有的地位上。马老师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教学境地下,果断地以发展体能来实施教学,这足以说明马老师既是一位善于切脉的“好中医”,又是一位与时俱进的“领头羊”!
  2.变中求新,保鲜课堂。见习是常规体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假如因故是真的见习,倒也无可厚非。然而,有些学生时常假借见习之名,游离于课堂边缘,这种行为轻则“蛊惑人心”(从众心理,导致请假人数剧增),重则给课堂教学埋下安全隐患(脱离教师视线,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这些都会给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带来负面效应。对于后者的行为,很多一线体育教师很是“头疼”,无奈之下就对其放任自流。而马老师对此却有自己的思考,她结合2017年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游戏,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们乐此不疲。诚然,体育游戏人人会用,但如何做到变中求新,让课堂艺术生成,新鲜感倍出,马老师让笔者脑洞大开,值得点赞!
  3.泛爱于教,倾力用情。现代作家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才会让他们原本灰色的学习变得色彩斑潮,充满希望。马老师言谈举止中迸发出她对学校体育教育这份职业的挚爱,对所有学生的大爱。马老师在案例中谈道:“我作为他们的体育教师虽然主观上不情愿,但本着安全大于一切的原则,不得不同意他们的要求。最初,我拿这样的学生总是没有办法,后来我慢慢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经验。”马老师前后的教学态度能有这种“质”的变化正是基于她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对所有学生的泛爱,才有对课堂教学的深度反思、修正与创新,正是这种倾力的付出,她才意外地收获了课堂教学成功的喜悦!
  4.核心素养,润物无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党和国家对当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2017年版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重大突破之一,就是在整合与提升原来“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凝练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本案例中,马老师一反常态让学生玩起了看似漫无边际的“排球垫球游戏”——既无战术指导,亦无奖惩要求。但“游戏事态”的发展让马老师震撼与惊喜:首先是无人再见习、偷懒,其次是自创战术运用,再其次是坚持练下去、赛下去,最后是自我反思,加练体能。马老师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做法,让原本“像雾像雨又像风”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游戏教学中逐渐清晰可见。尽管马老师的教学案例中对于体育学科素养落地的举措不是很成熟,甚至说是不经意,但她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的行为真实发生却是不争的事实,这足以给我们很多的断想。
  二、商榷之处
  1.案例描述过于宽泛。案例描述是对既往事件的一个回顾,笔者认为文句表达应该直白,尽量实现复杂的事情简约“说”,让读者明白即可,切忌简单的事情复杂“说”,避免赘述。而在本案例中,马老师撰写的案例描述部分第一自然段中“毛主席的箴言,高中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等内容,尽管與案例本身有一定的联系,但将其定位为“案例背景”似乎更为精准。这些内容放在案例描述中略显突兀,文风上也有些“格格不入”。因此,建议将此段文字稍加修改与润色放在案例背景中似乎更为妥当。
  2.案例反思有待挖掘。案例反思是撰写案例的重要部分之一,是对案例中的现象或事件进行深入的剖析,同时还必须要紧扣主题。显然,马老师的案例反思在以上两点中都存在缺憾。其一,马老师仅仅对教学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团队精神以及游戏氛围作了描述,但对团队精神背后蕴藏的哲理没有作进一步的挖掘与升华;其二,体育精神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可谓包罗万象,如公平、公正、凝聚力、感染力、理想、信念、审美,等等,但马老师只是多次强调了“体育精神”一词,没有紧扣本案例中“事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具体的“体育精神”进行提炼,缺乏针对性。建议马老师多问几个“为何”“何为”“若何”。这样反思的效果也许会更好,价值会更高,不但可以使读者眼前一亮,相信马老师本人也会收获满满,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得心应手。
  校对有感:评析专业到位,有理有据,剖析问题客观理性有深度。
其他文献
有一个叫沙奇的男孩。他就喜欢吓唬老虎。  “你小心点!”妈妈对他说,“你吓唬老虎,老虎会不乐意的。”  可沙奇不听妈妈的话。有一次,妈妈上商店买东西去了,他跑出去找老虎,他偏要放开嗓门对老虎吼叫。  沙奇没走多远,就看见一只老虎躲在一棵大树后面,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老虎只等沙奇一走近,就“噌”一下蹦出来,嘴里吼叫着:“呼嗷嗷嗷嗷嗷嗷——”  沙奇也对着老虎吼叫:“呼嗷嗷嗷嗷嗷嗷——”  老虎生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灵敏素质练习方法渗透于体育课堂教学中;在提高体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学生相互协作,敢于尝试,吃苦耐劳的品质。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灵敏素质是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提高学生的灵敏素质,可以使学生在球类、田径等运动项目中有更好的表现
家庭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有效延伸,不仅是促进学生课堂练习方法学以致用、培养自主学练能力的重要途径,还能丰富课余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培养终生体育意识。2020年伊始,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居家学习生活,更加凸显出家庭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是借助上下肢和腰腹力量全身协调用力把实心球投掷尽可能远的技术动作,对青少年身体多个肌肉群的力量素质提高及形体塑造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该项目
体操垫是体育教学或体育训练中常用的器材之一,常规的用法一是利用其海绵的缓冲作用保护学生,防止其受伤;二是将其折叠成“∧”形,做跳跃练习的障碍物等来使用。笔者在一次前滚翻教学中,给小学生讲解动作要领时随手将动作图解画在了垫子上,学生很快理解了动作方法,练习效果很好。  室外体育课一般没有随手可用的黑板,将体操垫作为“小黑板”来使用,把教学挂图移植到体操垫子上,或将教案中的动作要领在垫子上展现出来,这
译/愈克富  一天早晨,生活在北极的一只白熊,在空气中嗅到了一种异乎寻常的香味,于是,他就把这事儿告诉了大母熊:“好像是来了什么探险队吧?”  在外面玩耍的小熊们,一下子就发现了香味的来源。这是一株小紫罗兰,正冷得发抖呢。但它仍顽强地不断发出香味,因为它懂得,这是它的责任。  “妈妈,爸爸,快来看。”小熊们叫了起来。  “我早说过有什么东西嘛,”白熊把这株紫罗兰指给全家看,“依我看,这不是一条鱼。
王雪老师基于自身的执教风格特点,利用视频、小组合作及展示等方式创设情境,呈现给我们新颖翔实的一课,给笔者带来了不少启发,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达成情况是决定一堂课效果好坏的根本性条件之一。本课在目标设置上,符合对学情的分析。目标的设定由“了解”到“掌握”再到“增强”,要求明确;“运用基本方法预防意外伤害”“例举应对危急情况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模拟练习伤害事故的紧急处理”3个步骤层层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学练进行反馈,学生不断自我调整的过程。根据控制论和信息论原理,积极地反馈行为对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激励与导向作用,教师课堂反馈行为也被认为是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能直接控制的反馈一般就是追加反馈,学生利用追加反馈所提供的信息,理解技术动作、纠正错误动作,最终形成运动技能。因此,追加反馈对于促进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具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强调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习得运动技能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但是,当前在大多数小学,对于学生体育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手段陈旧,且忽略学生间的
2020年12月底,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并出台《北京市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以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中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方案。未来的体育课上,将会有46个项目供中小学生选学,网球是其中之一。  《行动方案》和《措施》的颁布,将
《从“弊”到“利”的华丽转身》一文,重点描述了魏玉柱老师采用制作简易器材、测算器材数量、规划布置时间的教学方法,解决了学生学练技能与体育器材布置之间的矛盾。学习中,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慢慢映入笔者眼帘。  教学中,诸如跳箱摆放、单杠数量等场地器材的问题,笔者自己也常常存在一些困惑。魏老师通过反复的思考实践,制作仿真、便携的简易球门,解决了实需器材大、重、少的问题;观察学生学练状态,合理设计器材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