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结合,让英语听力教学更高效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x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当前高中英语听力课的教学,大多存在“为做题而听”的现象。教师在应试压力下,只关注训练学生重复听、反复听,然而学生的听力水平并未得到有效提高,并且在这样枯燥的教学中学生对听力越发反感,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听力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技能,对此,本文提出“听说结合”的教学策略,即将语言学习中的听与说相结合,来实现听与说的互相影响,两种能力的共同提高。那么,具体如何实施呢?
  一、激活背景知识,打好听力基础
  在英语听力课上,听力材料的选择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材料选择的好,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兴趣。教师要积极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联、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材料,选好材料后,听说互动的第一步就是“说”背景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激活自己脑中已有的与听力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并与其他同学分享,使他们对听力内容有一个大致的预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散思维。
  例如一篇关于睡眠和梦境的听力材料,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1.When does a dream happen?2.Why does sleep puzzle scientists?3.Which sleep condi-tion is the best?4.What is your brain thinking whenyou dream?接着询问这四个问题的重点词,学生可找到sleep和dream,我们就可以猜测听力内容是与睡眠和梦境有关。此时,教师可提问:同学们一天睡几个小时?做梦吗?你对睡眠和梦境有什么看法呢?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来思考,如有学生提到了梦境与现实相反,还有提到电影《盗梦空间》,认为人在做梦时是在大脑里构建另一个世界等。然后播放听力材料给学生听,听完后,让学生自主纠正答案。最后再带领学生看听力原文。它介绍了睡觉的时长及环境,提到了科学家至今无法解释什么导致了人类的睡眠,以及人进入睡眠后,往往开始出现梦境,此时的大脑仍在活动状态。由此可见,学生的思考内容与听力内容有很强的相关性。
  二、复述和跟读结合,加深信息理解
  听中环节是整个听力教学最重要的节点,决定学生能否听懂听力材料就在这一步。然而很多学生在这一环节听不懂,或是只能听到几个单词,篇幅较长的听力材料更是前面听,后面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用听说结合的第二步:听中说。即在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记录关键词来复述原文大意,帮助学生加强瞬时记忆,再采用跟读训练来熟悉各种发音技巧,加深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例如,针对一篇关于电脑究竟带给人们麻烦还是快乐的听力材料。在播放第一遍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捕捉频繁听到的单词,来推断文章大意,如很多学生都可以说出computer、help people、parents、children、trouble等出现次数较多的单词,这有利于初步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播放第二遍时,教师鼓励学生做简要记录,从整体上掌握整篇材料的内容,如有学生记录:1.save time,work out problems,use computer;2.im-prove studies,play game,watch videos;3.hate comput-ers,lose job,a lot oftrouble。以上記录就是对听力材料的三个部分的总结,基本涵盖了整个文章的大意。此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记录的关键词尝试复述听力原文。播放第三遍时,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所有信息。接着,教师可以把听力原文材料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边播放边要求学生看材料,并大声跟读,一来熟悉所有的词汇与语言表达,二来练习连读、略音、爆破等发音技巧,以提高听力水平。
  三、设计听后话题,提升综合能力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无论听说读写哪一方面,最终都是为了语言输出,让学生说出来。然而,很多教师在上听力课时,认为听力材料放完了,听力训练就结束了,殊不知,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只停留在会听、会解听力题上,无法在听后实现有效输出和语言交流。因此,听说结合的最后一步就是“听后说”,教师要设计与听力材料相关的话题活动,激发学生进行表达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一篇介绍智能家电的听力材料,对话的两个人是报社记者与公司发言人,主要是提问智能家电的工作原理、主要功能与市场价格。智能家电是时下新兴产品,学生也对这样的内容充满兴趣。教师可在听力训练结束后设计如下问题:1.If you were to design,what would you design ahome appliance with?2.Whatkind of robot will make Our life more convenient?3.Ifwe have a world of home system in the future,whatmight happen?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些问题,每个组员积极发表看法。有的学生发表自己看法:1 will de。sign a robot frying machine。because it can free ourhands!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can't cook,it's a bless-ing!最后每个小组形成一个简短的主题报告,由小组长向全班汇报。如有学生选择科技前沿主题Heart-brain connection,还有学生对Sweeping robot进行大胆改造,可见学生的创新想象力。
  综上所述,听说结合是一个能够实现有效输入输出的双向教学策略。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将其积极应用到听力教学中,抓住听前、听中、听后三个环节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多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中学)
其他文献
综上所述,在解答有关几何概型的问题时,我们首先要确定问题中的事件是与角度、长度、面积相关,还是与体积相关,然后分别求出构成事件的区域长度、面积、体积、角度,以及实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体积、角度,再運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求出所求事件的概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
期刊
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总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的确,培养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首要关卡,良好的阅读能力不可或缺。但是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提升其英语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将分析现阶段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探讨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明晰教学现状,探寻阅读顽症  首先,教学过程过于模式化,没有精心筛选阅读教学的材料。模式化是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的现象。部分英语教师在上
期刊
不等式证明题在高中数学题中比较常见,通常是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性质以及证明不等式的技巧,要求同学们具备较强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掌握一些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分析法、换元法、反证法这三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一、分析法  分析法的主要思路是“執果索因”。在运用该方法解题时,我们要从不等式本身出发,对不等式成立的条件一一进行分析,逆向找不等式成立需
期刊
一位魔术师请观众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取出20张牌(不让魔术师看到被抽到的牌的正面)。魔术师将这20张牌均分成四份,然后逐一拿起每一份牌,并把牌的正面展现给观众看,之后请观众说出其中红花色牌(红桃和方片)的张数。然后魔术师将四份牌放在一起,请观众洗牌,并将牌在桌面上摆成一个圈。最后,魔术师俯下身将耳朵贴近这圈牌,做出认真倾听的动作,接着抬起身告诉观众:“我听到红色牌和黑色牌正在谈论它们相邻的牌是同色
期刊
常见的空间角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向量法是求空间角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运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时,我们首先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或者给图形中的线段赋予方向,然后将相关的点、线段以及平面用向量表示出来,将空间角问题转化向量的夹角问题来求解。下面我们结合实例來谈一谈如何运用向量法来求解空间角。  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在运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首先要选好基底或建立空间直角坐
期刊
一、選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期刊
含绝对值不等式问题不仅是初中数学的内容,也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在高考试题中经常与函数、方程、平面几何知识、柯西不等式等结合起来查查。解答含绝对不等式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利用等价转化思想,将绝对值符号去掉,进而将绝对值不等式转换为普通不等式进行解答。以下总结了几点解答含绝对值不等式问题的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解答这类题型。  一、平方法  平方法主要是利用含绝对值不等式两边平方不改变不等
期刊
我国古代人很早就知道了等差和等比数列。半坡出土的陶器上,就有排成等差数列的点阵花纹。战国时期楚国的铜环权,其重量大致都按等差或等比数列配置,如长沙近郊出土的10枚战国时期楚国“钧益”铜环权,其重量分别为1铢、2铢、3铢、6铢、12铢、1两、2两、4两、8两、1斤。《庄子·天下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的辩题和《周易·系辞传》中的生卦法也都是有关等比数列的例子。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有着丰富的数列
期刊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文本既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取英语语言信息的主要来源。本文对利用高中英语文本解读策略切实提高语篇教学有效性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一、利用课前预习环节,寻找文本解读的切入点  教师在实施文本解读策略时,需要紧紧结合教材,探索文本的主题内容,寻找切入点,以便较好地完成文本内容的导入,使学生能够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文本阅读和解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语篇教学的
期刊
一、多模态与多模态教学模式  通过各种感官跟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即为模态。多模态(multimodality)就是多种模态的组合,它是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地提出“多模态语篇”概念,要求学生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于是多模态教学应运而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像资料、虚拟场景、角色扮演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