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见本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很多教育专家审时度势,针对语文课堂出现的目标分散、内容庞杂、教法花哨、形式主义盛行等问题,提出了“本色语文”的改革主张。什么是“本色语文”呢?说到底就是让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这就是语文的本色。
  
  一、繁华落尽见芳菲——本色语文是简单扎实之语文
  人们常说:“大道至简,大巧似拙。”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以来,一些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玄乎,让人觉得繁花满目、流光溢彩,但难见学生潜心揣摩文本的静思默想,更难见教师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而有一些简单朴实的课,乍听不怎样,但越嚼越有味,越嚼越有文化气息。如有一次听到虞大明老师执教的《刷子李》一文,朴实中透着灵气,大气中不乏精致,课堂上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撷取其中一个镜头再来回放一遍。
  师:刷子李奇在何处?自己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还可以写上你的感受。(学生自由读课文)交流:
  生1: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师:用四个字归纳——
  生1:黑衣无暇。
  生2:他要是给您刷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生3: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师:神奇在哪里?
  生3:动作神奇。
  (练读“悠然摆来,悠然摆去”,配动作再读)
  生4: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师:哪个词体现出“奇”?
  生4:匀匀实实。
  师:什么是“匀匀实实“?
  生4:均匀密实。
  生5: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师:哪个词?
  生5:天衣无缝。
  师:什么叫天衣?神仙穿的衣服啊。读着读着你会觉得刷子李不仅仅是一个粉刷匠,而是一个艺术家了。
  (自由读交流的5个句子)
  师:刷子李在你的心目中成了——
  生1:画家——天衣无缝,好像在画一幅画。
  生2:神仙——身上没有一点白,凡人做不到。
  生3:音乐家——伴着鼓点,和着琴音。
  生4:裁缝师——衔接得天衣无缝。
  生5:度假中的人——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在享受。
  师:刷子李到底奇在什么地方,谁能梳理一下,把5个句子分成三类?
  生1:规矩奇。
  生2:技术奇(效果奇)。
  生3:动作奇。
  一个“奇”字,“奇”在何处?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引导学生沉入文本,潜心涵咏。这里,抓住一个重点词来展开教学,课堂内容来自语言,课堂操作落实语言,课堂细节敲打语言。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适当地引进作者对人物评价的资料。“奇”得丰厚,“奇”得实在!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交流后,虞老师并不满足零碎的成果——“刷子李奇在什么地方?谁能梳理一下?”在师生的合作下,把5个句子整合成三类,这样使学生零碎的研读成果实现系统化。这一教学环节看似简单,但这种“简单”不是简单无物,而是将教学内容精简浓缩,力求“简而精,单而丰”,并以简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它需要教师有丰厚的教学修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因此,把复杂的语文变得简单,就是不简单的事。
  
  二、情感形象共徘徊——本色语文是情趣盎然之语文
  语文教学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以读为本”的口号倡导已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阅读课堂惟有多读,才能充分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思想的碰撞。”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所以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善于创设情境,注意情感渲染,力图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情感阶梯,一步步迈向情感高潮,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受到熏陶,得到启迪。请看《掌握》的教学片断。
  片断之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你们欢迎吗?你们想以什么方式来表达此时的心情?
  (学生稍犹豫了一下,鼓掌)
  师:以前你有没有把掌声送给别人,或者曾获得别人给予你的掌声?当掌声响起时,你的心情如何?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谈对“掌声”的体验。)
  片断之二
  师:掌声具有神奇的魔力,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在你的内心,你认为掌声是什么?
  生1:掌声是鼓励。
  生2:掌声是爱心。
  ……
  师:(随机将学生感悟生成的内容打在大屏幕上)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朗读一下你们做的这首小诗吧!
  掌声是鼓励,
  掌声是爱心,
  掌声是极大的力量,
  掌声是无限的关爱,
  掌声是快乐的源泉。
  ……
  语文教学需要激情,需要诗意。教师要努力优化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溢着生机和活力;准确抓住教材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产生想象和顿悟。
  
  三、读写结合比翼飞——本色语文是高效整合之语文
  语文教学是学生听、说、读、写的活动过程。听别人的朗读,听别人的感受;评价他人的观点,在情境中交流;读出文中的情,读出文中的意。在听、说、读的实践中,渐渐学会了斟词酌句,再安排简单的写的练习,通过“读写结合”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机会,使学生将阅读中的所得加以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月光曲》一课时,动情地说:“同学们,在贝多芬决定再弹奏一曲的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兄妹俩,有所触动。他想用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那他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请拿出作业纸,联系上文展开联想,把贝多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老师适时地安排写的练习,读写密切结合,写促进了深入的读,读又提高了写,相得益彰。
  
  总之,新课程使语文教学发生了重大变革,课堂氛围民主和谐,学生自主空间更大了。但无论怎样改革,课堂教学仍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教师只有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热心参与教研、真心热爱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一定会精彩纷呈,不断走近语文教学的终极境界——营造幸福、诗意的语文世界。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训练的核心。现今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们也能认识到互动的重要性,但是因为操作方法不当,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进行有效互动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笔者在此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巧设互动支点  一堂成功的口语交际课在围绕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展开口语交际活动的过程中,总会有几个令学生感兴趣的互动点,吸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叶老的这句话,更是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动地说明了作文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的作文,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基于这
伴随收藏大潮,贾文忠与鉴宝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其实骨子里,他依然是那个毕生与青铜器为伍的手艺人。或许你还记得这则曾经轰动一时的新闻,2007年1月,在央视《艺术品投资》
什么才算是一种现象?怎样才能称之为现象?其实现象就是一股潮流,就是社会的热点话题,就是某一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目前陶瓷行业出现了一种现象,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关注及深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