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态反腐表象下的法治特点”等十六则

来源 :党的生活(黑龙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a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常态反腐表象下的法治特点
  一是民主性。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将腐败问题和有关情况提供给职能部门,基本形成需求与诉求的良性互动。二是平等性。从查办的案件中可以看到,纪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已得到充分体现。查办腐败案件不搞选择性执法,不搞以人划线,不搞“特赦”。三是程序性。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法律为准绳,客观公正地查办案件;违纪者受党纪政纪处分,违法者受法律制裁;坚决反对先入为主、主观臆断和打棍子、扣帽子,搞扩大化等“运动性”做法。 (摘自《学习时报》)
  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存在的三个问题
  一是创新表层化。有些党建创新项目就事论事,徘徊于表层而无从深入,总体上难以有效触及深层体制部位,即使触及了也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或者缺乏理论政策创新而无从深入。二是创新分散化。基层党建创新主题过多,导致各地的创新统筹协调的组织机制作用弱化,对改革全局和中心工作发展作用不明显。三是创新无序化。党建创新项目虽然内容很丰富,但重点不突出,缺少统筹协调,没有形成合力,基层创新探索很难对党建全局形成影响。 (摘自《学习时报》)
  增强群众观念重在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和改进相关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把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新鲜经验以制度化的方式确定下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使其长期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硬约束。只有言必信、行必果,制度才能真正发挥约束作用,整改落实才能具备前提条件,思想教育成果才能真正运用到工作实际中。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制度落实提供坚强保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改进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改进。 (摘自《经济日报》)
  构建群众路线动力机制
  第一,构建科学的授权机制,规范权力的法理关系,使干部前途真正受制于人民群众,增强对人民群众的责任感。第二,构建常态化的干部考核机制,畅通人民群众评议干部的体制通道,激发干部眼睛向下、脚踏实地服务群众的动力。第三,构建法治化的社会监督机制,使政府和干部时刻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网络之下,变监督压力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动力。第四,建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逐步摆脱运动式、活动式、会议式的传统模式,把刚性制度的约束力和震慑力转化为走群众路线的重要动力。 (摘自《大众日报》)
  有机统一“三聚” 促群众路线扎实推进
  一是学习教育要“聚光”。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准确把握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的精髓和中央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政策文件精神,防止“走神”“散光”“跑偏”。二是对照检查要“聚焦”。不能以工作问题代替作风问题,以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以共性问题代替个性问题,切实防止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三是整改落实要“聚力”。对于查摆出来的“四风”问题、关于群众切身利益以及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整改落实到位,建章立制,切实解决问题。其中,“聚光”是基础,“聚焦”是关键,“聚力”是目的,三者有机统一方能达到预期效果。 (摘自《学习时报》)
  领导干部如何坚守“底线思维”
  首先要有原则意识。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明确基本原则、基本方向和基本目标,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其次要有短板意识。正确处理好亮点、成绩与“安全阀”“稳压器”和“保险杠”的关系,防止一着不慎而导致满盘皆输。再次要有边界意识。对法纪制度要时刻怀有敬畏之心,做到不越边界、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这样才能少走“弯路”、不入“歧途”。最后要有小节意识。道德修养、生活情趣上要注意小节,做到防微杜渐,时刻自励自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摘自《学习时报》)
  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
  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具体利益存在差异。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关系,建立整体利益优先同时又考虑和照顾个体利益的利益融合机制,从而妥善处理利益纠纷,引导群众共同努力为建设、改革做出贡献,在实现整体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利益。建立利益融合机制,党组织、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出以公心,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要实现政策的精细化,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提高政策、措施的普惠性,尽可能使最大多数人受益。(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防止干部动议变成 “私人定制”
  一是明确动因,避免临时动议、因人动议。应根据各地实际明确动因,符合干部动议条件的才可进行动议,动因不合理的坚决不动议。二是把握方向,拒绝因人设岗。动议应做到只议方向原则,不限定具体职位;只议条件范围,不限定具体单位;只议方式程序,不限定具体人选,防止出现圈定人选、动议方案代替调整方案的现象。三是聚合民意,防止少数人专断。应综合干部日常考核结果、有关领导的建议、班子建设和工作需要等情况,提出初步意见,然后在一定范围内充分酝酿,确保酝酿的民主参与。 (摘自《人民日报》)
  把问题亮给群众更易“去官气”
  坚持将开门纳谏、查摆问题、落实整改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一是要在政务网站开通征求意见栏,认真征求广大群众对党员干部祛除“四风”的意见建议。二是结合信访积案化解、深化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等,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广泛开展开门评议活动,让群众帮助查找“官气”,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以及制定整改方案、贯彻落实工作中,组织群众有序参与,帮助党员干部“去官气”。(摘自《党建文汇》)
  坚持以强力监督正风肃纪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执行八项规定之所以行之有效,群众称赞,关键在于察必纠、纠必严,言必行、行必果。“铁规矩”要有“铁手腕”来落实,纪律的“高压线”要通上“电”才有威慑力。一是必须把监督放到与执行同等重要的位置,用严格的监督检查、保证制度的刚性落实,尤其要加强对主要领导的监督和责任追究,切实把责任落实到主要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身上。二是加大监察和纪检工作力度,推动纪检工作双重领导的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三是强化纪律执行,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用严明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 (摘自《求是》)   “重心下移”别成“责任下推”
  工作重心下移没问题,但必须警惕一些部门和单位打着深入基层的“旗号”,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简单化、随意化,把“重心下移”变成“责任下推”。一是工作重心下移过程中,应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导向”,多听群众意见,多下移一些实打实的惠民举措,少移一些空对空的“形象工程”。二是充分考虑基层实际,把握好任务与配套资源的平衡,任务下来了,相应的配套资源也得及时跟上。三是基层难题不能只靠基层解决,应完善权责机制和监督机制,让各级党委政府都有压力、动力,共同发力,问题方得解决。 (摘自《人民日报》)
  克服干部选拔“潮汐现象”的基本思路
  一是梯队建设是干部选拔的有效途径。不同年龄段的干部因经历、经验和风格的不同,可以形成优势互补;领导班子之间形成的“年龄落差”,有助于维护资深干部的威信,是干部队伍团结的必要条件之一。二是建立稳定的后备干部遴选和补充机制。每隔五年在组织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各单位及时物色后备干部,对因工作调动、到龄退休的干部及时补充。三是强化动态管理意识。应坚持制度选干部,保持干部调整相对稳定的节律,避免“运动式”选干部,以免打破已有的干部梯队结构。 (摘自《学习时报》)
  科学考核、奖优罚劣,为 “为官有为”树立导向
  只有建立统筹兼顾、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工作机制,才能形成“有为有位、无为无位”的提拔、问责制度;只有多方式、多层面、多视角考核干部的工作作为,才能让群众公认、素质过硬、实绩突出的干部脱颖而出。鼓励干部大胆干事,从制度设计上建立起“为官敢为、为官乐为”的政策机制,与蛮干乱为划出明确界线,制定出一系列合法合规合理的考评制度,让敢担当、办实事的干部打消顾虑、轻装上阵,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工作局面。
  (摘自《大众日报》)
  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
  一方面,要开好民主生活会。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不断洗涤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灵魂,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真正使党员干部在每一次党内生活中都能有所悟、有所得。另一方面,要坚持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自觉参加党支部和党小组活动,力争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使党内组织生活真正落在实处,发挥应有作用。 (摘自《求是》)
  制度要有“硬度”
  从制度规范到执行都应“严”字当头。一是对已有制度来一次“回头看”,防止制度交叉打架,对于制度缺位现象要及时予以修订完善,对于不能有效服务群众、与现行制度抵触的要及时废止。二是制定制度要具体,要从上级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出发,逐个制定针对性强的制度,做到程序规范、要求明确、责任明晰。三是执行制度要到位,加大对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对于顶风违纪的人员要依法严肃处理,从而确保制度有“硬度”。 (摘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抓小抓细才能取信于民
  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从“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改起,优化办事程序,积极主动服务,让群众办事情顺畅无阻;从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着手,急群众之所急,真正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向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举起利刃,着力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维护群众利益。只有这样,整改承诺才不会成为“空头支票”,才能真正取信于民。(摘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很多优秀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学之美,学习到必备的文学知识,情感上产生共鸣。可是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忽视了这些,片面的强调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一篇篇优秀的文章在学生那里也变成了机械的知识点的记忆。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不是首位,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语文课文的学习也是有方法的,这些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能力和情感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伊朗电影《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在叙事上通过普通民众的视角探讨了有关人性的深刻话题:在现实与道德间的徘徊,在情感与理智间的徘徊。这些徘徊在冲突中揭露了人最真实的心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据《京华时报》报道:记者盘点过去七年间落马的75名省部级以上高官,发现官商勾结收受贿赂所占比例相当之高。在获刑的25名高官中,直接从商人手中收取贿赂的占六成;在间接收受贿赂
摘 要: 现代教学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强调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协作”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本文在研究的基础上对建构—协作会话式英语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提出了该教学方法在实际英语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方法,以便发挥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思维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建构—协作;会话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强化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应摒弃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乐学善学。学生只有在情感上去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师,才能听从教师的教诲,模仿教师的言行。实施情感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学法的益处和乐趣。 
原刊载在2012年7月《十月》杂志上惟诚的小说《黑白阿母》,是以洋楼的新娶媳妇梁晓团的视角,刻画了自己婆婆吴美婵的传奇一生,同时也探索出谢家四代人的简史。《黑白阿母》这
在室温条件下,经过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N-3烷基取代的嘧啶类化合物.该方法具有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产率高等特点.目标产物经过了1HNMR,13C NMR和MS确证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