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的完全的义务何以是德性义务——对康德义务体系中一个结构性矛盾的回答

来源 :道德与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ai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道德形而上学》中,康德对义务体系作了完整划分,但该体系存在一个结构性矛盾,即被认为是不完全的义务的德性义务中包含着对自己的完全的义务.格雷戈尔、邓晓芒、舒远招等学者已意识到此矛盾并试图加以解决,但他们的解决方案并不成功.问题的关键在于"完全的义务"拥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它首先是指法则对自由抉意的外在强制且抉意不存在自由回旋余地,其次是指不完全的德性义务中消极的、不作为的、限制性的义务.因此,当康德将对自己的完全义务视为消极的、不作为的、限制性的义务时,它可以按照第二种含义被归属于德性义务.
其他文献
定言命令式何以可能,使其得以可能的第三者究竟是什么,是近年国内外康德道德哲学研究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从定言命令式的综合性与合法性出发,盖耶尔认为这个使其得以可能的第三者就是"自律"的概念,阿里森却主张这个第三者应该是"知性世界"的概念.但是,他们提出的第三者概念都只具有逻辑上的联结功能,完全忽视了对意欲上的联结作用的考虑,从而不仅完全曲解了康德的思想,也难令人感到满意.定言命令式的第三者问题必须经由一种非逻辑化的路径才能得到正确的解释,并且必须落实到一个理想人格的纯粹道德榜样的概念.
内容摘要:失信联合惩戒具有多主体、多行为两大特征,致使行政诉讼救济面临渠道不畅和审查不力的困境。一方面,法院视信访惩戒为不可诉行为,将实施惩戒的企事业单位认定为不适格被告,并把失信认定、列入黑名单、公布黑名单以及联合惩戒界定为内部行为、信息记录、信息公开或黑名单自动结果,导致相对人无法起诉或难于选择起诉对象。另一方面,法院对失信惩戒缺乏统一定性,对其合法性依据也缺乏清晰判断,无法有效展开审查。切实
在"孺子事例"中,外在主义在解释为什么"援手"对个体具有权威性时遭遇困境,无法为"援手"进行辩护.朱熹的伦理学提供了一种以外在主义为基础的调和性框架:第一,承认价值实在论;第二,"仁"是对价值实在论的受动回应能力,在面临孺子入井时必然产生"恻隐","恻隐"是唯一的动机性及辩护性理由.这种主张拒绝了主体经验的关涉,对一个没有任何善、好、对或者恶、坏、错价值经验的主体而言,援手是必然的.如果主体依照的是由"入井"的价值事实所引起的"恻隐"而行动,则援手是获得辩护的;如果行为者所依照的是某种理想的价值信念或者利
1948年,东北战场上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发起辽沈战役,在东北战场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并把战役的重点放在锦州。同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正式打响。配水池战斗10月9日,我军开始攻击锦州外围据点,战斗的焦点集中在配水池(锦州供水处)。
斯密、弗里德曼和德鲁克三位学者提供了一种贴近企业实践的视角去理解商业与道德的关系,希望在真实且具体的商业实践中看待企业伦理问题.斯密强调人的私利心,但他反对把自利与损人等同,主张将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统一;弗里德曼继承了斯密"人性自利"的假定,推崇企业在市场环境下展开公开而自由的竞争,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在法律和基本的道德规则约束下追求利润;德鲁克认同弗里德曼关于企业应该固守盈利本分的观点,认为企业应在绩效能力和职权能力范围内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地将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是应急管理实践发展的思想先导,是加强应急管理的强大精神动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
关于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何种因素造就了幸福的问题,学界形成了美德伦理学和道德运气论两种流行的解释.美德伦理学认为伦理学的核心是培养人的美德而非仅仅关注行为的合乎法则;道德运气论认为美德具有脆弱性,受到运气的影响很大.笔者赞同幸福伦理学的解释,幸福不仅仅停留在美德层次,它不仅必须上升到美德的成全活动,还必须增添由运气决定的外在善.此外,笔者认为美德行为有因其自身的快乐,相比欲望满足的过程的快乐,作为成全的美德快乐才是更高的快乐.最后,笔者认为伦理美德不能脱离城邦政治,个人美德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秩序,且城邦的
以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为代表的城市数字化治理正在成为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重新审视地方政府数字化行动与区域治理行为的内在联系机理.本文基于集体行动和网络治理的理
康德以财产权利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关于自由意志的道德法体系.他的权利理论为政治国家的合法性提供了先验的形式依据.黑格尔认为,康德的财产权思想完全局限于道德,具有抽象主观性的缺陷.在黑格尔看来,财产权指向实际的占有,自由意志最终要在伦理实体而不是道德法领域得到实现.现实的自由要求个人拥有将自己的意志置于任何事物中的人格权利,并且作为财产的所有人与其他自由的个体相联系.因此,财产权原则必须具有更加实质的含义,而且只有理性国家才是实现了人格自由的最高伦理实体.黑格尔财产权思想中对私有制度以及契约论国家观的批判具有
纳斯鲍姆的《女性与人类发展——能力进路的研究》是一部女性主义哲学著作,也是她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成熟版本的能力进路的著作.纳斯鲍姆认为,能力进路是一种特殊的普遍主义,它既能为女性主义讨论提供统一的基础,也能安置差异性思想.与功利主义进路和罗尔斯的实质性善的进路相比,能力进路呈现出明显的理论优势.在宗教和家庭这两个容易引发棘手的女性问题的领域,这种理论也具备良好的应用性.尽管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但是它对女性和人类发展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