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担。对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其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强;尤其是县级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堪忧。鉴于此,探讨怎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实用价值。阐述培养学生实习实践能力的意义,以及县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现存困境,并在化解困境基础上提出提高实习实践能力的策略建议。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践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010-0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教学方向及教学模式都逐渐发生变化。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教学方向从基础理论教学逐渐朝着实习实践能力转变,教学模式区域多元化。长期以来,学前教育都是为社会培养幼儿教师,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新的教学体制下,学前教育怎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求型人才呢?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呢?尤其是县级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践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始终处于瓶颈状态而无法提升,更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鉴于此,对县级中职学前教育的实践能力提升进行探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有教育意义。
一、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践能力的意义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而言,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技能型人才,自然实习实践非常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其意义体现如下。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就是动手能力,定期开展实习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将所学基本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養,逐渐成为社会需求型人才。而且通过实践,能让学生感受到就业的压力,提前感知就业所学技能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通过实践实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自身实力。
(二)引导学生适应社会
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还能引导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在实践中实现角色转换,快速从学生身份转化到职业身份。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践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实践能让学生熟练应用理论知识,而且通过实践能让学生适应社会,为以后就业增添信心,为就业后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三)让培养方案更科学
县级中职学校面对的就业渠道相对较窄,而且校园合作效果不明显。因此,开展实习实践活动,能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让学校了解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让培养方案更科学化、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学校依据市场所需与企业需求更新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需求型技能人才。
二、县级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践的现状分析
虽然大多数中职学校比较重视学生实践,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更是将实践放到首位;但是从县级中职学校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践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总体而言,其问题体现如下。
(一)重视度不够,难以落到实处
笔者对县级中职学校深入调查,发现许多中职学院虽然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但是主要是以理论为重,精力重点是放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常常设置许多理论化课程,为学生传授多种理论知识,而实习实践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练习,这种实践效果并不好。通过这种教学,虽然学生脑海中逐渐形成幼儿教学的模拟形式,但是在实践教学中会面临各种困难。比如学生讲课时,怎样克服自身羞怯心理,怎样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讲述出来,这些都无法得到锻炼。事实上,这些因素都需要学生在长期训练中进行磨炼,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演讲能力。从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认为中职学生太小,带领实习实践难度较大,常常出现不服从指挥的情况,而且还会承担安全责任;同时县级中职学校资金比较紧张,带领实习实践的教师补助不多或者没有补助,导致教师不愿带学生参与实践。而且还有一些学校及教师认为,中职学生这么小,以后有很多机会进行实践,现在是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实习实践流于形式,根本没有落到实处。
(二)基础知识不扎实,实践流于形式
学前教育教师具有其独特特征,必须要具有极其丰富的专业技能。如要依据幼儿特征及要求,合理开展学前教育才能实现教育目标,要掌握扎实的音乐与美术技能;而且日常教学中还要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儿歌,通过唱儿歌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要达到这些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而且涉及面广泛。但从县级中职学校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校学生并不具备这些基础知识。从实际情况来看,县级中职学校因为条件所限,无论是师资教学水平还是实践条件都受到限制,许多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都是刚从大学毕业的,教学水平不高,虽然教学中以理论知识为重,但是主要是照本宣科,根本不适合培养学生所需。在教学互动中,极少开展基础的手工技能学习,所开设手工课程都是按照教材内容,丰富性、趣味性明显不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就是完成教学任务,流于形式。
(三)校园合作浮于表面,缺乏深度 事实上,社会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寄予较高期待,尤其是技能运用更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县级区域,许多家长都想让孩子通过读书走出去,都想让孩子学一技之长而摆脱贫穷。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校內,还必须要走出校门走进幼儿园,要在相关岗位中深入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实践技能。因此,为了提高实践能力,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在向外探索,积极地在社会上寻找真正的实践基地,都想方设法与幼儿园联系,从而实现校园合作的实践。但是县级区域幼儿园数量有限,而且具有一定实力的幼儿园更少;让学生走得太远,家长又不放心。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中职学校只能与附近的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而校园合作对幼儿园好处并不多,导致幼儿园对此不感兴趣,学生到幼儿园实习基本上处于无管理、无指导状态,都是依靠自己去感悟去体会,收获并不多,自然也就难以提高实习实践能力。总体而言,县级中职学校普遍实践平台较少,导致学生不能参与实践,自然就会影响其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县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践能力的策略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非常关键。对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必须要提高自身实习实践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毕业后才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要提高自身的实习实践能力,中职学校应在解决问题基础上持续提高,才能够真正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笔者结合研究总结及相关文献分析,谈谈个人的体会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狠抓落实
俗话说: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影响行动。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就要提高学校与教师的重视程度,这个态度非常关键。
1.提高认识
要提高中职学校的重视度,就需要国家主管部门加强监督落实,才能够产生效果。国家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中职学校领导及教师的培训会,要求各学校落实这项要求,必须要通过实践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为就业奠定基础;并针对实习实践提出指导方针,对落实情况提出要求。
2.狠抓落实
要提高中职学校的重视度,不能仅靠培训及要求,还必须要加强监督工作,才能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主管部门应该对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提出要求,让各个学校按照要求实施。同时,还应该成立督导小组,定期到中职学校去了解学生的实习实践情况,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意见。只有将督导与指导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中职学校的重视度,才能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师资力量,完善教学内容
要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就需要有素质和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因此,县级中职学校必须要打破师资较差的瓶颈。在加强师资力量上,应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引进来,就是从外面招聘一些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将这些教师充实到现有教师队伍,以发挥互带的作用;而走出去,就是将现有教师送到外面去培训,加强教师学历及技能培训,发散教师的思维,开阔教师的眼界,扩充储备知识,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除了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还必须要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在开展实践前,应严格依照学生个性特征与学习需求,合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对于县级中职学校,应完善该专业的理论课程,将心理学、教育学及幼儿园管理等各类课程纳入课题安排中,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将幼儿园的真实案例引入其中,引导学生分析教学案例,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在课程安排上,可适当增加一些科学小实验与模拟授课的比例,将教学案例融入其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重视实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及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见习经验,为学生毕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加强校园深度合作,创新实践模式
事实上,要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就必须真正深入工作岗位实践,才能发挥出实践的作用,因此,县级中职学校必须要重视校园合作。大多数县级中职学校条件有限,如果将所有实践都安排在学校,不仅经济条件不允许,学生也无法参与岗位的实践。因此,必须要加强校园间的深度合作,将学生送到幼儿园去学习知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全面推进校园合作,在校外建立多个实训基地,与幼儿园达成订单式培训模式。采用订单模式,不仅为学校在校外开辟出实训基地,节省开支,还能够为学生走进社会提供机会。只有加强校园合作,才能够合理利用学校和幼儿园的资源,才能够创新实践模式。因此,中职学校要合理安排课程结构与实践课时、实行精细化教学,才能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同时加深校园深度合作,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为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实践能力,从其实践现状中分析影响因素,并结合学校现状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加强校园合作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平台,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发展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沈德海.基于能力培养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
[2]郑洁琼.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4).
[3]王敏.学前教育专业中职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9(9).
[4]张燕子.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品牌研究,2018(6).
编辑 郭小琴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践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010-0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教学方向及教学模式都逐渐发生变化。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教学方向从基础理论教学逐渐朝着实习实践能力转变,教学模式区域多元化。长期以来,学前教育都是为社会培养幼儿教师,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新的教学体制下,学前教育怎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求型人才呢?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呢?尤其是县级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践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始终处于瓶颈状态而无法提升,更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鉴于此,对县级中职学前教育的实践能力提升进行探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有教育意义。
一、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践能力的意义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而言,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技能型人才,自然实习实践非常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其意义体现如下。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就是动手能力,定期开展实习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将所学基本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養,逐渐成为社会需求型人才。而且通过实践,能让学生感受到就业的压力,提前感知就业所学技能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通过实践实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自身实力。
(二)引导学生适应社会
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还能引导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在实践中实现角色转换,快速从学生身份转化到职业身份。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践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实践能让学生熟练应用理论知识,而且通过实践能让学生适应社会,为以后就业增添信心,为就业后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三)让培养方案更科学
县级中职学校面对的就业渠道相对较窄,而且校园合作效果不明显。因此,开展实习实践活动,能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让学校了解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让培养方案更科学化、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学校依据市场所需与企业需求更新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需求型技能人才。
二、县级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践的现状分析
虽然大多数中职学校比较重视学生实践,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更是将实践放到首位;但是从县级中职学校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践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总体而言,其问题体现如下。
(一)重视度不够,难以落到实处
笔者对县级中职学校深入调查,发现许多中职学院虽然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但是主要是以理论为重,精力重点是放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常常设置许多理论化课程,为学生传授多种理论知识,而实习实践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练习,这种实践效果并不好。通过这种教学,虽然学生脑海中逐渐形成幼儿教学的模拟形式,但是在实践教学中会面临各种困难。比如学生讲课时,怎样克服自身羞怯心理,怎样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讲述出来,这些都无法得到锻炼。事实上,这些因素都需要学生在长期训练中进行磨炼,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演讲能力。从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认为中职学生太小,带领实习实践难度较大,常常出现不服从指挥的情况,而且还会承担安全责任;同时县级中职学校资金比较紧张,带领实习实践的教师补助不多或者没有补助,导致教师不愿带学生参与实践。而且还有一些学校及教师认为,中职学生这么小,以后有很多机会进行实践,现在是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实习实践流于形式,根本没有落到实处。
(二)基础知识不扎实,实践流于形式
学前教育教师具有其独特特征,必须要具有极其丰富的专业技能。如要依据幼儿特征及要求,合理开展学前教育才能实现教育目标,要掌握扎实的音乐与美术技能;而且日常教学中还要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儿歌,通过唱儿歌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要达到这些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而且涉及面广泛。但从县级中职学校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校学生并不具备这些基础知识。从实际情况来看,县级中职学校因为条件所限,无论是师资教学水平还是实践条件都受到限制,许多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都是刚从大学毕业的,教学水平不高,虽然教学中以理论知识为重,但是主要是照本宣科,根本不适合培养学生所需。在教学互动中,极少开展基础的手工技能学习,所开设手工课程都是按照教材内容,丰富性、趣味性明显不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就是完成教学任务,流于形式。
(三)校园合作浮于表面,缺乏深度 事实上,社会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寄予较高期待,尤其是技能运用更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县级区域,许多家长都想让孩子通过读书走出去,都想让孩子学一技之长而摆脱贫穷。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校內,还必须要走出校门走进幼儿园,要在相关岗位中深入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实践技能。因此,为了提高实践能力,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在向外探索,积极地在社会上寻找真正的实践基地,都想方设法与幼儿园联系,从而实现校园合作的实践。但是县级区域幼儿园数量有限,而且具有一定实力的幼儿园更少;让学生走得太远,家长又不放心。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中职学校只能与附近的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而校园合作对幼儿园好处并不多,导致幼儿园对此不感兴趣,学生到幼儿园实习基本上处于无管理、无指导状态,都是依靠自己去感悟去体会,收获并不多,自然也就难以提高实习实践能力。总体而言,县级中职学校普遍实践平台较少,导致学生不能参与实践,自然就会影响其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县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践能力的策略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非常关键。对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必须要提高自身实习实践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毕业后才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要提高自身的实习实践能力,中职学校应在解决问题基础上持续提高,才能够真正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笔者结合研究总结及相关文献分析,谈谈个人的体会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狠抓落实
俗话说: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影响行动。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就要提高学校与教师的重视程度,这个态度非常关键。
1.提高认识
要提高中职学校的重视度,就需要国家主管部门加强监督落实,才能够产生效果。国家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中职学校领导及教师的培训会,要求各学校落实这项要求,必须要通过实践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为就业奠定基础;并针对实习实践提出指导方针,对落实情况提出要求。
2.狠抓落实
要提高中职学校的重视度,不能仅靠培训及要求,还必须要加强监督工作,才能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主管部门应该对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提出要求,让各个学校按照要求实施。同时,还应该成立督导小组,定期到中职学校去了解学生的实习实践情况,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意见。只有将督导与指导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中职学校的重视度,才能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师资力量,完善教学内容
要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就需要有素质和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因此,县级中职学校必须要打破师资较差的瓶颈。在加强师资力量上,应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引进来,就是从外面招聘一些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将这些教师充实到现有教师队伍,以发挥互带的作用;而走出去,就是将现有教师送到外面去培训,加强教师学历及技能培训,发散教师的思维,开阔教师的眼界,扩充储备知识,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除了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还必须要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在开展实践前,应严格依照学生个性特征与学习需求,合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对于县级中职学校,应完善该专业的理论课程,将心理学、教育学及幼儿园管理等各类课程纳入课题安排中,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将幼儿园的真实案例引入其中,引导学生分析教学案例,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在课程安排上,可适当增加一些科学小实验与模拟授课的比例,将教学案例融入其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重视实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及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见习经验,为学生毕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加强校园深度合作,创新实践模式
事实上,要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就必须真正深入工作岗位实践,才能发挥出实践的作用,因此,县级中职学校必须要重视校园合作。大多数县级中职学校条件有限,如果将所有实践都安排在学校,不仅经济条件不允许,学生也无法参与岗位的实践。因此,必须要加强校园间的深度合作,将学生送到幼儿园去学习知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全面推进校园合作,在校外建立多个实训基地,与幼儿园达成订单式培训模式。采用订单模式,不仅为学校在校外开辟出实训基地,节省开支,还能够为学生走进社会提供机会。只有加强校园合作,才能够合理利用学校和幼儿园的资源,才能够创新实践模式。因此,中职学校要合理安排课程结构与实践课时、实行精细化教学,才能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同时加深校园深度合作,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为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实践能力,从其实践现状中分析影响因素,并结合学校现状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加强校园合作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平台,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发展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沈德海.基于能力培养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
[2]郑洁琼.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4).
[3]王敏.学前教育专业中职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9(9).
[4]张燕子.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品牌研究,2018(6).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