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吡啶-铜(Ⅱ)络合物荧光增强法测定核酸

来源 :分析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联吡啶-Cu(Ⅱ)络合物作为荧光探针测定脱氧核糖核酸(DNA),实验发现加入天然和变性DNA均能使联吡啶-Cu(Ⅱ)络合物(Cu(bpy)2+2)体系的荧光强度大幅度增强.测定体系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04和334 nm.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小牛胸腺(CT-DNA)0.09~9 mg/L;鱼精DNA(FS-DNA)0.01~12.5 mg/L;酵母DNA(yeastDNA)0.30~35 mg/L.检出限分别为0.003、0.002和0.02 mg/L.实验结果推测该络合物与
其他文献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拆分α-氨基酸的邻苯二甲酰衍生物对映体的方法.用多糖类手性固定相Chiralcel OD, Chiralpak AD, Chiralpak AS柱;5%异丙醇/正己烷(V/V)含0.1% 三氟醋酸溶液
报道了一种基于蛋白A固定技术的新型Love波免疫传感器,可用于检测B型葡萄球菌肠毒素(SEB)。本传感器由压电石英基片、叉指换能器和SiO2声波导层构成。为提高传感器对SEB分子的响
提供了一种碱催化进样方式,利用裂解气相色谱对毛纤维进行鉴别的方法。选用HP-6890气相色谱仪,配以CZ-100裂解器和FID检测器,对碱(催化剂)的种类和浓度、气相色谱条件以及裂解条件
氟喹诺酮(FQs)类药物因其能抑制DNA.回旋酶,阻碍DNA的复制,导致细菌死亡,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等特点。近年来,不断从人体分离出的耐氟喹诺酮病菌株,引起了人们对FQs在渔业中滥用的关
近年来,生物传感器的研制成为分析检测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其中,针对靶标物质建立新的分子识别开关是生物传感器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已有的定向进化方法只能依赖现有的基因进行
提出一种用于SO2监测的多孔硅光学传感方案,其原理是以光催化氢化硅烷化处理的多孔硅作为敏感材料,根据多孔硅光致发光峰猝灭程度与SO2浓度间定量关系,实现SO2传感.实验采用
用遗传算法(GA)与交互检验(CV)相结合建立了一种用于对近红外光谱(NIR)数据及其离散小波变换(DWT)系数进行变量筛选的方法,并应用于烟草样品中总挥发碱和总氮的同时测定.结果
适体(Aptamer)也称为核酸适体、适配体、适配子等,是一段由25-80个碱基组成的单链寡核苷酸片段,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E。它是通过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从人工构建的随机
离子色谱是一种新的液相色谱分离技术。用于重金属离子分析离子色谱,特别是阳离子色谱柱国内一直未见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所使用的产品大多为国外进口。本研究自制了一种强酸型阳
交联聚苯乙烯包覆二氧化锆固定相是在溶液体系中通过自由基引发乙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和乙烯基二氧化锆共聚反应获得.IR和SEM表征这种填料的表面特征,考察了这种交联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