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高等职业音乐教学结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太强,已经不能适应高等职业音乐创新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本文着重探讨高等职业音乐教学几种策略。那么研究高等职业音乐教学策略对于推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和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音乐 教学策略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音乐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教学也是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教学主题之一。但是,由于高等职业音乐教学结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太强,已经不能适应高等职业音乐的创新教学。那么研究高等职业音乐教学策略对于推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挖掘学生的音乐创新才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职业音乐教学的现状
高等职业音乐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兴趣,同时掌握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来提高声乐、器乐演奏及作品和指挥的能力进一步表现和感受音乐美的过程,开发了学生的用音乐表达的形象思维,提高其艺术修养的教学活动。也就是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人的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
但是传统高等职业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夸大其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只是一味的给学生灌输音乐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增大课堂容量,强调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音乐主体性的“学”。这种“填鸭”的教学方法,不能注重音乐的审美和陶冶作用,更不能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忽视了音乐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高等职业音乐教学面临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的实行,由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的显性教学到开始关注音乐审美的隐性教育,使得教师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或多或少有些不适应。因此,高等职业音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重视技巧忽视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高校教师只是注重学生的音乐技巧和声乐的练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在音乐中不能设身处地体验和参与,缺乏情感互动。这使得学生只能在枯燥的声乐理论和练习中缺乏主动性,扼杀创造力。
(二)重知识轻实践
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兴趣爱好等实践情况。音乐是有情感的,也是有生命的。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实践,只会使音乐教学成为一种沉闷的传授,割裂了学习和审美陶冶的协调性。
三、高等职业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现代教育理念是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养成终身教育的学习理念。音乐教学策略是指音乐教师为实现音乐教学目标或音乐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音乐教学策略是音乐教学实践的中心环节,那么研究音乐教学策略对于音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 教师自身方面
教师在于职业的多样化,是学者和学习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示范者、是管理者、是朋友、是研究者等,因此教师的职业素养首先要求职业道德素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其次是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其次是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最后是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的高低和教学理念的先进与否,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对学生的精神面貌和音乐素养有着潜移默化影响。
1.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因材施教;教学计划要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给予学生一定的音乐实践机会;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将音乐教学的教学理念和音乐净化心灵相结合。
2.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在生动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注重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和动作等微妙变化,洞察思想动态,适当根据学生的反应来改变教学步奏和调控教学气氛。
3.养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和心理相容。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内容的传授,也有利于学生激起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潜能。
(二)学生自身方面
对于音乐学习的学生来说,要变被动学习、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和探索学习,发挥自己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音乐学习的热情和乐趣。音乐学习,不仅需要需要天分,更需要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和练习声乐技巧。理论知识和声乐练习是相当枯燥乏味的,这时学生自身要培养自己的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保持愉悦心情,对音乐真正产生感情,把自己放入音乐中,增强音乐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同时,要刻苦练习,多加实践。表演对与错、水平高与低等都要大胆练习,不要怕别人嘲笑。这样,音乐的学习才可以培养丰富的情感,追求精神审美。
(三)教育教学环境
在高等职业音乐教学中,往往会有“音乐天才”的偏爱培养。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因为个体差异和学习勤奋程度不同,总会出现所谓“音乐天才”。但是,学校为了自身高校名誉着想,会有不同的教育培养计划。这些所谓的“得意门生”的个别突出人才的培养情况,在高校教育教学环境中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在教育教学环境中,要建立一种民主的、平等的环境,帮助学生维持一个健康、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高等职业音乐教学策略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努力,同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公平的教育教学环境。所以高等职业音乐教学策略要更多进行教学反思,进行学术性研究,这样对于各大院校音乐教学学识、经验、实力等的研究和教学推广具有广泛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玲.音乐教学中教学策略探微[J].艺术教育, 2008,(01)
[2]梁嘉嘉.音乐教育对学生交往能力影响的调查及教学策略[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05)
【关键词】高等职业音乐 教学策略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音乐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教学也是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教学主题之一。但是,由于高等职业音乐教学结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太强,已经不能适应高等职业音乐的创新教学。那么研究高等职业音乐教学策略对于推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挖掘学生的音乐创新才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职业音乐教学的现状
高等职业音乐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兴趣,同时掌握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来提高声乐、器乐演奏及作品和指挥的能力进一步表现和感受音乐美的过程,开发了学生的用音乐表达的形象思维,提高其艺术修养的教学活动。也就是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人的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
但是传统高等职业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夸大其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只是一味的给学生灌输音乐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增大课堂容量,强调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音乐主体性的“学”。这种“填鸭”的教学方法,不能注重音乐的审美和陶冶作用,更不能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忽视了音乐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高等职业音乐教学面临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的实行,由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的显性教学到开始关注音乐审美的隐性教育,使得教师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或多或少有些不适应。因此,高等职业音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重视技巧忽视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高校教师只是注重学生的音乐技巧和声乐的练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在音乐中不能设身处地体验和参与,缺乏情感互动。这使得学生只能在枯燥的声乐理论和练习中缺乏主动性,扼杀创造力。
(二)重知识轻实践
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兴趣爱好等实践情况。音乐是有情感的,也是有生命的。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实践,只会使音乐教学成为一种沉闷的传授,割裂了学习和审美陶冶的协调性。
三、高等职业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现代教育理念是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养成终身教育的学习理念。音乐教学策略是指音乐教师为实现音乐教学目标或音乐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音乐教学策略是音乐教学实践的中心环节,那么研究音乐教学策略对于音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 教师自身方面
教师在于职业的多样化,是学者和学习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示范者、是管理者、是朋友、是研究者等,因此教师的职业素养首先要求职业道德素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其次是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其次是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最后是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的高低和教学理念的先进与否,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对学生的精神面貌和音乐素养有着潜移默化影响。
1.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因材施教;教学计划要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给予学生一定的音乐实践机会;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将音乐教学的教学理念和音乐净化心灵相结合。
2.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在生动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注重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和动作等微妙变化,洞察思想动态,适当根据学生的反应来改变教学步奏和调控教学气氛。
3.养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和心理相容。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内容的传授,也有利于学生激起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潜能。
(二)学生自身方面
对于音乐学习的学生来说,要变被动学习、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和探索学习,发挥自己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音乐学习的热情和乐趣。音乐学习,不仅需要需要天分,更需要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和练习声乐技巧。理论知识和声乐练习是相当枯燥乏味的,这时学生自身要培养自己的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保持愉悦心情,对音乐真正产生感情,把自己放入音乐中,增强音乐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同时,要刻苦练习,多加实践。表演对与错、水平高与低等都要大胆练习,不要怕别人嘲笑。这样,音乐的学习才可以培养丰富的情感,追求精神审美。
(三)教育教学环境
在高等职业音乐教学中,往往会有“音乐天才”的偏爱培养。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因为个体差异和学习勤奋程度不同,总会出现所谓“音乐天才”。但是,学校为了自身高校名誉着想,会有不同的教育培养计划。这些所谓的“得意门生”的个别突出人才的培养情况,在高校教育教学环境中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在教育教学环境中,要建立一种民主的、平等的环境,帮助学生维持一个健康、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高等职业音乐教学策略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努力,同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公平的教育教学环境。所以高等职业音乐教学策略要更多进行教学反思,进行学术性研究,这样对于各大院校音乐教学学识、经验、实力等的研究和教学推广具有广泛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玲.音乐教学中教学策略探微[J].艺术教育, 2008,(01)
[2]梁嘉嘉.音乐教育对学生交往能力影响的调查及教学策略[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