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课是幼师体育教学的核心部分,如何根据幼师特点上好幼师体育课,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加深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具备较强教学能力,即完成幼师体育教学的双重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师体育课 体育教学能力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掌握运动技术是幼师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心理品质的信息传递的一个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过程。体育课的教、学、练、认知的进行,技术的提高,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法的选择,练习的强度和负荷,学生的情绪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个性是否得到体现等都影响着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年幼师体育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教好幼师体育课,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大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练习的兴趣,让学生的锻炼欲望得以满足;其次,根据学生体质的不同,结合体育器材跟练习场地,在一定的范围内,由教师指导进行有秩序的练习;再次,根据幼师体育具有“双重任务”的特点,加强“角色转换”练习,提高幼师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一、合理组织体育教学
(一)明确目标、任务。教师在备课时要以新课程理念和理论为指导思想,熟知教学内容和学情,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具体可行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向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所投入。
(二)进行优化组合。根据区别对待原则,把体质和技能情况不同的按好、中、差搭配进行分组练习,起到带动学习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欲望。
(三)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为主要任务。在教学中将集体练习、小组练习、个别练习结合起来,将上肢锻炼、下肢锻炼和躯干锻炼结合起来,将灵活性和协调性练习结合起来,根据不同项目特点进行多种多样的练习,将使学生不仅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而且身体机能得以提高,促进幼师生正常发育,健康成长。
(四)进行小组设计。由教师来制定任务目标,练习小组可以选择相应的项目,可以利用自编自练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二、根据幼师生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幼师生都是女生,受生理因素影响,以及生活环境、教育条件的不同,身体素质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以往体育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个体化因素的存在,偏重于技能教学,加上女学生大多锻炼不十分主动,体育意识淡漠,没有自锻的习惯和方法,所以体育活动较被动,因此教学时首先向学生讲解清楚这个年龄阶段生理变化规律以及身体发生的变化,使学生正确认识一些生理现象,正确认识科学的体育活动在她们成长中的作用,帮助她们树立信心,发挥学习潜力,从而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受生理心理和专业实践课影响,幼师生的柔韧性、灵活性较好,力量性较差,喜欢集体性活动、趣味性活动、游戏性活动和优美、舒展性动作,因此,教学设计时一方面根据幼师体育大纲,结合学生特点选择好教学内容,制定好教学计划,另一方面,要根据运动项目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创新教学方法,避免单调、枯燥的体能训练,使学生失去兴趣。比如,体育课的准备阶段,尽量避免千篇一律的慢跑——徒手操,可选择游戏、跳绳、踢毽子或者跳一跳健身操等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对于速度跑项目,除采用常规的速度训练方法外,可采用接力游戏形式进行;耐力跑是女生最怕的活动,教学时除了理论的讲解,向学生阐明耐力跑的作用外,教学时可利用校内外自然地形,进行绕物,越过,钻过障碍等形式进行,也可采用健身操的跑跳组合(音乐伴奏),使学生在练习中不觉得烦躁和疲劳,又提高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设计一个故事情景,学生都是情景中的不同角色,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完成耐力跑的练习,既有趣练习效果又好;对于力量性项目,除了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外,还可采用改变投掷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创设情境,达到更佳的锻炼效果。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成功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进行学习,变填鸭式为启发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真正变为学习的主体。
四、提高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体育教师是以体育为载体,以运动为手段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工作者。首先,体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情绪饱满的投入教学,只有爱岗才能敬业。其次,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在思想、业务方面的水平,以精湛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和独有的个性魅力赢得学生,充分认识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深对体育教育的功能、目的、和意义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责任感。
五、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要勤于学习,要让自己的经验不断的在工作中积累,而后也要勤于思考,要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思想,要让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实践的工作中得以不丰富,从而达到创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热爱,使体育课上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彭代斌.幼师生体育职业能力培养初探[J].体育之友,2007.3.
[2]李捷.论如何上好幼儿师范学校体育课[J].科技信息,2012,(3).
[3]王标.对幼儿师范专业女生体育课教学方法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9,(7).
[4]王润芳.山西省幼儿师范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简述[J].科学之友,2010,(6)
[5]杨平.江苏省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6.
【关键词】幼师体育课 体育教学能力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掌握运动技术是幼师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心理品质的信息传递的一个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过程。体育课的教、学、练、认知的进行,技术的提高,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法的选择,练习的强度和负荷,学生的情绪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个性是否得到体现等都影响着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年幼师体育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教好幼师体育课,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大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练习的兴趣,让学生的锻炼欲望得以满足;其次,根据学生体质的不同,结合体育器材跟练习场地,在一定的范围内,由教师指导进行有秩序的练习;再次,根据幼师体育具有“双重任务”的特点,加强“角色转换”练习,提高幼师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一、合理组织体育教学
(一)明确目标、任务。教师在备课时要以新课程理念和理论为指导思想,熟知教学内容和学情,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具体可行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向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所投入。
(二)进行优化组合。根据区别对待原则,把体质和技能情况不同的按好、中、差搭配进行分组练习,起到带动学习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欲望。
(三)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为主要任务。在教学中将集体练习、小组练习、个别练习结合起来,将上肢锻炼、下肢锻炼和躯干锻炼结合起来,将灵活性和协调性练习结合起来,根据不同项目特点进行多种多样的练习,将使学生不仅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而且身体机能得以提高,促进幼师生正常发育,健康成长。
(四)进行小组设计。由教师来制定任务目标,练习小组可以选择相应的项目,可以利用自编自练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二、根据幼师生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幼师生都是女生,受生理因素影响,以及生活环境、教育条件的不同,身体素质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以往体育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个体化因素的存在,偏重于技能教学,加上女学生大多锻炼不十分主动,体育意识淡漠,没有自锻的习惯和方法,所以体育活动较被动,因此教学时首先向学生讲解清楚这个年龄阶段生理变化规律以及身体发生的变化,使学生正确认识一些生理现象,正确认识科学的体育活动在她们成长中的作用,帮助她们树立信心,发挥学习潜力,从而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受生理心理和专业实践课影响,幼师生的柔韧性、灵活性较好,力量性较差,喜欢集体性活动、趣味性活动、游戏性活动和优美、舒展性动作,因此,教学设计时一方面根据幼师体育大纲,结合学生特点选择好教学内容,制定好教学计划,另一方面,要根据运动项目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创新教学方法,避免单调、枯燥的体能训练,使学生失去兴趣。比如,体育课的准备阶段,尽量避免千篇一律的慢跑——徒手操,可选择游戏、跳绳、踢毽子或者跳一跳健身操等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对于速度跑项目,除采用常规的速度训练方法外,可采用接力游戏形式进行;耐力跑是女生最怕的活动,教学时除了理论的讲解,向学生阐明耐力跑的作用外,教学时可利用校内外自然地形,进行绕物,越过,钻过障碍等形式进行,也可采用健身操的跑跳组合(音乐伴奏),使学生在练习中不觉得烦躁和疲劳,又提高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设计一个故事情景,学生都是情景中的不同角色,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完成耐力跑的练习,既有趣练习效果又好;对于力量性项目,除了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外,还可采用改变投掷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创设情境,达到更佳的锻炼效果。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成功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进行学习,变填鸭式为启发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真正变为学习的主体。
四、提高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体育教师是以体育为载体,以运动为手段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工作者。首先,体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情绪饱满的投入教学,只有爱岗才能敬业。其次,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在思想、业务方面的水平,以精湛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和独有的个性魅力赢得学生,充分认识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深对体育教育的功能、目的、和意义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责任感。
五、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要勤于学习,要让自己的经验不断的在工作中积累,而后也要勤于思考,要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思想,要让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实践的工作中得以不丰富,从而达到创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热爱,使体育课上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彭代斌.幼师生体育职业能力培养初探[J].体育之友,2007.3.
[2]李捷.论如何上好幼儿师范学校体育课[J].科技信息,2012,(3).
[3]王标.对幼儿师范专业女生体育课教学方法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9,(7).
[4]王润芳.山西省幼儿师范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简述[J].科学之友,2010,(6)
[5]杨平.江苏省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