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学习过程中重视学习潜能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gzon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其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摄取者和加工者,以自身的力量去主动作用于教师所教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自己的潜能,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注重层次,全面参与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要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获得教学的成功,必须正确对待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进行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首先应该考虑如何能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使之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感官协调,实现参与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由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教具和学具,配以先进的电教手段,并调动眼、口、手、脑、耳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学到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不仅弥补了语言表达不清、不易操作的弊端,更能利用形象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动静结合的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之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屏幕的演示,学生对长方体面的特点中关于“有的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这一难点很容易理释;从长、宽、高三条棱的分别平行推移的动态演示中,发现相对的棱平行且长度相等。多媒体的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的特点,可帮助学生们建立起空间观念,启动其思维。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沉浸在一种兴趣盎然的状态,学习效率大为提高。
  重视反馈,深化参与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而什么是真正意义的参与呢?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参与,不仅是课堂教学中多呈现出的动口、动手、做游戏等热闹的场面,而更应该注重通过“外在的动”引发“内里的动”——思维。当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沉浸在静静的思考中,那种皱眉思索、歪着头思考的“静思”神态,不正是“内在的动”吗?这种内动、外动的多角度融合,也是参与质量深层次体现的一种表现。这时,学生的思维正处在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所以教师要注意思维信息的反馈,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内化。
  展现思维过程,促使参与的深入 思维具有广阔性,由于年龄、生活经验、思维特点的差异,学生对所学知识可能理解,也可能停留在不理解或认识不明确的程度。教师如何了解这一现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化其学习的知识,进行积极有序地思考呢?那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展现其思维的过程,教师随时针对他的思维方向进行调控,引导他们的思维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清晰的思维、流畅的表达,是教师所希望的。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学生思维受阻、思维呈现错误的环节处理。例如:在教学“倍数和因素”时,笔者让学生自学因素、倍数的意义,汇报自己的收获或不懂之处。一个学生说:“我学会了因素、倍数的意义。”教师及时发问:“你能举例说明吗?”他举例“0.4÷0.2=2,0.4是0.2的倍数。这时,笔者没有急于指出他的错误,而是提醒他:“倍数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他马上意识到“只有在整除的前提条件下,才能产生因素、倍数”,于是立刻改正。可以说,在学生思维受阻的一刻,教师及时给予点拨,启发诱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思维能力的品质。有时,学生思维的方向是完全错误的,教师应问一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其他同学能帮助他吗?”然后,请学生自己加以改正,牵引其回到正确的思维轨道,掌握思考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时机,启发诱导,使学生经历一个复现知识、进行再发现再创造的智力活动,明确思维的目标,实现参与从形式到内涵上的真正转化。
  注重全课的总结,升华参与的效果 课堂教学总结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由教师用简洁的、清晰的语言作概括的表述。这从表面上看,省时高效,而其恰恰忽略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始至终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学习过程没有进行回顾、分析的机会,对自己的参与没有作出评价总结;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真正获得。因此,教师需要把课堂总结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在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归纳、综合、概括的同时,悟出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减少盲目性,掌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自主学习,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在北京市通州区东南部,有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学校。该校占地174466平方米,校园内绿草如茵,环境优雅,现代化教育设施完备,是通州区具有一流办学条件的农村中心小学——北京市通州区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对当前的学生教育来说尤为关键,本文通过课堂前,教师搜集资料设计问题;课堂上,教师巧设情境提出问题;课堂后,教师深入思考总结问题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到对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问题设计。  关键词:思想品德 问题设计 高效课堂  思想品德课堂是在学生时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做人处事最重要的一处教育基地。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将课堂教育由以前的以教师为主,以课本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变为以教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这是语文教育的特点,对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至关重要。人文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伟大教育,语文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底蕴,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