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途径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iye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要以阅读长知识,以阅读增智慧,以阅读促养成,以阅读树理想,以阅读育人格,让阅读成为校园最靓丽的风景,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校园文化;图书室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4-0187-01
  “一本书,一次光合作用。”一次阅读,就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阅读,就是一次智慧的成长;一次阅读,就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校园是阅读最好的场所,学生时代是阅读最好的黄金期。因此,学校开展了以“书香润泽校园,阅读伴我成长”为主题的阅读活动,致力于创建“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书香校园,以读书长知识,以读书增智慧,以读书促养成,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育人格,让阅读成为校园最靓丽的风景。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以阅读促成长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要让真正的阳光住在心里,让学生在书香中茁壮成长。
  (一)顶层设计方案。方案是活动的行动纲领。阅读活动方案首先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以课程标准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引领。其次,方案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作为出发点。学校图书室对各年级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制作了一份《学生阅读现状调查表》,并把调查结果形成调查报告。同时,学校还组织各年级学生座谈会。座谈会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书目、數量等情况。
  (二)以活动促阅读,以阅读促成长。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以活动促阅读,以阅读促成长。为了让阅读方案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学生的阅读活动努力做到“四定二查”。
  “四定”为定时间、定书目、定数量、定方法。首先是定阅读时间,学校为了学生有阅读时间的保障,规定了“每日半小时大阅读”的时间。又规定星期六、日及寒暑假的阅读时间。其次是定阅读书目。学生阅读书目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课标书目 教师推荐书目 学生推荐书目。再次是定阅读数量。阅读活动不能成为学生的学业负担,而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平台。定每个学期的阅读数量,并不是采取“一刀切”的形式,而是定一个基数。最后是定阅读方法。每个种类的书都有其阅读的方法,有的需要精读,有的只要略读,有的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由一本书到一类书阅读方法的指导尤其重要。“二查”是指阅读小组自查、教师抽查。每个班级成立阅读小组,每个星期由阅读小组长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及阅读情况,并记录在“小组阅读卡”上。教师每个星期抽查各阅读小组的阅读情况,并按照方案进行激励性评价。
  二、书卷多情似故人,以阅读润心灵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学校把阅读与德育工作相结合起来。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自我教育,德育的目标是让一个人拥有善良高贵的灵魂。要拥有高贵的灵魂,就从快乐阅读和自主阅读入手。学校图书室设立了家长定期开放日,提倡学生和家长同读一本书、读同一本书亲子活动,以营造良好阅读氛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丰富的阅读活动润泽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成为自我教育者。
  (一)挖掘书籍德育因素
  深入挖掘书籍中的德育因素,让德育之花在阅读中绽放。活动提倡“不走弯路,读最好最重要的书”。首先是《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等红色经典的书籍,这些红色经典阅读,弘扬红色文化,倡导红色精神,继承“红色基因”。其次是《傅雷家书》等价值观引领的书籍。
  (二)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
  学校立体式打造书香校园,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努力营造典雅优美的阅读环境。首先学校为学生阅读创设大环境。学校建设整齐、优美、舒适的阅览室,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图书流动站等。其次,学校图书室定期更新“推荐一本好书”海报。最后是充分发挥文学社团的作用,以学校文学社作为阅读活动的窗口与平台。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以阅读提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读书活动既涵养学生性情,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学校从多个角度、多条途径开展读书活动。
  学校通过比赛、讲座等途径,促进学生阅读。首先是读书笔记展评。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举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优秀读书笔记评选,再以年级为单位举行学期优秀读书笔记展评。展评活动设置一、二、三等奖。其次是读书征文比赛。读书征文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力争人人参与到比赛中。经过评选,设置相应的奖项,以奖励学生。并把优秀读书征文作品发表在《五叶草》上。再次是阅读竞赛。学校各年级语文备课组制定阅读竞赛方案,根据各年级的阅读情况举行阅读竞赛。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身心的光合作用。”学生通往书香的每一小步,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成长。学校积极探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视野,陶冶性情、砥砺意志、滋养心灵、成长生命,为学生涂好绝美的精神底色。“书香润泽校园,阅读伴我成长”为主题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校园最靓丽的风景。
其他文献
摘要 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目的是在安全、有序的前提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合理加以运用,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体育教师应该正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要把这种安全意识教育落实到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成功的教学案例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让体育教学走向成功。  关键词 安全教育;体育课教学;预防;运用  中图分类号:X925,D917.6,D924.13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整个社会的教育模式和风气引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该注重教育,创新教育的方式,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师发挥辅助引导的作用,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很多人认为初中语文教学死板、枯燥,课堂教学对成绩提高毫无意义,但其实,初中语文教育对提高成绩和增强理解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高效性的
摘 要農村初中教学工作的展开需要考虑到合理的学生分布以及管理状况,因此采用寄宿制的管理方法属于较为普遍的状态,既能够平均分配教育资源,同时也让九年义务教育有了更大的普及度,但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管理工作上,除了保证学生的日常作息以及学习生活之外,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也应该有所关注,大部分农村寄宿制学生面临的是初次离家以及父母不在身边带来的寂寞和陌生感,如果缺乏有效疏通将导致学生心理状态逐渐劣化,影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要求教师采取不同手段来展开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鉴于此,笔者从问题情境、探究过程、上机实践和生活应用等四个方面来展开教学,促进班级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有效发展,使每个人从课堂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2,R857.3,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由于高中化学知识相比较其他课程来说更加的复杂和困难,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高中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是缺乏兴致的。而在教学中引入情境化教学,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死记硬背。为此,本文从情境化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优势出发,积极寻求并探索适应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授课方法。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高中化学;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
摘 要绘本是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阅读素材,这种绘本形式不同于一般的教材,绘本中的插图更丰富,文字更加生动有趣。因此,本文就笔者自身教学经验,以小学语文为载体,对农村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技巧的有效探索这一问题进行一番个人观点的说明与阐述。  关键词绘本阅读;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法;图文结合法;以读促写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174-01 
摘 要在小学阶段,课前进行预习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既可以打造高效的课堂,又可以使学生掌握自学本领,促进学生发展。预习是合理的抢跑,但是预习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课前读书。教会学生掌握预习方法,通过预习,使学生更加灵动,使课堂更加高效起来。  关键词 预习;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5-0190-01  什么叫“预习”?《现代汉语词典》对预
摘 要课堂导入是一节课堂开始的前奏,虽然其只占据课堂的短短几分钟,但其产生的作用却能影响整节课堂。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让学生将注意力从课间转移至课堂,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也能投入自身的更多思考,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方案,充分考虑其趣味性,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為课堂教学打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
摘 要数学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在社会中被各个工作领域所应用。同时它作为小学教学过程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在教育领域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教学背景下,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提高教学实效成为了现阶段从教者重点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数学作为老师重点培育的科目,需要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数
摘 要 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较弱,因此对抽象科学原理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开展科学教学工作时,应该依托生活事物展开,基于兴趣视角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体验科学的神奇魅力,从而逐渐从生活现象中归纳出科学原理,实现科学理论、原理的吸收以及引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借助科学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实验教学,逐步培育学生的科学实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