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体验,在探索中成长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w4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孩子举行成人礼的时期,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具有较好的效果。综合实践课程是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开展的实践探究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并培养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加强对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储备,是帮助学生整合学到知识,发展自身科学意识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就将结合我校四年级学生开展的“十岁成长礼”这一主题实践课程,探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希望能为一线教师提供一点参考建议。
  关键词:综合实践 探究活动 成长发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5.072
  本学年我校开展了“十岁成长礼”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校四年级教师在这期间有效地结合了这一教育契机,结合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行的传统文化且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提高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指导策略,以小组个人以及集体的形式开展了主题为“重温耕读传家,收获幸福成长”的传统生活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针对目前许多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书呆子较多的现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加强了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认知以及理解,与素质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内容不谋而合。
  一、活动形式
  《礼记》中明确提出:人生十年曰幼,学。在古代,人们十岁便会举行成长礼,用来表明孩子们已经踏入人生第一个十年,这一重要的成长发展节点,因此在我校学生十岁这一时期为学生举办一场成长礼,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及教育价值。在我校开展的“十岁成长礼”这一主题活动之下,四年级的学生家长及教师举行了“重温耕读传家,收获幸福成长”这一主题成长礼活动,为孩子们成长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当中,我们带领四年级全体学生集体前往半樸园,在充满意境的环境当中,感受到国学礼仪的韵味,由六位军人叔叔作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带隊教官,让学生们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充满了期待,也为本次实践活动严明的纪律以及有效的组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当中,为学生准备了制作宁波特色美食年糕、自己制作午餐以及体验扎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环节。在具体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多个活动内容,自由的组成综合实践小组,小组通常由5到10名学生组成,小组的组长由学生自己民主选举产生,并有具有一定指导经验的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军人教官等作为指导教师。例如在制作年糕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当中,学生就通过自行组队,部分学生打年糕,一部分学生揉年糕,一部分学生将打完的年糕做成年糕饺,一部分学生探究“年年糕”的丰富寓意,整个过程都在教师的指导下,井然有序地开展。在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相互之间的共同合作,共同完成相应的综合实践任务目标,使得小组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帮助学生培养一个更加健全完善的人格,以及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活动过程
  1.明确探究问题
  在这一阶段当中,教师需要重视帮助学生找到在综合实践活动当中,学生有兴趣解决的问题,以及明确综合实践的具体任务。因为十岁的学生普遍对于生活经验储备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单独完成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当中的活动内容,这时就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经验,找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并且具备一定探究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例如,教师就可以以生活当中人们常穿的扎染布为特点,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了解扎染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成立一个探究型的综合实践小组,方便去发现开展过程当中自己存在的疑惑,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学生也可以主动求助现场的指导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军人叔叔,为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究过程,提供一定的帮助,或者请他们共同参与到扎染活动的探究过程当中,让学生在十岁这一人生节点得到成长。
  2.尝试解决问题
  在学生都明确了自己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探究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并解决自己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以及探究过程的深入体验,有效在这一过程当中得到感性认知,从而对传统农耕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知,进一步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在扎染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开始并不能够迅速的了解扎染的具体过程,以及每个步骤的重要价值,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家长以及现场的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介入,可以邀请家长带领学生观看不同的扎染成品,为学生解释具体的扎染步骤,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际的动手操作进行扎染作品的制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奇思妙想,创作个性化的扎染手帕,让学生在十岁这一人生节点得到成长。
  3.成果的总结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后,学生需要将自己的实践探究过程以及取得的收获进行综合整理,并通过产品的方式进行呈现。由于十岁的学生通过书面进行表达的能力较弱,因此最终的成果通常可以通过实物作品或者是图片进行展现。在扎染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归纳过程当中,每个小组都可以选择不同的产品来展现自己的收获。例如学生可以展示自己扎染的个性化作品,来展现自己在这一过程当中学会的扎染技能,或者是通过汇报自己了解的扎染历史,以及扎染特点,来展示自己在这一过程当中了解的传统农耕文化。学生必须从始至终的完成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进一步能够达到综合实践活动预设的培养目标,但如果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全力以赴仍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教师也应当给予一定的鼓励。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1.评价原则
  首先,教师必须正面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评价,更加重视发现并表扬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潜力以及一些优点,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每一个具有创意性的想法,以及具体的实践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对综合实践探究过程保持较为积极的态度,能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对于传统农耕文化的了解。其次,教师需要重视,对于探究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是否亲自参与实践,学生的情感体验状况,以及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来对探究过程进行优化改进。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最好不要通过具体的数值,来为学生探究过程进行量化的评价。
  2.评价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内容,首先是学生在探究过程当中的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以及是否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例如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的探究活动当中,能否主动对组员提供帮助,或者是主动寻求他人对自己的探究过程给予帮助,是否能够主动地听取伙伴的意见,以及学生是否能够针对探究内容进行观察思考,制定相应的探究计划,完成相应的探究任务等。
  3.评价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形式,应当注重多元化的特点,进行评价的人员可以是指导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家长甚至可以是学生。教师的评价主要是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探究过程当中的进一步在探究过程当中突出的表现;学生自己的评价则更多的能够体现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探究过程当中的收获,例如学生学会了什么、学生了解了什么方法、学生在探究过程当中有什么收获等;而学生的互评以及学生家长的评价则更能够反映学生在一些方面的进步,一些学生原来较为腼腆,而在本次探究活动当中,能够主动地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
  综上所述,通过在十岁成长礼这一主题活动下,为我校四年级学生开展主题为“重温耕读传家,收获幸福成长”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等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实践活动当中,学生通过亲近传统农耕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了学生对于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小函《基于STEM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探索》,《科技风》2021年第8期。
  [2] 刘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弘扬传统文化的研究》,《基础教育论坛》2021年第4期。
  [3] 朱迪忠《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年第24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之中,受到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造成历史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在实际教学之下很难引导学生走进新颖的教学课堂之中,体会历史学习的乐趣和魅力所在,造成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的降低。因此本文分析研究,在新课改教学教育理念之下,如果通过新型教学模式的设计,实际提升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并吸引学生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之中,强化学生历史思维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型教学模式
摘 要:快乐教学法的主要阐述形式,是以情知交融为主要核心依托的新型教学方法。其中将快乐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时,主要是借助游戏活动、实践表演、趣味性教学语言、肢体语言动作、实际案例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进而实现学中乐、乐中学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合理应用快乐教学法,来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呢?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应用方法  DOI:10
摘 要:传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承担起来的任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不代表一味的守旧,而是要与时俱进,做好适当的创新。在现代社会,可以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初中教育工作相整合,为传统文化提供新的发展载体。基于这一前提,本文将立足于初中历史课堂,对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
摘 要:课堂提问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程改革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重要方式。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问题设置不仅有利于增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够引领课堂节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问题设置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课堂提问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水平,进而打造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道德
摘 要: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导者,其对于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影响都十分重要,因此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做好文化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激励策略对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提升进行简要解析。  关键词:激励策略 班主任 德育工作 有效提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5.06
摘 要:现阶段小学教师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需要改变。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微课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增强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还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科目的热爱,对学生良好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微课 核心素质 课堂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5.035  在当今社会下,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日益发达。物质上已经无法
摘 要: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成效不理想,学校、教师、家长有责任创造条件唤醒学生认真学习课程的意识;课任教师要努力探索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课程学习方法,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学生课堂教学视野,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意识 学习方法 课堂主体 教学视野  DOI:10.12241/j.issn.100
摘 要: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学习历史除了要让学生积累基本的人文知识以外,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自身肩负的文化传承和弘扬职责,增强文化自信,从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奠定基础。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文化自信 教学实践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5.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情境教学法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语文是一门依赖语境与情境展开的学科,培养学生语言感知与情感代入能力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语文能力也是学生在中学阶段进行各个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和能动性非常重要。情境教学法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摘 要:图画是初中历史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在历史教材中加入了许多图画内容,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中的图画,发现图画的隐藏功能,再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创新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历史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图画 初中历史 功能及运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5.054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仅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