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蟹一二三四五

来源 :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吃大闸蟹的季节。蟹有河蟹、海蟹、湖蟹之分,是营养丰富的食物。蟹肉中含15%左右的蛋白质,并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尤以钙、磷、铁和维生素A含量为优。蟹除作为美食外,还有一定的食疗作用。但营养学专家认为,在享受蟹肉美味的同时,还需注意吃蟹的安全与卫生。这里归结为吃蟹“一二三四五”。
  
  一要:
  煮透了再吃。由于河蟹生活在湖、河中,蟹体常被肺吸虫等寄生虫感染,所以在食前应先洗净,再放在已煮沸的笼屉或蒸锅内蒸煮半小时,以确保细菌、寄生虫等彻底杀灭。同时宜与姜末、醋同吃,既可增加蟹肉的鲜美味道,又有去寒、助消化的作用。
  有吃醉蟹、炝蟹的习惯的人,这里给你提个醒:这种吃法很不卫生。在医学上,70%的浓度酒精具有杀菌的能力,可用于皮肤等消毒。而醉蟹、炝蟹所使用的白酒,其酒精浓度含量仅为50%~60%,并不具备杀菌能力,更无法消灭深藏在蟹体内部的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所以,蟹一定要煮透了再吃。
  
  二不:
  1.不吃死蟹。河蟹主要以水生动物尸体等为食,因此消化道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致病菌和有毒物质。活蟹消化道的屏障能力较强,可将这些病菌等局限于胃肠道中。但蟹死亡后,这些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并可扩散至蟹的其他部位,使蟹肉中的氨基酸等分解而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及毒素,食用后会造成身体不适,极易引起食物中毒,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2.不与柿子同食。因柿子中含鞣酸,蟹肉富含蛋白,两者相遇可凝固为鞣酸蛋白,食之不易消化,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现象;蟹与花生仁也不宜同食,因为花生仁的脂肪含量高达45%,油腻之物遇凉的食物易致腹泻。此外,蟹与泥鳅以及香瓜等也不宜同时食用。
  
  三洗:
  1.浸。将蟹放在缸、盆或大锅内,用淡盐水浸泡半小时左右,使之吐尽腹中污物。
  2.刷。用旧牙刷将蟹腹、螯、肢脚的每一处于水中充分刷干净。刷螯上绒毛时,用左手捏住背壳,并让蟹的双螯,触及盆的边缘,使之夹住盆边,同时轻轻拉住,就可以顺利地用牙刷蘸水将绒毛刷净。
   3.出粪。用左手捏住背壳,用右手将螃蟹的一只螯(如左螯)捏拢并揿到蟹口左侧,随即用左手食指压住,再将右螯如法处理,用左手大拇指压住。此时,用右手指甲将蟹脐盖从脐尖翻出,就可看见附着在蟹脐盖上的直肠中有一段黑色的东西,这就是蟹粪,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提住蟹脐盖根部向脐尖推挤,即可将蟹粪挤出,并趁其盖未闭合时,再浸入水中用牙刷将脐口的污物洗涮干净。
  
  四除:
  1.除蟹鳃。蟹鳃俗称棉絮,长在蟹体两侧,形如眉毛,呈条状排列,是蟹的呼吸器官,一般染有病菌和污物,吃时应先将之除去。
  2.除蟹胃。通常讲的“蟹和尚”,位于蟹壳前半部,紧连蟹嘴;与蟹黄混在一起,形如三角形小包,其内有大量污泥、病菌,吃蟹时应除去。
  3.除蟹心。位于蟹黄或蟹油中间,紧贴蟹胃,呈三角形,吃时应细心地把它除去。
  4.除蟹肠。于蟹脐中间,呈条状,其内脏有黑色污泥和病菌,在清洗或吃时应把它除去。
  
  五不宜:
  1.肝炎患者不宜食螃蟹。肝炎病人由于胃粘膜水肿、胆汁分泌失常、消化机能减退,而蟹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易吸收,易使食物滞留肠道中腐败,往往造成消化不良和腹胀、恶心、呕吐,甚至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加剧病情。
   2.心血管病人不宜吃螃蟹。螃蟹含胆固醇较高,每100克蟹肉和蟹黄中,分别含235毫克与460毫克。冠心病、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的患者,食用这类食物,会引致胆固醇增高,加重心血管病的发展,因而应少吃或不吃螃蟹(尤其是蟹黄)。
   3.过敏体质的人不宜吃螃蟹。因为此类人吃蟹后,蟹体中特异蛋白通过肠壁进入肌体而发生过敏反应,产生大量组织胺等,容易引起胃肠等平滑肌痉挛、血管性水肿,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的还会引起荨麻疹或哮喘。此外,患有皮炎、湿疹、癣病以及疮毒等皮肤病的人也要慎食,因为吃蟹可促使病情恶化。
  4.患有胆道疾病的人不宜吃螃蟹。胆囊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多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食蟹易使病情复发或加重。
  5.孕妇宜少吃或不吃螃蟹。因蟹有散血的作用,孕妇食后易产生流产等后果。中医认为,某些水产品有活血软坚的作用,食用后对早期妊娠会造成出血、流产。螃蟹虽然味道鲜美,但其性寒凉,有活血祛淤之功,故食之对孕妇不利。
其他文献
人过40岁,由于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和衰退,使得血液的浓度和粘稠度增高,红细胞的聚集性和凝固性增强,从而造成血液的流动性和分散性降低,由此导致胸闷、气短、心慌、眩晕以及疲倦乏力、记忆力减退等机体异常。有时,晚上刚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不多时,却打起了呼噜,并且嘴唇、舌体也出现深暗、发紫的颜色。这就是中医认为的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淤滞之症,临床上称为“血瘀”现象,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形成血瘀的主要原因是血液
期刊
问:半年前,我生了个大胖儿子,孩子的降临给一家人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有了小宝宝后,我采用口服避孕药避孕。不料,药的效果虽好,但我的感觉却很差,每次服药除了常有头晕、头痛的症状外,还整天恶心、想吐,总之是浑身不适。最要命的是我对做爱越来越没“性”趣。请问,避孕药是否会败“性”?  答:口服避孕药避孕由于简单、方便、无痛,效果又比较理想,故受到许多育龄女性的青睐。避孕药的机理虽比较复杂,但主要是通过改变
期刊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看近物时间一久,就觉得眼前模糊。较长时间低头写字、看书读报后,抬头望远,不能马上看清物体,并感到眼前昏暗,需稍停一会儿或用手轻按几下眼眶,视觉才能恢复如常,有的人长时间近距离看东西,会有眼睛酸胀、隐痛等眼疲劳感。这几种逐渐发生的视力障碍,就是人们所称的老花眼。那么,平时应该怎样呵护眼睛,延迟“老视”的发生呢?    化解对策    1.眨眼 经常眨眼不会影响阅读,但能使眼球
期刊
生活中的医学小心“不响的噪声”危害健康  噪声对健康有影响,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一旦住所周围出现噪声源,几乎每个人都会去向有关部门反应,以期解决问题。但是,你可曾想到,一些频率低、听起来不响的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更甚。来看看《广州日报》近期的相关报道吧。    《康复》提示:  1.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低频噪声就已经悄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当时一些开设在居民区的卡拉OK厅和迪斯科舞厅生意兴隆
期刊
典型的情绪流动图,每天在不同的地点以各种形式上演:赶着上班的焦躁;遭遇领导的迁怒;完不成工作的烦恼;从天而降的喜悦;久别重逢的激动......人有七情六欲,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可在情绪上有所反映,但无论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一旦过度必然会导致身心的不适。    病例1    某日,年近60的许老太和股友们兴冲冲地步入证券大厅。随着股市行情的涨落,她的情绪剧烈波动。10点左右,老太感到剧烈头疼,股友们
期刊
最近,程燕总感觉眼睛不舒服,就把妈妈得眼病时用的眼药水拿来滴,当时感觉有效,又买来一瓶继续使用。点了两周的眼药水后,双眼却痛得更厉害了,而且视力模糊,不停地流泪。家人忙把她送进医院,经过诊断,才知道她使用可的松眼药水,而患了青光眼。在生活中,类似程燕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每当感到眼睛不舒服时,就自己点些眼药水,甚至把眼药水当成眼睛日常滋润的  保养用品使用。  殊不知,在临床上,因滥用眼药水而使眼睛
期刊
这是一位16岁女孩的自诉:  我迷上了言情小说。从3年前我看第一本台湾作家席娟的《上错花轿选错郎》开始,几年间看了至少不下50本,而且越看越想看,甚至把表姐家里琼瑶、亦舒、岑凯伦等一批早期言情作家的作品给挖掘出来,经常偷偷地在夜里看,好几次让妈妈发现,把小说给没收了。  慢慢地,我为书中的爱情故事着了迷,进而编造自己的故事,想象着自己成了漂亮的女主人公,并被英俊的男孩追求着......  可是,现
期刊
小静今年已经12岁了,可还像个小孩子,一看到狗就紧张不已,会马上往爸爸怀里钻。一定要父亲紧紧地搂着她才能安静下来。    祸起父母争吵    那年小静刚刚6岁,还在幼儿园大班和小伙伴们无忧无虑地玩耍着。每天放学,都是爸爸到幼儿园来接,可那天来的却是妈妈,还带着满脸的泪痕。孩子觉得很诧异,就问:“妈妈,爸爸呢?他怎么不来接我?他还说今天带我去动物园呢。”听到女儿的话,看着她天真无邪的小脸,母亲的心都
期刊
秋天的燥邪更易伤阴血,妇女若感受燥邪,易出现闭经、月经错后、经量少、产后虚弱、奶水不足、更年期综合症等。女性在秋季进行药品调补,有益于青春期、哺乳期、更年期的健康。  青春期 女子由于丘脑下部和垂体的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秋季若不注意食疗保健,容易引起功能失调性月经紊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或经期长短不一,流血量异常。  在期间,饮食的原则为:饮食要有规律,避免延误用餐或饥饱不均;保持充足
期刊
缘不是说来就来的,婚也不是说离就能离的。于是,日子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过着,哪怕心有不甘,哪怕情已不再,宁愿维持,也懒得离婚。  我们已习惯了现有的一切,没有感情了,也懒得离婚。  主诉:金米拉,35岁,婚龄七年  那天是个狂热的夏日午后,房间里的空调坏了,客厅里沉闷烦热。我坐在窗口,却依然感觉不到一丝的风,头发被汗水粘成一缕缕的。我的头就被默揽在怀里,他胸脯上的汗水淌在我的脸上,留下了一股咸咸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