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中国印记”写作指导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olution_j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20年11月10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万米级海试;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升空;12月4日,嫦娥五号从月球上起飞,实现了中国人第一次地外天体的起飞;“九章”量子计算机研发成功;中國自主研发的世界上最大、参数最高、最先进的“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装置首次放电。这一个个激动时刻,一座座科技高峰,一个个创新前沿,凝聚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奋斗和勠力创新。近年来,从海洋深处到世界最高峰,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从地球到太空……哪里没有中国人留下的印记?中国人民正在用驰而不息的奋斗和探索一步步交出自己的答卷,世界将留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印记。
  “中国印记”对我们个人、国家、民族和世界以及时代影响巨大,阅读材料后,你从“中国印记”中感受到了什么?又有着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某杂志社举行“中国印记·中国宣言”的座谈会,邀请你担任嘉宾并致辞。
  ②某中学拟举办以“中国印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
  ③向海外民众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中国印记”的认识与思考。
  写作指导
  材料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印记,第二部分明确地提出写作的任务。精准审题,要注意:1.准确地理解概念。在这则材料里,“中国印记”主要指的是中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这个可以由题目中材料的举例(上天、下海、核聚变)以及材料本身的概括性词语(科技高峰)得到,所以在论述和举例的时候也要注意到这一点。2.立意的选取要注意第二部分中的提示语:“中国印记”对我们个人、国家、民族和世界以及时代影响巨大。3.强烈的任务意识。在紧扣着材料和“中国印记”对个人、国家、民族和世界乃至时代影响巨大的前提下去谈对“中国印记”的感受。
  素材及化用
  强力素材一
  2020年11月24日,我国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正式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随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其官方推特账号上对中国航天取得的新突破发表了言论:随着嫦娥五号的发射升空,中国开始努力加入美国和前苏联获取月面样本的行列。我们希望中国和全球科学界分享中国探月工程所获的的数据,以增进我们对于月球的了解,就像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和阿尔忒弥斯计划所做的那样。
  化用例段:中国一直坚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推动世界发展方面也不遗余力。嫦娥五号探测器升天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之旅,NASA表达了希望分享数据,增加对月球的了解的愿望。我们中国的探月工程一直在向全世界敞开合作的大门,中国国家航天局也表示,愿与各国航天机构、空间科学研究机构和空间探索爱好者携手合作,共同探索太空奥秘。这是中国印记的辐射力,也是中国印记造福世界的体现。
  强力素材二
  中国空间探测器的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叶培建,研发出空间探测器。他从小立志航空报国,高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航天专业。在海外学习归来后,更是义不容辞地投身到国家的航天事业中去。他提出要到月球的背面去,带领着中国航天团队积极进取、奋进创新,登上了一个个航天新高峰。
  化用例段:中国印记的接续奋斗和勠力创新精神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叶培建深耕太空探测,带领团队开拓创新,登上月球背面,在让世界惊叹的同时也给年轻人上了关于奋斗与创新、爱国和民族自信的一课。
其他文献
王开岭说:“人不能给自己造一座山。”因为人的潜力许多时候取决于我们自己,而非完全受制于现实的限制。我们为自身所渴望所信仰的事物付出的努力,往往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记得看过一个漫画,画中的人举起了他原先无能为力的石头,并非因为外界条件有所改变,这件事情在物理学意义上仍是同样的困难,或者说是同样的简单。但人对事物的定义有所变化,那不再是对人来说无所谓的一件客观造物,而是有所希冀的一个追求。因而我们自
2021年6月1日,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洪治纲早上刚到办公室,看到了门缝里塞着一封信,通篇文言文,约1200字,打印在一张纸上。从信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医学院学生写的,医学系学生要转中文系。洪院长面对这封信,表示“慨叹”。洪教授表示,按照杭州师范大学规定,每年临近学期末,允许大一同学转专业。其实每年转专业的时候,其他院系来报考人文学院的,都有不少,少则一百多,多则二百多。其中,报考中文师范
捷克斯洛伐克籍作家米兰·昆德拉写过一本书《笑忘录》,书中有个有意思的情节。  有一对母子,儿子名叫卡莱尔,他们家里有一个果园,里面种了很多梨树。有一年八月,果园里的梨子快要成熟了。母亲事先邀请了一个药剂师朋友,让他过一段时间到果园里采摘梨子。可是突然有一天夜里,周边大国的坦克侵入了他们的国家。战争是如此令人震惊和恐慌,以至于很多人都顾不上想其他事情。偏偏这个时候,母亲心生抱怨,说药剂师居然不遵守约
看过他的故事,很多网友“泪目”了。尤其这样一幅画面堪比“催泪弹”——卢永根家中摆设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破旧的木沙发,老式电视,铁架子床锈迹斑斑;去过他家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印象,家徒四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个为科研奉献了一生的老人,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即便走到生命的尾声,所思所想,依然是发挥光和热!  其实,这样的“院士风范”我们并不少见。92岁的崔昆院士一件衬衫穿30多年,却
或许不久之后,我们就能重回熙熙攘攘的街道,大口呼吸校园香甜的空气,恢复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我最深切的愿望不是狂欢,而是一场与悲剧郑重的告别。  学会铭记伤痛,才有可能真正告别悲剧。这是《鼠疫》结尾时,里厄医生在人们狂欢之中的独白教会我们的。就如鼠疫杆菌仍蛰伏在家具中,如果灾难的源头不得到反思与关注,悲剧就会潜伏在人类的未来史册,随时给予我们沉重的一击。  因此,人类与悲剧的告别仪式从来不应止于狂欢抑
前不久,上海博物馆举办了特展夜场,2000个入场名额在15分钟内被抢光。特展当天,甚至出现了上千人冒雨排队进场的盛况。市民对夜间文化生活的热情,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跟白天相比,人们在夜间似乎“天然地”更加需要文化生活。中国古代便有多彩的夜间生活。创作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就直观地展示了古人设夜宴载歌行乐的风雅场面。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写了“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的日常生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今,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越来越便利的社交渠道、交易平台催生了各式各样的“代经济”现象:代购、代跑腿、代遛狗、代排队、代相亲……“代经济”层出不穷、花样繁多,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以上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第一段立足生活实际,叙述材料背景,列举了新技术催生的各
近日,成昆铁路5633/5634次列车上猪羊穿行的画面让很多人点赞。“前面让一让,猪猪羊羊要通过啦,走快点啦!”视频中,在火车座位之间,猪和羊有序通过,旁边有乘客还在帮忙拍一拍猪,让其快点通过。成昆铁路穿越茫茫大凉山,将曾经闭塞的土地与外界连通,而5633/5634次列车是专门的公益性“慢火车”。为适应老少边穷地区发展需要,铁路各部门将公益性“慢火车”打造成列车“乡村集贸市场”,开办车站“扶贫专柜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名叫索克曼的基督教牧师曾说:“当我们是少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宽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用并列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例文评析】  上官宇雯同学的作文题目借鉴了索克曼有关“勇气”与“宽容”的名言:“当我们是少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宽
成语故事:岿然不动  追根朔源:《淮南子·诠言训》:“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文本解读:得道的人就像山丘,巍然不动,而行路人将它作为目标来攀登。  岿然不动:意思是像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  名家运用:之后,雷电交加,整日在我的住宅附近盘旋,越来越阴沉,沉闷地——犹如在自己身体里,发出隆隆轰鸣,入幕时分,终于爆发了。正值白夜季节。风仿佛只想试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