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视角下的“动”与“静”表达艺术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i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独特视角,表达艺术,细读比较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牧场之国》是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作品,二者都是外国名家散文。统编教材将其集中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异域风情”主题下,可以说是尽显其妙。这种妙主要表现在同一单元内相邻的两篇外国游记散文,不仅可以体现共同的单元主题,而且还承载共同的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这一学习目标对接的是第三学段阅读教学“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叙事作品,……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说出自己的喜爱……向往等感受”的相关表述。只是在学习两篇作品时,围绕学习目标,教师须要引导学生借助比较,开展同中求异的阅读活动,抓住两篇课文描写的对象和表达方法,深入领悟作家在选择视角、聚焦对象、表达艺术等方面的特点,由此才能把握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两篇课文中所呈现的不同的艺术魅力。
  一、独特视角聚焦“动”与“静”
  移步换景是游记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所记景物就是游程的说明或注解,这样的游记走的是大众化的路子,也注定属于大众化的作品。《威尼斯的小艇》和《牧场之国》避开了大众化的写法,两位作家都选择独特视角来表达。作家在作品中体现的视角,通俗地说,就是看事物(问题)的角度,它取决于作家对观察对象的兴趣和关注点。
  1.显性看动态
  在《威尼斯的小艇》中,马克·吐温关注的是水城威尼斯的特色,他选择的独特视角是把威尼斯的小艇作为观察平台,在小艇的移动中感知水城威尼斯的异域风情。马克·吐温这么选择有着深层原因。其一,小艇地位独特。在水城威尼斯,小艇是人们出行离不开的工具,抓住了小艇也就能够有效观察威尼斯人的生活。其二,坐小艇的感觉独特。坐在船舱里有坐沙发一样舒适的感觉,“打开窗帘”,能够看到“两岸的古建筑”,很养眼,与其他小艇上的人“打招呼”,又养神,确实有妙不可言的感觉。其三,在小艇上看事物很刺激。这种刺激体现在看着小艇在来来往往的船只中做着“挤”“穿”“急转弯”等较危险的动作,担心的同时又有惊叹。在这里,观察视角与观察对象之间高度吻合。作者似乎不想借助图片对威尼斯作静态的了解,而只有快速行驶的小艇能够满足其将威尼斯人的动态生活场景一览无余的愿望。
  值得注意的是,与这样的视角有关的还有人称的选择。《威尼斯的小艇》中,“我们坐在船舱里”“我们的眼睛忙极了”,这些句子中出现的“我们”,体现了文章是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呈现的。“我”在小艇上用眼睛观察、用耳朵捕捉威尼斯的异域风情,“我”属于显性的观察者。
  2.隐性显静态
  在《牧场之国》中,卡雷尔-恰佩克关注的是牧场,最感兴趣的是牧场上的牲畜,他像一位观察者拿着望远镜在牧场上四处观察。他看到了牧场上的各种动物,这些动物在作者的笔下呈现出的是一种静态:黑白两色的花牛或低头专注吃草,或站立不动,仿佛在思考什么,牛犊本来是最乐意撒欢的,却“仪态端庄”,老牛则摆出家长的“无比威严”。成群的骏马更是原野的骄子,其“膘肥体壮”正是奔腾的动力,尽管“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但它们似乎更迷恋这自由王国,所以“飞驰到远方”只是一种臆想。还有“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这些通常需要人看管的牲畜群天生喜欢不停地走动,但是“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它们竟然能够“安闲地欣赏着”,似乎哪里都不想去了。作者选择这样独特的视角,显然是冲着牧场的静态来的,他要抓住的是这平静世界中的独特印象和独特风貌。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与这样的视角有关的人称选择。在《牧场之国》中,找不到“我(们)”这样的字眼,看上去可以归人第三人称表述,但“我”似乎就在牧场之中。细读文本,字里行间总能找到“我”的踪影,“极目远眺”“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狗不叫了……”,这些文字中与视觉有关的“眺”“见”和与听觉有关的“叫”,分明是“我”站在文字的背后来完成这些动作的。换言之,课文中的观察者像个隐身人,而隐身也是一种静态的体现。
  此外,视角的选择还与表达对象的确定有关系。无论是水城威尼斯,还是号称“水之国”“花之国”和“牧场之国”的荷兰,对游客而言,可看的东西很多,可以写进游记的内容也很多。但马克·吐温和卡雷尔·恰佩克都“只取一瓢饮”,一个聚焦威尼斯小艇的动态,一个关注牧场上牲畜群的静态。因为它们中的某些东西在偶然之间触动了作者的心弦,契合了作者心灵深处的美好情愫。其实,卡雷尔-恰佩克也到过并写过威尼斯,他的表述是“威尼斯最迷人的地方,只能用嗅覺和听觉来欣赏,那就是海湾的浓郁的咸味和附近沸腾的人声”,与马克·吐温的关注点区别很明显。由此可以看出,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都是作者“这一个”。
  经过对两篇课文表达视角的挖掘和分析可以看出,马克-吐温以移动的小艇为平台,在第一人称表达中动感十足,体现出强烈的主观意味,“我”的直接感受十分鲜明地呈现在文本中;卡雷尔·恰佩克选择以第三人称表达,客观意味明显,也比较适宜营造静态的印象,所以“我”一直处于隐性状态。
  二、艺术表达演绎“动”与“静”
  在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此处再次学习,在目标上显然属于螺旋式上升的层级。具体地说,就是在初步体会的基础上对其“表达效果”进行深入体会。这里的表达效果主要是指课文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方面所使用的语言能够带来明白流畅、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的表现力。
  1.动若脱兔的小艇
  《威尼斯的小艇》中最突出的动态描写聚焦于小艇的穿行。马克-吐温以“面”的形式呈现所见景色,穿过的是“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遇到的是“来往的船只”,看到的是“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多个画面切换,显示出快的意味。通过背景的变化来表现快毕竟还是一种间接的方法,加上背景所显示的空间很开阔,所以快的意味在一种慢推慢拉的镜头运用中就不是十分强烈了。当马克·吐温切换镜头聚焦船夫驾驶小艇时,先用“特别好”来评价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也是总写。接着用三个句子分写技术“特别好”的具体体现。首先,在船只很多的河面上“操纵自如”,体会“操纵自如”中的动态描写,须要关注的是,河面不像公路上有大量的标志线,车辆可以各行其道,船只在河面行驶没有固定的航道,互相碰撞也在所难免,但“操纵自如”体现的不仅是行船的平稳,而且是船夫的自信与技术的娴熟;“不管怎么拥挤”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左拐右拐”写的是小艇的动作,从中能够看出船夫善于寻找并抓住船与船之间的缝隙,一个“挤”字则突出了船夫行船的力大,能够充分利用船在水面浮动的特点从拥挤在一起的船中“挤”出一条通道。其次,遇到“极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此处的“极窄”是从比较远一些的地方看的效果,而“穿过”体现的是行船路线直、行船速度快,毕竟众多小艇在水面上不是静止的,“极窄”的空隙出现就属于一次机会,可能转瞬即逝,只有争分夺秒地“抢位”才能确保“穿过”的动作一气呵成。最后,作者对船夫高超的技术进行了总结,把小艇动若脱兔的快与“我”亲身经历的感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些是对小艇的动态描写,令人整体感觉快意当前,局部感受惊心动魄。   这样在总分结合、点面结合之中,动态描写与水城威尼斯的灵动、鲜活、旺盛的生命之美相得益彰。
  2.静如处子的牲畜群
  《牧场之国》中最突出的静态描写是对生活在草地上的牲畜群的关注。课文描写的对象是生活在牧场上的牲畜群,通常情况下,这些牲畜是一刻不停地在动着,因此有人就认定课文“通篇都是在写动态”,但细读文本就会发现,这样的观点明显有想当然的成分。且不说课文在描写牛群、马群、羊群、猪群、鸡群时没有出现通常表示动作的词句,单看课文中的表述,“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前一个“又”说明是汽笛声(伴随工业文明而来的噪声)才打破了这里的“寂静”;后一个“又”字加上“恢复”,突出没有了车船,这里一直会“平静”。再看作者的强调,“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那些成千上万的牲畜互相叫喊起来,此起彼伏,连成一片,任谁也无法叫停,但在这里,竟然任何一个动物都不出声了,最奇怪的是挂在牛脖子上的铃铛竟然“也没有响声”;与牲畜群相比,牧场上难得一见的人,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更是”是與牲畜群的静态比较而言的,“默默无言”则是整体的氛围。至于有人认为后文写到“狗不叫了”说明狗此前发出过叫声,完全可以理解成是车船的汽笛引发的习惯性刺激反应,“平静”才是牧场的原生态样貌。这些牧场上原本不停走动的牲畜群,在课文中呈现的竟然是静态的,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原来,作者以望远镜的视角看到牲畜有走动的情形,但这种走动与辽阔无垠的牧场大背景比起来,就处在一种原地不动一样的感觉中,牲畜群在作者的眼中悄然融为牧场草地的一部分,其走动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作者忽略了。
  此时此刻,作者所想的静美的境界笼罩着牧场上的一切,牲畜群“安闲地欣赏”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其静如处子的状态,这也是作者尽力在化实为虚、化动为静的表达中体现出的牧场之国静谧的诗意美。
  3.动静互见的妙处
  在有重点地分析了《威尼斯的小艇》的动态描写艺术和《牧场之国》的静态描写艺术后,我们还须关注两篇课文中的共同点——动静互见的艺术表达,这样才不至于有挂一漏万的嫌疑,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难以单独依靠动态描写或静态描写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
  《威尼斯的小艇》在突出的动态描写之外也有一些单独的静态描写,如第二自然段写小艇的外形特点,其中的“行动轻快灵活”就是为下文写小艇“挤”“穿”“急转弯”作铺垫的,初步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尤其是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写“半夜”的情景中,戏院散场是水城威尼斯一天中由动到静的转折点,最后的动态描写是“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接着是静态的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并“停泊在码头上”,此时水城威尼斯的“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在这样一种自然的静态美中,“寂静”和“入睡”带来的感觉与白天小艇穿行所体现的生活的动态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人睡”前面的一个“又”字揭示了周而复始的动静平衡才是水城威尼斯生活的全部,自然的静态美是为了衬托生活的动态美。用静态描写衬托动态描写,就是《威尼斯的小艇》动静结合的妙处。
  《牧场之国》在突出的静态描写中,也融人了动态描写。牲畜群中的牛低头吃草、猪不停地呼噜着,还有人驾驶小船、挤奶,加上来往行驶的汽车、火车,但这些动态不但没有使牧场活跃起来,反而使牧场显得更加安静和沉寂。因为这些动态描写看上去总是处于弱势:与吃草比,牛群“站立不动”、牛犊“仪态端庄”、老牛“无比威严”所指向的都是静态描写;与猪群的呼噜比,绵羊的“悠然自得”、小鸡和长毛山羊的“安闲地欣赏”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像静态描写;至于挤奶工,其人“更是默默无言”,还有“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动态描写仅仅是一种点缀,静态描写才是牧场的主旋律。这样的以动写静就是《牧场之国》动静结合的妙处。
  基于以上对两篇课文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比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各用一个课时初步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综合学习,组织开展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表达方法与效果的比较,并设计相应的小练笔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中内化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不同方法与组合,以达到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
其他文献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将“口语交际”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三学段为“习作”)“综合性学习”并列,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備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阅读的本质是建构意义,“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就是读者基于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文本之间交互作用形成意义。散文是作者通过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言说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阅读散文就是透过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感受其所描述的带有个人情感的景和物、人和事,去体认作者的感与思。下面以《丁香结》一课为例,探讨小学散文教学如何让
摘要:随着开源运动的不断发展,从数据持久层到业务层再到表现层都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轻量级开源框架。针对轻量级J2EE架构的整体设计和各个层的具体设计展开研究,综述了各个层中出现的主要框架和设计方案,分别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J2EE;架构;轻量级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210-02  Research of Lightweig
蛋雕 Φ6.5cm×4.5cm 2019年  作品是2019年陶蓉和徒弟陶新生采用半边蛋壳作画精心雕刻而成。技法采用了雕刻中阳刻的手法,难度很大,讲究刀法力度与把控,用力过大蛋壳易破损,用力过小蛋壳不吃刀,体现不出画面,必须力度把控适度,才能完成。  “梅兰菊竹”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静心一想,便身临其境。  蛋壳画室  蛋壳画室
摘要:随着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和VoIP技术的日渐成熟,无线VoIP技术应运而生。由于无线网络安全的脆弱性和VoIP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使得无线VoIP系统在安全方面存在着各种隐患。为提高无线VoIP的安全性,采用高压缩率的语音编解码技术G.729提高无线VoIP的通话质量;采用高级加密标准(AES算法)加解密采用G.729压缩过的语音信息;选用椭圆曲线密码(ECC算法)传输AES算法中用到的会话密钥
《快乐读书吧》是统编本教材的一个全新栏目,是统编本教材实现“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的一个创新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
摘要:该文提出了一些高校“C语言”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然后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对应的教学改革思路。首先要保证有充足的教学时间,指出很多高校具体教学中过分压缩了实验教学在总学时数中所占比例,并按要求实验教师严格设置实验内容,从而达到将那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成为学生自己的职业技能。在课堂教学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机制。提出加强综合实验,思维培养和能力培养并重,达到提高学生的软
摘要:通过采用.NET平台提供的ASP.NET,ADO.NET以及Web 服务等技术,对网络教学评测系统的总体进行了设计。从网络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详细分析了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系统实现对基本参数进行的设置,发布网上考试和课堂练习,对各个客户端上传上来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及对具体试题要素,如难度、知识点、教学要求等进行统计分析。利用.NET提供的DataGrid来实现动态
《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导读(美国篇)》一书由我国学者郑野、李雯编著,于2015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全书共分为十章,主要收录了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埃德加·爱伦·坡、纳撒尼尔·霍桑、赫尔曼·梅尔维尔、亨利·大卫·梭罗、马克·吐温、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威廉·福克纳、厄内斯特·海明威、索尔·贝娄十位作家的作品,既有作者简介、内容提要、赏析,又有原文节选、思考问题及注释,实现了文学理论与文学赏
摘要:人力资源理论中的胜任力建模为教师的教育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目前我国的教师胜任力研究存在着内容缺乏学科性别特征的问题,行为事件访谈前夕理论探究不足等问题。基于学科立场的教师胜任力研究的核心是学科教学胜任力。行为事件访谈前的学科教学胜任模型理论建构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厘清学科教学胜任力的核心胜任特征,二是表征各项学科教学胜任特征群及其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