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官当为民做主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sn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能够进入国史的人多为高官大吏,或名臣猛将。独山(今属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走出的大清官员莫与俦(chou)却是个例外,他官职最大时仅仅做到知县、一个正七品的官。然而,他的事迹竞被写入了《清史稿》,备受后人赞叹。原因无他,因为他是一个为民办实事的能吏,更是一个两袖清风的廉吏。
  嘉庆六年(1801年),38岁的莫与俦挥一挥衣袖,告别故土独山,马蹄嗒嗒,走向四川的盐源县(今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担任县令。三年任期很短,他却一路走去,走成了一座官场的高峰。
  他刚上任时,盐源县的土地弊端已经十分突出。当地穷苦人家很多,无以为生,就纷纷出卖土地给富人。可是,买地的富人只想得到土地,并不想上交与田亩相符的赋税。于是出现了买地的富人有地不交税,卖地的穷苦百姓已经没有土地了还得承担税收任务的情景。穷苦百姓没办法就拖欠着税收,“久辄逃亡”或者藏匿起来。
  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一则穷人难以安居生存、只好四处流散,容易造成社会混乱;再则,富户大量逃税,影响了朝廷的税收收入。
  历届县令到此,面对此情此景都徒唤奈何。莫与俦来后,这种顽症终于被根除。
  根除的办法很简单。莫与俦弄清楚情况后,规定富户必须按照拥有的田亩交税,否则严惩不贷。当然,如果能够严守法律、按时交税者,官府就“贳(shi)其隐占罪”,赦免他们过去占领田地、隐瞒赋税的罪责。有此宽免政策,富户果然都积极按亩交税,以免再遭责罚。如此一来,既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也间接将那些无地贫民的税收取消了,避免了人口流失。
  莫与俦还能够深入百姓生活,注重实际,面对问题随機应变。
  当时,盐源县下辖一个叫木里喇吗左所的地方有矿山。布政使觉得是件好事,能增加财政收入,马上命莫与俦组织人力到木里喇吗左所开矿。可是经过调查,莫与俦发现矿藏处在当地土司经堂所在的山下,一旦开采,势必会毁坏土司的经堂。
  莫与俦立即给布政使回了一封信,拒绝开采,并表明原因,如果硬性组织人力开采矿石,就会和土司之间产生矛盾,甚至发生流血冲突。这位布政使不想放弃,思索再三,命令莫与俦再去勘测一次。莫与俦无奈,只得去了。
  事情的严重程度果然和他预测的一样。经堂是当地土司和当地百姓的神圣之地,他们听说朝廷准备在这里开矿,毁坏经堂,非常气愤,“其众严兵以待”。莫与俦笑着告诉他们,自己不是来毁坏经堂的,而是勘测一下是否有矿,如果不能开矿,且有损当地民众的利益,是坚决不会开采的。那些拿着武器的土司部众,“既瞻与俦貌,聆其温语,皆解甲罗拜”,一场冲突就这样消于无形。
  莫与俦的官做得耿直、明达,更做得清白廉洁,犹如水中青莲、山间明月。
  当时官场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官员经过土司地界,土司须拿出钱物供奉,让官员满载而归。土司当然不可能拿出自己的东西,于是摊派给所辖百姓。因此,每个官员来到土司地界就会弄得当地鸡犬不宁,百姓为此头疼不已。这次,莫与俦来了,而且将一件冲突事件顺利解决,当地土司和百姓很是感激,自发拿出钱物,按照惯例送给他。但是,莫与俦没有接受财物,而是让他们原封不动地拿回家了,同时张榜公布,规定以后官员到此,不允许收受当地百姓供奉的任何钱物,当地土司也不准再摊派于民。土司见了,高兴不已。当地百姓更是高声欢呼。一个官员公然勒索百姓的惯例就这样被消除了。
  当莫与俦处理完当地的事情准备离开时,当地百姓纷纷赶来欢送,以至于“老幼遮道献酒,填咽不得前”,大家都拿出家里珍藏的好酒,希望他能喝上一口。莫与俦看着这些质朴的百姓,热泪盈眶,不由感叹:“信乎!民情易得,徒以愧吾辈!”言外之意,我终于相信,百姓的爱戴那么容易得到,真让我们这些做官的感到羞愧。
  是啊,百姓其实大都淳朴、善良,只要官员能够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地为百姓做事,想得到百姓的肯定和爱戴并不难。
  编辑/羽川
其他文献
宋朝时,常州有一个叫孙家村的地方,村里有一户人家,家中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儿子叫孙全。这孙全自小便与姚家庄的姚桂香订了婚,转眼,二人到了成婚的年纪,孙母便托人去姚家下了聘礼。结婚这天,孙家热闹非凡,孙全一高兴也喝了不少酒。到了晚上,等亲朋好友们闹完洞房散去后,夫妻二人就关上房门睡觉去了。  第二天上午,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孙母见儿子、儿媳还没起床,就想去叫一下。她走到孙全的房门前喊了很久,可屋内
《四朝闻见录》中载,朝廷有次举办活动,回来时要走贡院路。可那天也是太学生考试,贡院路上人山人海。太子不知情,直奔贡院路而去,结果就堵了。  南宋的太学生很牛,动不动就去皇宫门口跪着,要么要求换宰相,要么要求各种待遇,谁都得让他们三分。这次他们更是横在太子车前,不让走,太子急了,拿着金吾杖呵斥他们。太学生们恼了,一拥而上,把太子的金吾杖撅了,围着车大喊。这一闹,彻底把太子镇住了。回到家,太子“惊愕,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正月,湖广总督张之洞派幕僚到日本考察各种类型的现代学校,购买新式教学用具。  张之洞为什么选择日本而不是西方国家作为创立新式学校的借鉴国呢?他认为:一是中日相邻,可省路费,可派遣更多的留学生,也便于国家对留学生的掌控;二是日语多使用中文,易通晓;三是西方的书籍都很繁杂,而日本人已经删节酌改,中日文风相近,易效仿,可达事半功倍之效。但他真正的用意是,选择日本可以避免或最大限
当名人放飛心情,画面太美不敢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不过,这位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有着不堪的童年。  1908年,马斯洛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犹太人家庭,他家的家境不太好,兄弟姐妹却有七个。所以,他的父母总是非常焦虑。马斯洛的父亲嗜酒如命,母亲则性格冷漠。据马斯洛回忆,有一次,他从外面带回来两只流浪猫,结果猫被母亲活活打死,以致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比较糟糕,甚至母亲逝世时,马斯洛
处理掉武大郎,其实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  最初,潘金莲喂武大郎喝药。为了不引人注意,不让武大郎生疑,潘金莲趁着出门买菜的工夫,跑了好几个药房,才凑足一斤砒霜。买回来后,她熬好药汤,趁没人一股脑加到武大郎的药汤里,其间行事,脸不能红,手不能抖,心不能慌,还得亲手喂武大郎,看着他一口一口地喝掉。等武大郎一死,处理掉药汤药渣后,她立马要哭声大作,假哭千嚎大半夜。眼泪可以少点,但是哭嚎声必须大,至少要让
明朝官员于慎行自幼天资聪颖,且学习勤奋,17岁时就高中举人。在鹿鸣宴(科举制度中规定的一种宴会)上,主考官提出要为其举行成人之礼。年纪轻轻就获此殊荣,换作别人早就磕头谢恩了,于慎行却以自己未奉父命,婉拒了主考官。在之后的为官路上,于慎行一直坚守自己忠厚平恕、襟怀坦白的性格;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也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第一。  于慎行担任明神宗日讲官期间,一次,于慎行等人讲完课,听得如痴如醉的明神宗非常高
提起唐代科考,大家可能会纷纷举手抢答:我知道,我知道!分明经和进士两科!不错,不过只说对了一部分。因为严格来说,唐代科举分两大类:制举和常举。  所谓“制举”,就是由皇帝下诏、以招“非常之才”为目的而不定期举办的非常规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全看皇帝的用人需求。比如初唐四杰中的王勃,16岁就考中幽素科做了官,这个科目就是制举考试的一种。  有唐一代,设立过的制举科目大概不下百种,比较常见的有贤良方正科
唐玄宗  感觉自己的脸最近变大了。  杜甫  李白:那是肿!  杨贵妃:皇上,注意身体啊!  玉真公主:皇兄,注意身体啊!  唐玄宗回复李白:你明天来我办公室一下!  唐玄宗回复杜甫:你点赞什么意思?  杜甫回復唐玄宗:啊!手滑。皇上,微臣罪该万死!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乌。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李白,王维,王昌龄,杜甫  李白:孟夫子,向你发送小心心!  孟浩然回复李白:我
这张照片居然不是实景拍摄,而是在摄影棚里完成的。为满足顾客COS纺织女工的心愿,桑德斯吃力地搬来这架“庞然大物”。当时英国已邁向机械化的道路,手工生产的价值逐渐只剩情怀。  这款油纸伞与人体的比例有点夸张,人家丁香一般的姑娘都是撑着油纸伞走过雨巷,而它大概适合被彪形大汉扛在肩头,顶着狂风暴雨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  考验体力的油纸伞再度出镜,但这回更抢镜的是左右两张宛如“复制 粘贴”的面孔一一他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