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举进士行卷之风与社会影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提到:“大约终唐世为常选之最盛者,不过明经、进士两科而已.”唐代虽然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等许多考试科目,但仍以进士和明经为主.宋代以后的科举便只有进士一门考试科目.可见,进士在唐代科举制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唐代的统治者好文,工于诗赋,推崇进士科,所以进士考试在唐代是做官的重要途径.贞元以后,大量进士出身的士人大都能够在朝廷担任显要的职务,到了宪宗的时候,不仅州郡和尚书等职位多为进士出身,就连宰相也多为进士出身.可见在当时,考取进士是时人能够体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子曰:\'君子不器.\'”在《论语》中,这句话单独出现,既无对话,也无上下文语境.什么是器?“君子不器”真正在说什么?孔子并未将这些问题完全解答.从古至今,学者对此都多有自己见解,其中,将“君子不器”理解为君子要成为通才这一观点是学术界非常主流的一种观点.rn明代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言:“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朱熹继承了前人观点,将“器”与“用”进行贯通,但是又加入了“体”的观念.钱穆在《论语新解》中指出“器”各有各的用途但无法相通,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与之类似
期刊
《水浒传》里鲁智深出现的场面大都很热闹,适合舞台表演.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一看都是动作戏.rn鲁提辖先是“消遣”了一番郑屠,又打了他三拳,用了各种色彩、音响、味道来形容.在桃花村,他打了要强娶刘太公女儿的小霸王周通——非要赤条条躺在床上装新娘子,喜剧元素十足,这应该是施耐庵为了场面滑稽,特意加戏.在大相国寺,他把前来挑衅找事的混混踢进粪坑,当场制服挑衅者又并不过分惩罚,给人以痛快之感.他很少遇到尴尬狼狈的时刻,只有一次在瓦罐寺,饿着肚子打不过人家.后来又和史进偶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