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孔子“君子不器”思想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tianl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曰:\'君子不器.\'”在《论语》中,这句话单独出现,既无对话,也无上下文语境.什么是器?“君子不器”真正在说什么?孔子并未将这些问题完全解答.从古至今,学者对此都多有自己见解,其中,将“君子不器”理解为君子要成为通才这一观点是学术界非常主流的一种观点.rn明代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言:“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朱熹继承了前人观点,将“器”与“用”进行贯通,但是又加入了“体”的观念.钱穆在《论语新解》中指出“器”各有各的用途但无法相通,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与之类似,因而钱穆认为“不器”就是要将各类用途进行联通,成为通才.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将这句话译为:“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并在注释中讲道:“古代知识范围狭窄,孔子认为应该无所不通.后人还曾说,一事之不知,儒者之耻.虽然有人批评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但孔子仍说\'君子不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