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资源 开展体验活动——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与乡土资源整合的优化策略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ze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现在的少先队活动,队员对家乡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体验,结合乡土资源,开展爱家乡的体验活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主要从“品乡之韵,赞家乡之美”,“寻乡之史,感历史之久”,“聆乡之人,抒崇敬之情”,“感乡之情,扬纯朴民风”,“看乡之变,倾自豪之情”五个方面阐述结合乡土资源开展少先队体验活动的策略。在一点一滴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学生的爱乡教育。
其他文献
个性,是由于受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等的制约而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学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人。每个人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从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全面深
细读《论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和弟子们所讨论的问题,不是一般的基础知识,所传授、所解答的也不是知识性的问题,而是人生中的一些大智慧、大道理。然而,细观我们的语文课堂不难发现,课堂上几乎都是就知识论知识,就问题讲问题,很少把问题拓展开来,很少延伸到人生、社会的更高层次。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单一、直接、机械,因此显得枯燥、乏味,效果一般。  一  语文课堂存在诸多问题,缺乏一定的高度、深度和一定的张力、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在营造和谐社会的今天,校园是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应当是和谐的。而校园是由班级组成的,所以和谐班级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的班级,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班级呢?   一、构建和谐班级,要把和谐教育本质融入其中   和谐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从而造就其和谐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和谐教育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