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物理” 教学之我见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as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教学的体会,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以供大家商榷.
  关键词:兴趣;教学
  
  一、营造富有感染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如在“静电感应”一课的开始,我们可以将一个有绝缘柄的带电导体慢慢地靠近验电器的小金属球,而带电导体与小金属球不接触,验电器的箔片却渐渐张开,教师自语:“听说空气是绝缘体,带电导体与小球没有接触,带电导体上的电荷怎么就跑到验电器上去了呢?”然后又慢慢地移开带电导体,验电器上的箔片又渐渐合拢,教师又困惑到:“难道验电器上的电荷又回到带电导体上了吗?”,学生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在讲动量的概念时,教师取几颗弹丸,分发给学生传看,将其中一粒弹丸装入玩具手枪,一手持枪一手持纸靶,沿平行于黑板的方向射击:弹丸穿透纸靶.接着,佯装再次装弹(不让学生知道,实际是空膛),声明:数到“三”时,开枪,然后举枪指向某一区域的同学,缓缓数出“一——二——三”不等枪响,手枪所指区域的同学即已作出或抵挡或躲避的防御反应.教师提问:你们躲避什么?为什么要躲避?刚才传看弹丸时为什么不躲不闪?手枪所指区域以外的同学为什么没有作出防御反应?一系列问题,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自然过渡到动量的教学.
  二、精心设计好实验,激发兴趣
  “实验”是物理学的灵魂,缺少“灵魂”的物理学是枯燥无味的,缺少了“灵魂”的物理学也无法吸引学生的目光.其实一个精彩而准确的演示实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物理教师上好课的强有力的工具.如在讲电动势这一节内容时提到短路问题,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个问题,笔者编了二个实验:一是将两只小灯泡,一个安培表与一个保险丝串联接入电路,两灯都亮.用带绝缘柄的导体将其中一只灯泡短路,这个灯不亮了,另一个灯泡亮度增加,这个实验说明短路后电流不经过该用电器的事实,二是用带绝缘柄的导体将两只灯泡都短路,火光闪处,保险丝“啪”一声,同时安培表指针迅速右偏(说明短路电流较大)后恢复至零,两灯都熄了,移去短路导体,重接保险丝,灯泡又亮了.简单的材料,明显的现象.学生观察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又轻松掌握了短路的知识及保险丝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
  再如:电流间相互作用的演示实验,按教材的装置,现象不太明显,所以一般教师往往“以讲代做”,学生印象不深,我改进了其实验:将两根细漆包线(两端绕成弹簧状,以便它们在受力时改变形状)用接线柱固定在有机玻璃板上,再把玻璃板放置在投影仪上放大观看,这样效果相当明显,然后再用物理知识解释其原因,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之所以然.
  三、 用趣味化的语言,搞活课堂气氛,激发兴趣
  物理课程枯燥、抽象、深奥难懂,如果能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浅显一点,形象一点,学生学习就容易的多了.例如,对于内接法和外接法测电阻的知识,在讲授完新课,最后归纳时可概括为“大内小外”,其中“大电阻宜用内接法,内接法测量结果偏大”概括为“大内”,而“小电阻宜用外接法和测量结果偏小”概括为“小外”.而“大内”可由“大内高手”想起,学生在一片欢愉的笑声中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再如,学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后,学生在具体问题时还是不能决定用左手还是右手,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发现“左”字里有个“工”字,做工就要用力,故左手定则是用来判定电流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而“右”字里有“口”字,“感”字里也有“口”字,所以右手定则是用来判定感应电动势的方向.这种趣味化的语言使学生津津乐道,终生难忘.
  四、 学以致用,增强成就感,激发兴趣
  在讲授完平抛运动的规律后,可借助教室内垂手可得的粉笔头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测试:将一彩色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用米尺轻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痕迹.若用这个米尺你能测出这个粉笔头沿平台飞出的速度吗?诱导学生运用平抛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我请学生说清下面的道理:在农村露天用木锨扬场时,往往把谷物迎风扬出,可以使谷物和杂物落在不用的位置.使谷物与杂物分离,这是什么原因?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共同交流,最终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得到了提高.
  诚然,激发学生物理兴趣的手段还很多.例如讲述物理史上的趣闻逸事、物理学家的幽默故事、介绍当今的科技成果等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物理就不再那么难学了.
  
  参考文献:
  [1]邓志文.高一物理学习困难的探究.物理教学,2001(1).
  [2] 杨治良,等.记忆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一、目前物理课堂教学存在预设太多、生成不够的问题  1.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不能真正启发学生思考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主动参与课堂情境之中.然而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存在过多、过浅,导致课堂形成满堂问的局面,或问题设计过难,学生百思不得其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注重的是“课前”和“课中”,对课后往往不够重视.而实际上,在课后作些教学反思,写些教学心得,然后再改写教案,进行课后备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后记应该从学生和教师层面去考虑.  关键词:物理;教学;后记    写教学后记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必要环节.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课前准备设计、课堂讲授、以及课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依照循序渐近、由浅入深的原则来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变沉闷、固化、生硬的知识灌输为活泼、生动、充满情趣的互动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与领悟,贯通和提高.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与目标  根据高中物理新课标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运算能力,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因学习兴趣和习惯上没有进入状态,
摘要:新的课程教育改革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构建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和沟通交流的学习平台.新课标下,如何实现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并在先进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而使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