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f89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竞争的实质体现,更是促进我国发展的关键。由于汉语是我国的母语,加之初中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大势所趋。本文提出加强朗读背诵,积淀语感;增加课外教学,锻炼语感;创设问题情境,提升语感;指导课堂练习,把握语感四点建议,希望能借此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感悟 语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04-01
  语感,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感知、感悟能力,指的是经过长期训练、积累,形成的对语言的特殊感悟力,包括语气感、语法感等,是语文教学目的之一,也是语文素养的高度体现,更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考评内容。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感,那么不仅有助于提高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强化学生的文学修养,而且,现今社会积极提倡素质教育,所以,提升学生的语感,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加强朗读背诵,积淀语感
  朗读作为培养学生语感,增强学生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韵律美、节奏美、气势美,而且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真正意义上的文章起承转折的魅力以及丰富的情感,帮助学生以感性的思维,从细节与整体上全面把握文章。对学生而言,在背诵文章的过程中,可对文章中的语言材料进行整理与积累,为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诵能力时,首先要做朗读示范,并教导学生如何用停顿、语调、语速等表现文章情感,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展示学习朗读的成果。学生只有坚持朗诵练习,勇于尝试各类文章,比如,艾青的《我爱着土地》,郭沫若的《雷电颂》,鲁迅的《雪》等,才能逐渐对语言敏感,才能培养出语感。背诵是朗读的再提高,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不断品味文章的精神、情感内涵,并将其背诵下来,转化为自身知识储备,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淀学生的语感。背诵文章,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中规定背诵的那些篇目,还应拓展到杂志上的美文,另外,教师也应注重积累一些优秀文章,与同学们分享。
  二、增加课外教学,锻炼语感
  初中语文课外教学活动形式多样,种类丰富,包括普通话演讲比赛、成语接龙、社会访问等。增加课外教学,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教师在教学《变色龙》时,为了更生动、形象地展现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化,解释变色龙这一题目的由来,并增强学生对“五次变化”的记忆,深刻理解变化后的含义,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编写相应的剧本,并在课堂上进行话剧演出。在编写剧本时,由于初中生的能力有限,教师应参与其中,在一旁进行指导、说明。值得注意的是,话剧剧本一定要注重刻画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每次变化,并可以将其夸张化,以此增强课外教学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升语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快速地将学生带入到文章的学习情境中,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感,促使学生配合教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教学《海燕》时,就可以向学生提问:文章为什么要反复描写“海燕呼唤暴风雨的战斗豪情?”。教师在提问后,应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找出关于“海燕呼唤暴风雨的战斗豪情”的语句,并邀请学生将其朗读出来,紧接着,教师给予一定的讲解与引导,并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讨论完后,由各小组代表回答该提问,最后教师给予点评,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丰富与解释。
  四、指导课堂练习,把握语感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章教学时,不仅要从整体上教导学生如何把握文章情感,还要注重细节教学。换言之,教师要注重挖掘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分析这些词句,让同学们从细节入手,感受文章的巨大魅力。比如,教师在教学《孔乙己》时,就可以让学生试着分析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时的心理、神态、情感。为了领悟孔乙己这一动作下的深层含义,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孔乙己,将钱“排”开的动作,来体会孔乙己寒酸与不屑并存的情感态度。再比如,教师在教学《藤野先生》时,就可以注重讨论“……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中“标致”的深层含义,帮助学生体会鲁迅对他们鄙视、厌恶的情感,并帮助学生从细节上,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五、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考试答题,增强语文学习兴趣,有助于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帮助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并非易事。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朗读与背诵,增加课外教学活动,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课堂练习,帮助学生把握语感。
  参考文献:
  [1]樊秀友,卢祖倩.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13.05
  [2]张运岭.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周刊2012.14
  [3]张志利.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课外语文2014.06
其他文献
分析了郑西客专先行段GSM-R网络优化技术方案,主要包括网络覆盖优化、越区切换优化和网络优化及QoS调测中重点调整项目,可以为其他工程提供设计和实施参考。
包西铁路义南洛河特大桥主桥采用64 m双线简支箱梁,是目前国内铁路架梁中最大跨度节段拼装预应力混凝土双线简支箱梁。以该桥施工图设计为依据,介绍了64 m双线简支箱梁的构造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028-01  一、国内外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现状  高校教师是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推动者,这一群体的社会角色要求其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特质,这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更直接影响着高等教学的质量。教师的言行举止、意志品质、思想观点、心理特征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因此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远远超越
目的:检测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临产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凝血功能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659例GDM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依据其水平分为HbA1c<6.5%
结合包西铁路洞子崖特大桥的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渡线道岔连续梁设计情况及本桥的其他设计特点。
结合京沪线一标段天津特大桥2段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灌筑施工的实际,总结了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施工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