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后现代主义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特征及其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源的阐述,来解释后现代主义对当代社会产生的种种影响,以及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这种强调差异性,反整体性思潮。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反形而上学 历史根源
  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9-379-01
  
  二十世纪中叶,西方学术界产生了一种拒绝用现代主义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思潮,即后现代主义;它的影响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其要旨是反抗现代性基本前提及其固有的理论体系,是对理性长期以来占据支配地位的人类主体性的反思,具有以下特征:反传统形而上学哲学体系、旧的道德体系、审美眼光、人类主体性和一切整体性,他们着眼于差异,推崇个性,强调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他们认为脱离形而下的抽象是空洞的虚无,反对形而上的概念推演,认为应把着眼点置于形而下的日常生活,闭口不谈绝对价值、认识论基础、总体政治眼光、关于历史的系统研究和概念体系。它是怀疑论的、开放的、相对主义的和多元论的。它认为世界是异质的,即使是同种元素的分子也是彼此不同的,甚至将这种不同绝对化,以致否定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性。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其哲学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源
  
  首先,从经济政治上看,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由于经济利益而爆发两次世界大战已经让人们看清“理性王国”面纱之下的逐利本性。乃至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相对稳定的几十年战火纷争依旧不止,饥饿灾荒不断,贫民窟于摩天大楼并存,生活的落差让人们开始深思全部固有体系的弊端。而在人们享受着社会体系所赋予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反思这种体系对人类本性的束缚,即对人类本性的“异化”。他们是社会体系分配成果的既得利益者,离开体系无法保证物质生活;又对传统价值观、社会物质财富的过度集中不满,加之现实生活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就使得他们在意识形态上倾向多元论、相对主义、自由主义。他们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社会基础。
  其次,二战后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工业生产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人们在分享工业红利的同时环顾四周看到的却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灾害频发、食品安全问题等等,震惊之余也开始深思。
  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一切行为都可以在虚拟网络中完成,“御宅族”们无须风餐露宿也可广交好友,遍尝美食,游戏人生。而信息化便捷的生活却也隐隐包含着对真实世界的否定。同时,知识成为商人牟利的利器,为了迎合消费者,出现了消费文化,使精神文化的生产从属于商品生产需要。而商业繁荣需要所谓潮流来引导消费,自然也就别有用心的来构造潮潮流吸引消费,而其最容易引起大众接受的就是采用无需要多少文化积淀的“想唱就唱”,赚取眼泪鲜花和掌声,而五千年传统文化在商业社会中被弃若敝履。
  
  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二重性
  
  后现代主义作为人类哲学史上某个时段出现的哲学思潮,是有其积极和消积的历史作用的,我们需区分对待:
  首先,对传统西方哲学中长期占据统治作用的理性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用怀疑的眼光审视传统哲学体系、道德体系,工业、商业文明、人类主体性,用语言学和建筑学等角度对阻碍历史进步的“文化宗教”进行批判,对现代社会及其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和长期的和平环境给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颓废的后现代思想如主体死亡、理想缺失、道德沦丧、文化虚无、游戏人生等观念和心态,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当代西方社会的理想、信仰和文化危机向我国蔓延。商品经济强化了非主流文化的传播和扩散,非主流文化是一种完全自我经验的世界,它的出发点是自我的经验,甚至自我的全主观臆想。他们解构传统历史观,代之以自我理解,甚至毫无根据的杜撰。从根本上说,他们否定了近现代哲学中的唯物主义传统,走向了唯心。它否认思存一致性,否认真理存在,认为现象后无本质,历史之中无规律,因而在世界观上是以推崇主观性、相对性为特征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
  后现代主义主张“无主流,无中心”,但后现代主义面临一个问题:后现代可以成为主流么?结论是不会,因为他们之间缺少最低限度的认同感,都强调自我,很难与他人协调。后现代主义无非是对传统进行些许改造,如牛虻对牛的刺激,希望其尊重个体性,但是传统不会因此消解,而只会更现代,更人性。非主流文化,他们放开传统压抑人本身的文化,发现了“人及其个性”这是极其值得称道的,但是完全抛弃传统,否定历史,将客观事物完全主观化,从而加以怀疑和否定,这种贝克莱式“掩耳盗铃”的最终只有迷失自己。
  关于后现代的未来,或者湮灭,或者被人们重视加以吸收,从而失去其指向性。然而只要个体存在,其弘扬个性的闪光点也将恒久闪烁。
  
  参考文献
  [1]佟立.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刘象愚,杨恒达,曾艳兵.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充满挑战和竞争的21世纪,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具有创造性精神的建设者.为适应时代的要求,高中历史教材做了全方位的改革.新编高中历史大纲把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定格为三大目标: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谐发展是他们擘习的需要,是社会对未来参与者素质的要求.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入手,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促进者.结
对国家电投平顶山发电分公司#1机组重要辅机监测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部分设备缺少监测测点、测点安装位置不当及远程诊断数据不完善,造成运行人员无法对设备进行有效监控
在逻辑学的殿堂里不仅论证了经典的命题,更主要的是在训造.训造不是教授而是向导,训造不是创造而是激发.引导自我人格的启发,生成积极“观世”的路向.每一个哲学家都有如此的
强调:习作教学要倡导自由表达,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依据这一要求,本文注重让学生在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接触的多彩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材料和真切的体验,进而提
成立于1949年的丽江市人民医院在风景秀丽的西南之城伴随着共和国一同成长,经过六十余年的风风雨雨,丽江市人民医院坚定地守卫着古城人民的生命健康。在这里工作的一代代医务人
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教学的“根”.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
进入高三,面对频繁的考试和排名,很多学生倍感压力,面对不断的挫折和打击,有恐慌的、畏惧的、逃避的,但不管怎样,这都是跨入高中段必须经历的一课.
在中学语文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认识上和实践上的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导致中学语文教学逐渐减少了优秀教学传统,使语文课越来越不象语文课。笔者认为对于多媒体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