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主要论述了初中科学课尾复习小结的功能、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课尾复习小结;理解;记忆;发展智力;方法;注意问题
俗语话说得好,我们干一件事,决不“龙头起,蛇尾收”。很多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引言精心设计,但对课堂教学的课尾复习小结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是“讲到那里,就歇在那里”,教学的随意性强,大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下面我就初中科学课堂课尾复习小结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科学课尾复习小结的功能
(一)增强记忆
课尾复习小结可以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加以“画龙点睛”,总结归纳,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梳理或浓缩,使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技能理解得更加清晰、准确,抓住重难点,记忆更牢固。在《水的利用和保护》教学中,小结过滤法的要点为一贴、二低、三靠,学生很易记住。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液面必须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靠着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端,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二)使知识系统化
在一堂课的结尾之际,通过教师有意识地穿针引线,提纲挚领地将本节课甚至前几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梳理、概括,便于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能使新知识方法牢固地注人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使之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体验到掌握新知识的喜悦。例如在《水的压强》教学中,学习了压力后,用列表法将压力产生原因、方向、大小和作用點进行归纳,并与前面学过的重力进行比较,使知识系统化。
(三)发展智力
课尾复习小结时联系课堂内外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这样可以发展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例如在《化学反应和质量守恒》教学中,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后,让学生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式有哪些?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各抒己见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学生对老师所教新知识的理解往往只是表面的,若在课堂结尾时,从不同的角度精心设计教师设计一些练习、实验操作、回答问题、改错评价等活动,可充分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有利于教学。如在《物质的分类和利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练习,让学生辨别正误,师生在共同订正学生的错误中让学生正确理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概念。
辩是非: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纯净物。
(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单质。
(3)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单质。
(4)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
(5)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化合物。
(6)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化合物。
二、科学课尾复习小结的方法
课尾复习小结的方法有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注意力,把学生思维吸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
(一)归纳式小结法
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或包括前几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构建知识网络,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如,在教授“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可小结为:
声音的产生: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声源)。
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的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上述小结中,对本节课重点知识进行高度的概括,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把握知识要点。
(二)设疑式小结法
在课堂结束时布下疑阵,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在课后思维的积极性。
(三)比较式小结法
将教学内容中那些意义相近或相异的内容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记忆更清晰牢固。
(四)练习式小结法
新课结束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传授的内容,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一些习题,通过组织学生练习的形式结束本课。这样,既能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应用和强化,又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便于教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练习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做题组测验、解题竞赛,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练习。
(五)口诀式小结法
如果教师设计出富有哲理性、新颖性的歌诀、谜语,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科学课尾复习小结应注意的问题
课尾复习小结根本目标是努力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并为上好下一节课打下基础。这要求教师不仅要考虑课本内容的衔接,更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钻研、去探索。因此,在课堂的结尾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概括性
课尾复习小结应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画龙点睛恰到好处,语言精炼干净利落。
(二)趣味性
在设计课尾复习小结时,应重视在“趣”字上下功夫,尽可能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味,使学生乐学。
(三)启发性
要合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要给学生以启发,要“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思维火花,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尾复习小结要有启发性,能够使学生产生这样的心声——原来是这样;我终于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了;哦,这个观点我懂了;我同意这个说法。
总之,一堂完整的科学课,必须有一个好的课尾复习小结,它不仅能够完美课堂结构,使每堂课整体优化,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统揽课堂要领,巩固所学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结课也是艺术,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只要我们教师平时留意,就会给科学课的课尾小结编排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实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宏安.新课程教学设计 科学分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坚著.中学科学教学活动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杨晓芬,兰溪游埠镇初级中学。
关键词:课尾复习小结;理解;记忆;发展智力;方法;注意问题
俗语话说得好,我们干一件事,决不“龙头起,蛇尾收”。很多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引言精心设计,但对课堂教学的课尾复习小结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是“讲到那里,就歇在那里”,教学的随意性强,大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下面我就初中科学课堂课尾复习小结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科学课尾复习小结的功能
(一)增强记忆
课尾复习小结可以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加以“画龙点睛”,总结归纳,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梳理或浓缩,使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技能理解得更加清晰、准确,抓住重难点,记忆更牢固。在《水的利用和保护》教学中,小结过滤法的要点为一贴、二低、三靠,学生很易记住。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液面必须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靠着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端,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二)使知识系统化
在一堂课的结尾之际,通过教师有意识地穿针引线,提纲挚领地将本节课甚至前几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梳理、概括,便于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能使新知识方法牢固地注人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使之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体验到掌握新知识的喜悦。例如在《水的压强》教学中,学习了压力后,用列表法将压力产生原因、方向、大小和作用點进行归纳,并与前面学过的重力进行比较,使知识系统化。
(三)发展智力
课尾复习小结时联系课堂内外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这样可以发展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例如在《化学反应和质量守恒》教学中,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后,让学生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式有哪些?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各抒己见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学生对老师所教新知识的理解往往只是表面的,若在课堂结尾时,从不同的角度精心设计教师设计一些练习、实验操作、回答问题、改错评价等活动,可充分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有利于教学。如在《物质的分类和利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练习,让学生辨别正误,师生在共同订正学生的错误中让学生正确理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概念。
辩是非: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纯净物。
(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单质。
(3)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单质。
(4)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
(5)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化合物。
(6)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化合物。
二、科学课尾复习小结的方法
课尾复习小结的方法有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注意力,把学生思维吸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
(一)归纳式小结法
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或包括前几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构建知识网络,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如,在教授“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可小结为:
声音的产生: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声源)。
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的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上述小结中,对本节课重点知识进行高度的概括,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把握知识要点。
(二)设疑式小结法
在课堂结束时布下疑阵,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在课后思维的积极性。
(三)比较式小结法
将教学内容中那些意义相近或相异的内容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记忆更清晰牢固。
(四)练习式小结法
新课结束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传授的内容,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一些习题,通过组织学生练习的形式结束本课。这样,既能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应用和强化,又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便于教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练习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做题组测验、解题竞赛,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练习。
(五)口诀式小结法
如果教师设计出富有哲理性、新颖性的歌诀、谜语,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科学课尾复习小结应注意的问题
课尾复习小结根本目标是努力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并为上好下一节课打下基础。这要求教师不仅要考虑课本内容的衔接,更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钻研、去探索。因此,在课堂的结尾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概括性
课尾复习小结应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画龙点睛恰到好处,语言精炼干净利落。
(二)趣味性
在设计课尾复习小结时,应重视在“趣”字上下功夫,尽可能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味,使学生乐学。
(三)启发性
要合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要给学生以启发,要“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思维火花,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尾复习小结要有启发性,能够使学生产生这样的心声——原来是这样;我终于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了;哦,这个观点我懂了;我同意这个说法。
总之,一堂完整的科学课,必须有一个好的课尾复习小结,它不仅能够完美课堂结构,使每堂课整体优化,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统揽课堂要领,巩固所学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结课也是艺术,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只要我们教师平时留意,就会给科学课的课尾小结编排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实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宏安.新课程教学设计 科学分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坚著.中学科学教学活动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杨晓芬,兰溪游埠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