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资源与“纲要”课中中国道路的阐释r——以上海地方史为例

来源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g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梦”的“三进”过程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重点关注“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中国道路的阐释与体认.这不仅是时代需要,也是“纲要”课程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引入地方史资源,以实证方式变抽象的意识灌输为亲和的历史认同,将是探索教育新理念、融入时代新内容、改革课程新路径的有效尝试.
其他文献
为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专科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抓住“双高”建设机遇,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以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专、科学文化素质宽、多学科知识实、教学
对话与独白作为立法过程和立法结果的两种语言表象,其自身的语言特性就决定了立法过程性话语与法律结论式文本之间的悖论.通过目的性释法,有效实现实施者与设计者交汇,还原文
清代广西学人郑献甫论诗,认为诗歌的工与不工都可能流传.但他还是主张诗人作诗应当自觉求工.在他看来,诗之工不仅指在艺术技巧上的精益求精,也指创作时要写真诗,即诗歌要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