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二十五)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473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现状;发展趋势;不丹
  不丹王国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东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南部与印度毗邻。虽然与中国还未建交,但中不始终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不丹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同南亚地区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当前,中不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仍存有大量空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探索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值得探究。

一、不丹的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一)高等教育体系
  不丹实行的是寺庙教育与现代教育并行的双重制度,其教育体系可以分为普通教育、寺庙教育、非正规教育三种主要类型,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文化和传统的归属感和尊重[1]。不丹的寺庙教育正式开展于公元1622年,在20世纪50年代引入现代西方教育之前,寺庙教育是不丹唯一正规且最为古老的教育形式。寺庙教育促进了不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是不丹民族文化和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丹的普通教育结构由7年初等教育(包括1年学前教育)和6年中等教育(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中等教育三个阶段),每人可以享受11年的免费教育。完成中等教育后,学生可以选择凭借不丹中等教育证书(Bhutan Certificate for Secondary Education, BCSE)成绩继续2年的高中学习,也可以参加职业培训然后进入劳动力市场。高中教育完成后,毕业生通过参加不丹高级中等教育证书考试(Bhutan Higher Secondary Education Certificate, BHSEC),进入高等院校。
  无法参加或未能完成寺庙教育、普通教育的人可以接受全国非正规教育中心提供的基础扫盲课程。2006年,第一批继续教育课程进行试点,无法进入或未能完成高等中学课程的成年人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完成学习(见图1)。[2]

  不丹皇家政府教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Royal Government of Bhutan)下设成人和高等教育司(Department of Adult
其他文献
【摘 要】由于应试的急功近利,我们的课堂忽略了语文的特性,渐渐纠结于呆板的知识教学,导致本应优雅而美的语文教学缺失了生命的活力,语文教学的低效成了不争的事实;应还语文一个灵性生动的课堂,让美充盈着语文课堂,让语文浪漫依旧。  【关键词】语文课堂 灵性 生动 有效教学    一、回归本真,审美的课堂是有效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有效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审美的课堂
【摘要】鲁迅作品除具有极高思想性外,还有许多的“读点”,经久耐读,越读越有“味道”。笔者以为不妨让学生先从捕捉对象的特征、重视细节的特殊作用上加以品读。至于它们内在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含义,是可以随着学生人生观察和体验的不断增加、随着学生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逐渐丰富而不断深化的。  【关键词】鲁迅作品 教学 人物 心态 乐趣    凡是读过中学的人,对孔乙己、阿Q、祥林嫂,这些鲁迅作品中的影像不会陌生
【摘要】新课程对语文的人文性内涵作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也增加了相应的文学作品。对于语文的文学教学,我们立足生本,挖掘文本,本文分别从区别文体,梳理特点;知人论世,确定情感;联系语境,品味词句;立足文本,分析技巧;巧用试题,领悟读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文学教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关键词】区别文体 知人论世 联系语境 立足文本    现在很多语文专家针对文学教学内容确定的问题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是文学
【摘要】母爱是人一生中巨大的精神源泉,本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命体验,阐释了人间至真至纯的真情,由此,笔者告诫自己的学生们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关键词】母爱 亲情 珍惜    我常想,微笑该是一种生命的常态,那相聚的幸福是微笑,那执手的和谐是微笑;那回眸的百媚是微笑,还有那心灵的抚慰,那生命的顾盼也是微笑;江涛海浪、雪峰云霞难道不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美丽笑靥吗?但有一种微笑却是世间最美的容颜,她
【摘 要】电视连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讲述了一个名叫“顺溜”的农村青年被其司令员陈大雷培养为战斗英雄的故事。这一故事体现了某种教育教学新理念、暗含着教师的某些教育方法与技巧: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胸怀;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关键词】教育教学新理念 教育方法 教育技巧    2009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很多电视台都在热播着电视连续剧《
【摘 要】作文教学特别要处理好生活与阅读的关系:我们要强调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同时要关a注阅读,重视从教材中汲取营养。  【关键词】作文教学 生活 阅读 教材    一、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泉眼  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这是共识,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十分严重,作文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中庸》中的一句话,原意为善问好学,达到宽广博大的宏观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这是一种极高明的和谐。天地万物的和谐是中庸的内在追求和目标境界。在万事万物和谐统一的表层状态下又必然蕴涵着中庸的理性精神,所以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所追求的是一种有原则、有标准的和谐境界。“尽精微”的目的是为了“致广大”,而“致广大”的结果又促进了“尽精微”。因此“广
关键词:加拿大;教师教育;学术型硕士;研究方法类课程;课程设置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彰显了国民教育的最高发展水平。《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再次重申要提升教师培养规格层次,夯实国民教育保障基础[1],将教师教育提升至硕士层次已是我国教师培养的重要趋势。  我国现行教育类硕士研究生的課程通常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
[摘要]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有效可行的方法,主要从诗歌音韵美的角度来加强诵读的美感指导,以期达到让学生喜爱中国古典诗词的目的,鉴于本人学识水平有限,理论深度不够,敬请大家斧正。  [关键词]诗歌诵读 音韵美 音义结合    郭沫若说:“命泉中流出来的音响,心琴上弹出的曲调,生的颤动。灵的喊叫。那便是真诗,好诗。”此言以“音响”和“曲调”说明诗的语言形式应
【摘 要】注重诵读,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再辅以写作训练,又培养了学生联想想象能力,对文本的解读由浅入深,从而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外在的语言到内在的人物精神品质的把握的目标。  【关键词】诵读 语感 写作 联想想象能力 人物精神品质    俗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教授《赤壁赋》时强化诵读,从节奏到情感,让诵读贯穿文言文阅读鉴赏的全过程:首先,让学生结合注释、查字典词典默读文本,疏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