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共赢发展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职责也慢慢发生着变化,他们的任务不再是单纯地教,更多的是导.教师角色的变化,要求教学要突出一个"学"字,引导学生学得主动、得法,学出效果.
  一、为学生发展提供机会
  新课程理念要求为学生发展提供机会,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和核心.究竟让学生往什么方向发展,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否.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传统的教学,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僵死的知识,学生成为装知识的容器,这种填鸭式地喂饱学生虽说也是一种发展,但是一种低层次的发展,因为它忽略了学生的因素.而真正符合当今教育新理念的教学,应该是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激励学生主动地从事各种创新教育和实践探索的.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主动和自主发展.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人的能力中最关键的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新知识的能力等,这种能力的获得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参与各种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而化学实验课正是这些最佳途径中的一种.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使学生得到最优化发展的,同时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习最优化是指学习者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选择建构、整合最佳的学习方案,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学习者面对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时,在依靠个人现有的知识和能力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就需要借助学生的集体智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善于发现,有的善于言词,有的善于管理.教师应在实验课中因势利导,既可解决重共性轻个性的“行为失调”病症,又可防止学生个性潜能的片面发展,使化学实验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力量源泉.
  二、实验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实验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的各持疑问、思维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暴露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的过程.化学实验课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能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合作学习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最富有成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它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最终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合作实验学习方法和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有指导型、过程型、结构型、探究型等.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探究型方法和策略,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课前指导.鉴于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所掌握的知识未成系统,因此每做一个实验,都必须做课前指导.如从网上查阅有关实验项目的相关信息资料、温故知新等.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我首先在课前指导学生回顾前面实验课中的两种制氧法,通过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装置的优劣,从中归纳出气体发生装置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从而决定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仪器装置和实验过程.
  第二步,分工合作.实验方案确定后,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应分工合作,如实验中遇到障碍,有的负责查资料,有的负责请老师指导等,做到人人动手,个个进入角色.遇到意见分歧时,则心平气和地分析、提炼,從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然后带着一系列新问题再查阅、思考、组织,如此反复,使学生扩大阅读面、知识面,最后达到实验的学习目标,形成小组的实验总结报告.整个过程,生生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
  第三步,成果展示.步骤一是对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报告进行评选.教师先让各组代表对自己的总结报告自评,然后各组互评,最后由教师作出综合评价,并作书面鉴定.评判以实验方案是否科学,装置是否合理,效果是否达到目的,是否具有合作精神,报告语言流畅与否等作为标准.按好、较好、一般三档评分.步骤二是将好、较好的总结报告张贴在教室学习栏上,进行展示.让学生享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第四步,反思.展示成果之后,教师应留出一些时间给各实验小组讨论,总结每次实验的经验,成功在哪里,失误在哪里,并提出弥补的方法.这样,让每个参与者在课前查阅,扩大知识面.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展示自我,得到发展,在课后增进团结合作.这种反思,使学生能总结得失,认识协作精神在实验中的重要性,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了研究性合作学习的好场所、好机会,它让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通海中学胡晓飞随着新课程的开展,每个初中数学教师都在思考着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  学的效果。找寻着切实有效的理论知识并用之指导着课堂实践。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  的效果在备课上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吃透教材,恰当选取学习材料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组织课堂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  须不断地学习新理论来充实和调整自己的专业
一、引例  例1 广州将于2010年承办第16界亚运会.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是().  ①在大亚湾核电站已安全运行多年的基础上,广东将继续发展核电,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②积极推行“限塑令”,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③加速建设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促进珠三角城市一体化发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④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它不仅要求我们的教育内容要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也要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多媒体与物理课的整合,就是将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到好处地融合到物理课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    一、利用多
甘肃嘉峪关市第一中学潘殿魁闫丽丽化学与人类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人们的衣、食、住、  行都离不开化学。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环境污染的加剧、能源的匮乏和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及人类可持续  发展的日益关注,人们开始对造成环境与生态恶化的主要元凶——化学和化学工业的重要性提出质疑。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解决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示范性,有责任为世界的可  持续发展进程作出积
一、加强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意义  统计与概念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唯一培养学生以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一些基本的统计与概念的观点、知识和方法,在面对不确定情境或大量数据时,能做出合理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  1.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2.培养以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的习惯,形成提出
现代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疑地为加快人才培养以及复合型人才开辟了新的天地.教育现代化成为受到关注的教育改革课题.  一、多媒体的概念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  多
数学新课程的模块和专题结构对原有内容处理的变化、新增内容等,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把握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研究式教学,就是指“以问题为教学中心,在研究中进行学习”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下自主研究问题,进行知识构建与再创造.这是一种以问题设计与学习指导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
新课改以来,“反思性学习”被越来越多地提起,这种学习模式是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对学习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和调节,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笔者在多年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反思性学习可以使学生洞察数学事实、本质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同化和顺应的层次得到提升,学生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迁移水平更为灵活。下面笔者针对高中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当今功利化社会环境下,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注重考试分数、升学率等眼前利益,而忽视了理性精神、数学能力和全面发展等长期利益.有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鲜有探究环节,就算设置了也是匆匆收场,重结果轻过程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问题、实验、游戏、图片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打造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  一、通过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国古代就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的说法.就是说,学习开始于思考,思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