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iss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树常见病虫害有八种,其中病害两种:杨树溃疡病、杨树黑斑病;虫害六种:桑天牛、杨尺蠖、杨白潜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黄卷叶螟。
  1.杨树溃疡病、枝干病害
  识别要点:杨树溃疡病真菌侵染所致,引起枯枝、溃疡、流胶等。主要危害树干的中部和下部。初期树干皮孔附近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流出带臭味的褐液体。病部最后干缩下陷成溃疡斑,病斑处皮层变褐腐烂,当病斑横向扩展环绕树干一圈后,树即死亡。
  发病规律:4月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形成第一个发病高峰。7~8月气温增高时病势减缓,9月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10月以后停止。树势衰弱时,发病严重。同一株病树,阳面病斑多于阴面。
  防治要点:加强苗木栽培管理,秋季(9月初)对来年要出圃的苗木,用7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普遍喷雾1次,以减少苗木带菌量。发病高峰前用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涂干。
  2.杨树黑斑病
  叶部病害。易引起早期落叶,衰弱树势。
  识别要点:一般发生在叶片嫩梢及果穗上,叶正面出现褐色斑点,以后病斑扩大连成大斑,多圆形,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变成黑色,病叶可提早脱落2个月。
  发病规律:一般毛白杨于5月初开始发病;加杨于6月初开始发病。发病轻重与雨水多少有关,雨水多发病重,反之则轻。树木(苗木)密度大时发病重。
  防治要点:冬季清除枯枝落叶;育苗(造林)密度不可过大。发病初期每15~20天喷药1次,可用45%代森锌、7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喷雾。
  3.桑天牛。蛀干害虫
  识别要点:幼虫于枝干内向下蛀食,隔一定距离向外蛀1通气排粪屑孔,排出大量粪屑,有红褐色液体流出。
  防治要点:于成虫发生期组织人工及时捕捉。于幼虫活动期,寻找有新鲜排泄物的虫孔,由上而下插入磷化铝或磷化锌的毒签或毒丸,用黄泥封口。保护和利用招引啄木鸟。
  4.杨尺蠖
  食叶害虫,群居危害,易爆发成灾。
  识别要点:幼虫危害可吐丝下垂迁移,俗称吊死鬼,爬行时脊背拱起又称造桥虫。
  生物学特性:该虫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下的土层内越夏越冬。次年春,当地表解冻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雄蛾具有趋光性。4月初出现幼虫,初龄幼虫有吐丝下垂转移危害的习性。4月中旬至5月初为食叶盛期,5月初老熟幼虫陆续入土化蛹。
  防治要点:成虫出土前,在树干基部涂阿维菌素加废机油(1∶20)药环,可有效阻杀上树雌成虫,且对路过的小幼虫及老熟幼虫均有良效。幼虫发生期,喷施25%灭蚴脲3号2000倍液。于晴天上午,距树干1米处挖宽、深各20厘米沟,用300~500倍有机磷杀虫剂浇沟。
  5.杨白潜蛾、叶部害虫
  识别要点:幼虫孵化后蛀入叶肉危害,虫斑内充满粪便,因而呈黑色,几个虫斑相连形成一个棕黑色坏死大斑,致使整个叶片焦枯脱落。
  生物学特性:1年3代,以蛹在被害叶片的茧中或皮缝中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羽化成虫。成虫羽化后喜停留在杨树叶片基部的腺点上,有趋光性虫斑内充满黑色粪便,因而呈黑褐色。常2~3个虫斑相连而成大斑,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幼虫老熟后从叶片正面咬孔而出。
  防治要点:虫斑发生初期(第一代幼虫孵化期末),氧化乐果2000倍液。
  6.杨黄卷叶螟、叶部害虫
  识别要点:幼虫危害,尤喜危害嫩叶,幼虫吐丝粘缀嫩叶呈饺子形或在叶缘吐丝将叶折叠。
  生物学特性:1年4代,以幼龄幼虫在落叶、地被物及树皮裂缝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初杨树发芽后,越冬幼虫开始出蛰危害。幼虫吐丝粘缀嫩叶呈饺子形或在叶缘吐丝将叶折叠,隐藏其中危害。5月底6月初幼虫老熟,在卷叶中化蛹。6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之后世代重叠。10月中下旬幼龄幼虫越冬。
  防治要点:在苗木和幼树上,于幼虫发生期喷布1%阿维菌素3000倍液。
  7.杨扇舟蛾、叶部虫害
  识别要点:幼虫危害全身密披灰黄色长毛,身体灰赭褐色,背面带淡黄绿色,每节两侧各有4个赭色小毛瘤,第1、8腹节背中央有一大枣红色瘤,
  生物学特性:该虫在我市1年4代,以茧蛹在落叶、墙缝、树洞或表土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交配产卵;第1代幼虫发生期为4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2代为6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3代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第4代为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世代重叠。最后1代幼虫危害至9月底陆续下树,寻找适宜场所结茧化蛹越冬,个别幼虫至10月上旬化蛹。
  防治要点:早春第1代卵发生期,人工刮除枝干上的卵块或摘下有卵叶片。幼虫发生期,喷施25%灭蚴脲3号2000倍液。
  8.杨小舟蛾、叶部虫害
  识别要点:老熟幼虫体长21~23毫米,体色为灰褐色或灰绿色,微带紫色光泽,体侧各具1条黄色纵带。
  生物学特性 : 该虫在我市1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5月上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第2代幼虫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3代幼虫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4代幼虫发生于9月上中旬。3代者幼虫危害至9月,4代者危害至10月底,第2代幼虫以后世代重叠,常常大发生,大面积吃光树叶,危害较大。10月中下旬最后1代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墙缝或表土下吐丝结薄茧化蛹越冬。
  防治要点:同杨扇舟蛾。
  (作者单位:161200黑龙江乌裕尔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
[摘 要] 案例教学能够将理论教学和實际应用、课堂讲授和讨论、学生课下自学和讨论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材料研究方法课程为例,结合课程教学团队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经验,通过案例教学的具体建设过程显示出案例教学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关键词] 案例教学;实践性;材料研究方法  [基金项目] 山东省教育厅《材料研究方法》
该文认为,电子显微镜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关键技术,因此"电子显微分析"课程是生物,医学,材料,化学和物理等相关研究专业硕博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之一。由于课程对学生基础理论要
教师话语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不仅是教师完成教学计划的辅助工具,更是课堂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及学生完成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
高校课堂教学的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工程教育认证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环境工程微生物”课程为例,探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集理念
“天然产物分离技术”本是生物技术、医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近年来,随着天然产物产业迅速发展,天然产物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成为新技术开发的热点之一,如今已成为
通过丰富学生数学表象的积累,可以不断启发学生挖掘事件本质,培养学生学会数学式思维,将静态的直观的形象思维模式转化为抽象思维模式,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学习
目的:评价在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下,优化的围术期干预措施综合运用于创伤后截肢术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骨科创伤组所行的截肢术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