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光”背后的新闻与人文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xiul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西广播电视台《人说山西好风光》节目第二季成功落下帷幕,这个以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申办活动为载体的综艺节目,在海内外有效扩大了山西文化旅游资源的影响力。笔者作为临汾市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参与了《人说山西好风光》临汾市电视竞演节目的创作与展演,临汾市在2016年和2017年两次竞演活动中都夺得第二名,并获得2018年山西旅游发展大会的主办权。在策划两次电视竞演活动的总体方案时,笔者从“新闻传播”角度上考虑,认为临汾旅游文化资源最具传播价值的是蕴含其中的“人文”,就此提出了“以新闻传播规律发掘人文资源底蕴”的建议,这里结合临汾市参加山西旅游发展大会申办《人说山西好风光》电视竞演效果,对当初“以新闻传播规律发掘人文资源底蕴”的思路进行梳理归纳,浅探刍议,抛砖引玉。
  【关键词】新闻传播;新闻与人文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新闻传播规律即:“新闻传播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如实地又有选择地及时公开传送接受者需知又未知的新闻事实信息”。新闻传播三种基本规律和两种主要方式即:“选择律、效用律、接近律”和“自发作用、自觉运用”(摘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杨保军《试论新闻传播规律》)。
  一、以新闻传播的“选择律”审视人文资源
  新闻传播选择律要求尽可能寻求传受双方“注意域”和“注意力”的一致性。临汾市参加《人说山西好风光》电视竞演的节目有限,这种“一致性”应该体现在临汾市旅游文化资源当中哪些景区景点所载负的“人文”备受关注,换句话说就是具备较高的“新闻价值”。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这个“五千年”是从地处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遗址算起,最新考古成果已经证实这里是最早的“地中之都,中土之国”,是此前传说中的“帝尧”建都之地,是迄今发现的“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信史和“中国”之源。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条河上最能体现民族精神和中国文化特征的壶口瀑布和乾坤湾两处景观,分别位于临汾市所辖的吉县和永和县。“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大槐树明代迁民遗址是天下华人魂牵梦绕的老家。用新闻价值的标准来衡量,“帝尧之都,中国之源”是陶寺考古的最新成果,具备时效性;黄河壶口瀑布、乾坤湾和洪洞大槐树,作为人文资源具备独特性;这些人文资源关系全中国,关系天下华人,关系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否有昭告世界的信使,关系受众之广堪称“全世界”;中国之源、华人老家、民族精神、中国文化,这些地标意义和人文内涵,从地理上,尤其是从心理上,可以接近亿万受众。所以临汾市《人说山西好风光》电视竞演节目集中展示“陶寺遗址”“黄河壶口瀑布”和“洪洞大槐树迁民遗址”的人文底蕴。
  二、以新闻传播的“效用率”推介人文资源
  新闻传播效用律要求传播主体的意图尽可能适应接受主体的需求。按照这一要求,临汾市参加《人说山西好风光》电视竞演节目,首先信息含量要足,围绕“根祖意识、民族精神”这一人文主题,要饱含受众“欲知、应知、未知”的信息。每个节目要追求“尽可能大的新闻信息流量和尽可能高的新闻价值”。我们先以临汾市副市长王振宇(现任临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在“城市印象”环节的TED推介文本为例:
  题目:《中国的年轮在临汾》
  大家好,很高興给大家介绍我们美丽的临汾,谈到临汾我想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壶口瀑布和洪洞大槐树,但是今天我想换一个角度,从一个新的视角同大家一起走进临汾。现在大屏幕上呈现的是三颗远古人类的牙齿化石,这是20世纪50年代在临汾丁村被考古发现的,距今已有十万年的历史。丁村人的考古发现填补了距今二十三万年的北京猿人和距今三万年前的山顶洞人之间二十万年的一个空白,它也反驳了西方历来就有的“东方人种西来说”这样一个观点,它还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我们黄皮肤的炎黄子孙,我们的根就在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临汾历史上最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时间刻度,是在距今大约五千年之前,那时候的临汾有一座都城在这里,是尧的都城,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陶寺遗址,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一个陶制的扁壶,上面有一个红色的图案,经过考古论证,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汉字“文”。陶寺文字出土又把中国汉字的成熟期向前推进了至少六百年。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个圭尺,它有两个作用,第一测定历法,第二丈量土地,这两种工具一定是社会王权阶级必须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两项权力。圭尺被垄断了就意味着国家产生了,陶寺圭尺也从物证的角度证实了最早“中国”的含义,“地中之都,中土之国”。
  ……
  中国历史发展的每一个节点在临汾留下的遗存不胜枚举,临汾这座在古代被称为平阳的城市,如果说它有魂魄的话,那么一定是来自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血脉,它见证了中国的年轮。面对厚重的历史文化遗存,面对我们需要做大做强的文旅产业,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今天就把其中的一个尝试带到了现场,就是以虚拟现实的VR技术来对陶寺出土的古观象台进行三百六十度全景式沉浸式的体验,这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摘自临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振宇《中国的年轮在临汾》)。
  王振宇副市长的讲演同身后大屏幕演示浑然一体,加上现场观众代表戴上VR眼镜的所转达的体会,信息含量十足,以至于整个推介期间,现场的评委、观众凝神静气,直到演讲结束才猛然报以热烈的掌声。
  现场特邀嘉宾、著名印象派导演王潮歌评价说:“在您像一位老夫子一样介绍考古成果的时候,我很感动,但同时也纳闷,您这是在说旅游吗?最后我终于明白了,用最新虚拟现实科技成果,让远古祖先的生活场景浮现在游客面前,让游客在中国最古老的土地上触摸历史的脉搏,您的介绍太有吸引力了。”
  三、以新闻传播的“接近律”增强“人文”影响力
  新闻传播过程直接表现为传受主体之间的事实信息分享和共享过程,而达到传播主体与受体之间的精神交流与接近,是新闻传播的深层目的和理想境界。接近律的要义是由“传播”到“传通”,达到传受主体双方充分沟通,换句话说就是“情感上产生共鸣,思想上形成共识”。让我们以临汾市参加《人说山西好风光》电视竞演“城市旅游营销和发展规划推介环节”的节目为例:   推介人:(特邀)央视原新闻节目主持人张泉灵
  “大家好,我是张泉灵,以前是主持人,现在是投资人。投资人的眼光永远在寻找最有价值的洼地,今天我就给大家推介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洼地——临汾。我先请大家看两样东西。”
  借助高科技手段虚拟的“扁壶”和“龙盘”真品分别呈现在舞台前端的两个方柱形展台上。张泉灵告诉大家这两件文物上有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和“龙纹图形”——帝尧時代的“国徽”,它的出土地点临汾陶寺遗址被考证为中国最早的都城——上古传说中帝尧时代的国都,这座都城面积相当于四个紫禁城。伴随着她的介绍,大屏幕背景上呈现出利用三D技术虚拟展示的帝尧古都“宫殿区、贵族区、平民区、古观象台”等场景影像,气势恢弘,震撼全场。
  张泉灵动情地说:“未来在这片土地上,要建一个以考古体验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区和尧都博物馆,我们可以戴着3D或者VR眼镜穿行在四千五百年前的都城里,还可以带着你的孩子在“开放游览区”亲身参与考古发掘体验,这是多么神奇的同祖先直接对话的方式啊!人这一辈子总会问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中国人至少应该去一次临汾,因为你有三次机会说我是从这里来的。你可以带着孩子到洪洞大槐树下,说六百年前我们的祖先从这里出发,可以抚摸尧都的土,说四千五百年前我们就已经是龙的传人,你可以到黄河壶口瀑布,说中华民族从这里繁衍,所有的旅行都是一次出发,但是,华人到了临汾就是回到自己的老家。”
  这样的推介让全场为之心动,不时激起热烈的掌声。
  嘉宾席上的著名学者王立群说 :“这个介绍用事实证明,中华文明有文字记载的信使史远远早于商代的甲骨文,这在学术上意义非凡,临汾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上千年,临汾了不起!。”
  嘉宾席上的著名导演娄乃鸣说:“临汾的节目把观众都说成了大槐树下走出来的老乡,太亲切了,下一次旅游我要去临汾。”
  盈科旅游创始人梅向荣说:“我们一起去,我要带着孩子,让孩子看看最早的中国,看看老家的大槐树,还有激荡人心的壶口瀑布。”
  临汾市参加2016全省旅发大会申办电视竞演的多数节目是自觉运用新闻传播规律的文本,我们不否认,临汾的旅游文化资源本身具备很高的传播价值,依靠客观存在的新闻传播规律自发作用,也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关注,但要在传播中追求“传通”的理想境界,还须更加自觉地运用新闻传播规律。
  作者简介:卫恩瑞(1962-),男,汉族,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记者,现任山西省临汾市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从事电视新闻采编及节目管理三十多年,有五十多件作品获国家级、省级新闻奖。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传播。
其他文献
【摘要】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许多传统地名伴随着拆迁、重建而消失,有的被洋地名所替代,地名的文化内涵随之流失,地名文化保护迫在眉睫。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则为保护地名文化提供良好的契机与平台。论文以福建省为例,探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问题。通过在微博、微信两个自媒体平台中搜索关键词“福建地名”“福建地名文化”,梳理自媒体语境下福建地名文章推送的频率、账号主体及内容类型特征,分析其文化内涵。在
BenQ FP241WZ囊括了HDMI、D-Sub、DVI、色差、S-Video和复合视频6种视频接口、可连接硬盘播放器、数字电视机顶盒、DVD播放机、高清播放机等多种娱乐设备,再加上其1920×1200超高分辨率和画中画等功能的整合,视频应用功能简直是无懈可击。而“插黑技术”则消除了人眼在观赏动态画面时的残影现象,就算熬夜看韩剧,眼睛也不会太疲劳。
【摘要】中国武侠片与美国西部片是影坛上的两种跨文化而颇具相似性的类型片。两者之间不论在美学与审美性等文化符号上,还是在类型模式、故事叙述、人物塑造、时间发展上,都具有可比性的价值。本文通过对武侠片的侠义精神和西部片的个人英雄主义进行审美比较,探究这两种相近的艺术形式各自的本质内涵,揭示出人类情怀的共通性与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对艺术形式的深刻影响。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世界的融合,在当今社会文化下,这两种代
居室的大小并不能代表欢乐的多与少,只要有喜欢的事物并努力追求,蜗居也能成为快乐的源头。  “《数字家庭》的编辑们,你们好!我是一位高清爱好者,我喜欢看电影,现在每月都会在电影院观看2~3部电影。我一直都有收集DVD影碟的习惯,但最近两年,买得比较少了——电脑代替了DVD影碟机成为了我的播放源。不过电脑的使用还是不太方便(有的影片解码需要单独设置,老婆不会)。现在我想购买一台高清播放机或蓝光影碟机,
遥控模型玩家几乎清一色是男性,男人与机械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也是很少有女性能够理解的。故此,在遥控模型这个圈子里,女性玩家甚为稀少!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 要】通过创设旧知情境,为求新知作铺垫、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创设训练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训练情景 课堂效益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摘要】歌曲《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它的创作者——歌王子王洛宾通过多年搜集、整理和改编,让世界人民了解到新疆人民的情感世界是多么丰富灿烂。活泼的节奏和动感的旋律使民歌小曲转变为家喻户晓。如今,从民歌歌手到港台歌星再到“超女”,对这首作品解读随着时代变迁一直进行着调式、节奏等的转型。本文就新疆民歌《青春舞曲》为例,探究当代音乐存在现象与变化趋势,运用当代文艺思潮与审美文化知识从而进行解读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围绕市场需求,培养电子技术行业需要的中低级电子技术人才为方向的,面对日益快速发展的电子技术,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进一步加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环境和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也日益成为本专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注意知识、能力、素质的内在相互联系和支持,充分认识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对课程进行重组、整合和优化
优质购买计划国人都非常乐意用先进的电器装扮自己的家,这也是为什么数年以来,国人热衷于购买大尺寸电视机的原因。在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投影机也有专为家庭设计的产品。在工作与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以投影机为核心组建的家庭影院也被很多人向往。人们对优质生活的向往使他们在制定购买计划时的眼光变得挑剔,如果要打造大屏幕的家庭影院,那么就一定达到较好的品质。在优质购买计划之中,一台性能在主流水平之上
在普通的工薪族还在为选择42英寸或者46英寸挣扎的时候,有钱人早就瞄上了100英寸电视机。且不说它高昂的价格,单看100英寸的屏幕,岂是30平方米的小康客厅所能消受的?所谓花钱买快乐,这实在是和拜金没关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