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对新生儿窒息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来源 :安徽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laa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对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126例,根据1 min Apgar评分分为重度窒息组57例和轻度窒息组69例.另根据病儿出生后5~14 d颅脑B超、CT或核磁共振扫描结果,将入组病儿分为脑损伤组(77例)和无脑损伤组(49例).另选取同期在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123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所有受试新生儿血清UCH-L 1、GFAP水平,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ROC曲线进行血清UCH-L 1、GFAP诊断价值分析.结果 重度窒息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NBNA)评分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32.05±1.79)分比(36.12±2.54)分,P<0.05].对照组、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血清UCH-L 1[(0.78±0.25)ng/mL、(1.36±0.42)ng/mL、(2.19±0.71)ng/mL]、GFAP[(0.48±0.16)ng/mL、(1.14±0.28)ng/mL、(1.65±0.49)ng/mL]水平依次显著升高(P<0.05),1 min Apgar评分依次显著降低[(9.14±1.09)、(5.46±1.28)、(2.25±0.73),P<0.05].脑损伤组病儿血清UCH-L 1、GFAP水平明显高于无脑损伤组病儿(P<0.05),NBNA评分明显低于无脑损伤组病儿(P<0.05).窒息后脑损伤病儿血清UCH-L 1、GFAP水平均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P<0.05).低1min Apgar评分、低NBNA评分、高UCH-L 1水平、高GFAP水平是影响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UCH-L 1、GFAP联合预测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876,灵敏度为89.60%,特异度为88.00%.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病儿血清UCH-L 1、GFAP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作为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有一定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金丝桃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HPAEpiC)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HPAEpiC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金丝桃苷低、中、高剂量药物组、anti-miR-NC组、anti-miR-199a组、高剂量药物组+miR-NC组、高剂量药物组+miR-199a组.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9/激活蛋白-1(TLR9/AP-1)信号通路在过敏性鼻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干预组,每组16只.实验组、干预组制备过敏性鼻炎大鼠的动物模型.干预组造模成功后给予治疗药物干预.将各组16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8只,分别于末次干预后6、12 h处死后采集血液标本和鼻黏膜标本.检测各组大鼠干预后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症状评分、鼻黏膜组织中C-Fos、C-Jun表
目的 研究河南省3~18岁儿童矮小症流行现状,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10市12667名3~18岁幼儿园及中小学生,分析身高的年龄分布,不同年龄、性别、学校类型矮小症患病率特点,并对影响矮小症患病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省儿童矮小症患病率为5.2%.身高分布总体特点为男童高于女童,但10~12岁组男女童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4岁组男童矮小症患病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学校类型中,中学男童矮小症患病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