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新电影运动的清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pd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82年至1987年的台湾发起了一次电影现代化运动,《光阴的故事》正是这场电影运动的开山作。受台湾乡土文化的影响,清新而忧郁的风格开始引领一阵怀旧电影风潮;导演将个人记忆与历史背景投入到电影创作之中,也使台湾电影在文化底蕴和艺术追求方面有了真正提升。本文试从电影诞生的背景,特点以及影响来探求电影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光阴的故事》;个人成长;商业与艺术
  作者简介:温元琪(1996-),女,汉族,湖北宜昌人,现就读于湖北文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4级4班。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2
  一、《光阴的故事》的诞生
  阿巴斯说“怀旧不是过去记忆的重现,而是将记忆重新拉回过去。”人们选择用电影的方式去记录流逝的光阴,这意味着怀旧不是被动去回忆,而是主动地去建构历史。历史上的台湾文化属于近海岛屿的海岛文化,具有文化的两重性,骨子里保留了大陆的中国文化,同时又被其他不同文化所浸染,这种文化交织的局面也形成了特殊的文化格局,而作为文化表现形式之一的电影,也与之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台湾电影也走過了一段艰难的探索时期。
  国民党执掌台湾以后,大力推行传统文化,实行“惩严”政策,对电影的把控及要求非常严格,市场是只能播放“主旋律”电影;60年代中后期,奉行“健康写实主义”风格路线,但毕竟这个运动还是一项由上而下的政治宣传活动,脱离了现实,过于理想化,并没有真正给电影事业带来多大的改变;70年代后期,工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台湾的传统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制片减少,海内外电影市场缩小,此时“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影”)所拍摄的说教意味浓厚的政宣片一直遭遇滑铁卢境遇,市场不景气,再加上作为一个体制内的电影机构,一直实行的“师傅带徒弟”的传袭制度,一个学徒想要自己当导演拍电影史需要等待很长的一段时间,而“台湾當局面临着丧失国际地位,与岛内民众信任的双重压力,为了获得民意支持,不得不采取怀柔政策,在电影创作与监督方面,也逐渐放松管制。”[1]所以此时的中影有种置死地而后生的意味,冒险的改变用人制度,大胆起用新人导演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张毅,于1982年拍摄低成本电影《光阴的故事》。
  二、《光阴的故事》的开创之举
  (一)关注个人成长的题材
  《光阴的故事》通过四个处于人生不同时期的故事来表现人生的不同阶段,而电影的四位编剧及导演都不约而同地拥有较为一致的创作理念、创作主题以及整体风格——关注个人记忆与成长。
  电影中的每个创作人,都是个体记忆的成长与延续,之于整个时代,则是这个群体的记忆涌现。“努力从日常生活细节,或既有的文学传统中寻找素材,以过去难得一见的诚恳,为这一代的台湾人的生活、历史及心境塑像”[2]。这也正是台湾新电影运动后,电影所要努力表达的内容。
  在电影《光阴的故事》中共分为《小龙人》《指望》《跳蛙》《报上名来》四个片段。《小龙人》的导演是陶德辰,它刻画的是60年代一个性格内向名叫小毛是的孩子;《指望》的导演是杨德昌,它所描写的是60年代中期,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少女身体以及心理上的变化;第三段故事《跳蛙》的导演是柯一正,它所表现的是在70年代,充满朝气对任何事都积极向上的大学生杜时联;最后一段故事《报上名来》的导演是张毅,它所呈现的是正处于80年代一对新婚夫妇在忘带门钥匙后发生的一系列囧事,因没有及时向邻居说明自己的身份才碰到了那些尴尬的事情。
  其后的《童年往事》《小毕的故事》《悲情城市》等都沿袭了这一视角,从代入个人成长经历去反映电影主题。新电影作品中,许多影片都将都将个体对成长的记忆作为影片的题材,是因为“新电影剧作成长的二三十年,正是台湾政治、社会、经济变化巨大时期,自传式的成长回忆,不但展现台湾电影史上未曾有过的现实笔触,也代表着多种角度,寻求台湾身份认定的努力。”[3]
  这部电影的诞生,使人们更多的关注个体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成长”模式的影片,从一个人的记忆、到一代人的记忆,以至于到整个台湾社会的家庭状况的变迁,台湾电影也从一种宣传工具变为人们对社会直观反思的产物,它是一面历史的明镜,使人们发现真善美,从反省中得到力量。
  (二)清新朴实的纪实风格
  二战以后,因为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产生,在全球也掀起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风潮。1963年在台湾兴起的“健康写实主义”电影就受到了该浪潮的影响。此次台湾新电影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的发展。
  不同于之前的武打片、言情片、暴力片戏剧化的叙事风格,新电影更追求自然朴实的影像风格。在片段《小龙人》中,影片开始,唱片机指针被拨上,音乐响起,画面淡出,淡入的是一条铁轨,小毛(蓝正文)随即进入画面,伴着音乐摄影机跟着他的脚步,走过铁轨,破败的街道,老旧的木板屋,最后来到一对蓝色大门前,他推门而入,迎来的是妈妈的斥责,院子里弟弟正在和小伙伴玩弹珠。《指望》中,最后他们一高一矮,推着单车,在夜色蒙蒙的道路中,在路灯昏黄的指引下,向前走着回家去。他们回家的背影中,飘起了男孩的声音,那又是他在充满信心和希望地展望未来,影片就在他缓缓的叙述中,落幕了。
  同时,追求这种纪实风格还表现在影片很少采用大明星,除开《报上名来》中的张艾嘉,其他演员都是非专业的,在情绪表达上更为自然;大量采用外景拍摄,更多的使用自然光源,不论是《指望》中小芬和她小伙伴学骑车的片段,还是《跳蛙》中杜时联为争得荣誉游泳的场景,影片的影调与色调都看上去更加舒服自然。
  视觉画面柔缓恬静,虽然没有给观众带来视觉上冲击,但却可以陶冶观众那私处的真性情。故事情节稀松平常,仅仅是平常人的生活画面,没有那么富丽堂皇,但却能够召唤沉迷于黑金政治中的人们回归生活,回归人本位,而这些都是充满着浓的人间烟火味儿和七零八碎琐碎又平凡的日常,   三、《光阴的故事》的历史意义
  《光阴的故事》中的四个故事《小龙头》、《指望》、《跳蛙》、《报名来》,分别借喻着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又为小学、中学、大学、社会四个跳级式的人生阶段,恰好形成了一个转动的故事,所有人也在重复这个必然而然的成长。
  它通过很前卫的海报设计成功吸引了观众的注目,并以“中华民国二十年来,第一部公开上映的艺术电影”[4]来赚取噱头,使得电影票房大卖。可能从现在看来,它在塑造人物或组织故事情节发展上有一些不足之处,短片显得过于青涩,但从当时来看,它不论是从主题表达还是表现形式方面,都与过去台湾电影有所不同,具有历史突破性意义。故事虽然都挺简单,可是把人生四季社会百态都囊括进去了,那样一个时代,开始关注现实关注人自身的生存状态,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敏锐的眼睛。
  它改变了70年代琼瑶爱情剧与政治宣传类电影的固有题材充斥荧屏的局面,开始关注个人成长的发展历程,既不煽情也没有过多的曲折性戏剧结构。它打破了当时电影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宣传工具的局面,推动了台灣电影制作理念、生产方式、题材与类型、电影语言等方面在一定范围内的革新,加快了台湾电影现代化进程。在《光阴的故事》大卖之后,激起了一帮电影人的热情,在以后的1982年至1987年这五年间,台湾地区的一群新兴导演进行自我创作,拍摄了一些与当时主流电影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不同的影片,诞生了不少优秀作品电影作品如《儿子的大玩偶》《童年往事》《风柜来的人》等,不断丰富了电影的类型,集中体现了战后新一代文化精神。
  四、新电影之后的成长与思考
  在《光阴的岁月》之后,佳作不断涌现,例如陈坤厚《小毕的故事》(1983)在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中获得了最佳剧片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改编劇本奖。在第2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中《老莫的第二个春天》(1984)获得最佳剧情片奖和最佳原著剧本奖,在第2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中《我这样过了一生》(1985)获得最佳剧情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和最佳女主角。同时,万仁的《油麻菜籽》(1983),杨德昌《海滩的一天》(1983)侯孝贤《童年往事》(1985),杨德昌《恐怖分子》(1986),柯一正《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1986)等一系列优秀的影片,也包揽了1984年至1987年金马奖的主要奖项。由此看来,80年台湾电影可谓是成绩显著。
  总的来说,《光阴的故事》具有划时代意义。在电影创作以及电影语言等方面改变了台湾电影的艺术风貌,同时以个人成长记忆题材为点,发散很多其他的方面作为电影题材,为电影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比如关注底层社会的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对台湾社会进行针砭;对家庭、婚姻的探讨,反映当时中产阶级家庭的状况以及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这些都或多或少对历史文化进行了反思,既凸显了文化内涵,也显现出了人文关怀。纵观台湾电影的发展始末,它一方面满足了台湾新兴导演对自我感情表达的追求,另一方面也适应了台湾社会改革以及台湾电影发展的需要。
  杨德昌、侯孝贤等新电影的导演们将他们创作的电影称为“另一种电影”,他们重视艺术的创作,也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但却忽视的电影作为商品的这样一个属性。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与其他传统性艺术有一个本质性的不同点,即它首先是一门工业,其次才是门艺术。”[5]从一开始接触电影,它就是作为一种商品出现在我们眼前,但如果使电影与商业属性分开,电影也就无法生存。新电影的导演们并没有完全割裂电影的商品属性,《光阴的故事》从营销手段就可以看出,它依然是商业的附属品。只是创作者们执着追求电影的表现力,更多的是使电影作为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没有关注市场,学者顾铁军指出:掌握电影的不是艺术家,而是市场。市场就如一只无形的手,操控着电影。然而这也最终归结到一个问题——电影是一项艺术还是一种商业。
  五、结束语
  《光阴的故事》是台湾新电影运动问世二十多年的象征,一个用不断成长来讲述的光阴故事,表面平实温和,内里暗流汹涌。曾经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重要推手吴念真老先生曾在采访中说道“以创作者为主的电影时代已经过去了”。或许他悲观的感叹艺术创作被商业所控制也不是并无道理,然而我们对台湾电影乃至中国电影都仍充满期待。
  注释:
  [1]黄文杰.当代视角下台湾新电影:立场、旨趣与美学[J].电影艺术.2009(03):60.
  [2]焦雄屏.台湾新电影的历史及文化价值[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0(02):87.
  [3]焦雄屏.寻找台湾的身份:台湾新电影的本土意识和侯孝贤的《悲情城市》[J].北京电影学报1990(02):17.
  [4]小野.一个运动的开始[M].台北:时报文化.1986:103.
  [5]邵牧君.电影万岁[J].世界电影.1995(01):15.
  参考文献:
  [1]陈飞宝.台湾电影史话[M].北京:中国电影.2008-9.
  [2]焦雄屏.台湾新电影[M].台北:时报文化.1990.
  [3]叶龙彦.八十年代台湾电影史[M].新竹: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馆.2003.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文理学院人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学科群开放基金项目成果,项目名称:数字时代ACG亚文化在中国主流商业电影中的编码方式,项目编号:2017xkq006。  摘 要:研究ACG亚文化与主流商业片的融合,关键在于深刻理解亚文化如何作为符号,在主流商业片中编码和解码的过程。W.J.T.米歇尔在《图像理论》中提出了基于能指和所指、生产者和观看者的四分模式,将符号学引入到影像的创作与接收当中。在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民族学院院办科研项目一般项目“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电影研究”(XYZB1500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针对斯蒂芬·金恐怖小说《闪灵》,及其改编电影1980年版本电影《闪灵》中的叙述者进行分析,从小说的传统叙述者、电影的现代电影叙述者机制,和该小说叙述者与该电影叙述者之间的遵循与重构三个方面着手,得出了叙述者的处理,是电影《闪灵》叙事上的成功之处,这也是小说与电影之所以都
目的: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 LMDF)是一种发生在颜面部、眼周及颊等部位,以粟粒大小暗红色结节为主的慢性皮肤疾病,成年男女均可发病,愈后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认知功能和海马IL-1β、TNF-α、IL-10表达的变化,探讨姜黄素对其认知功能和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雄性Wistar-K
虽然出口规模较大,但质量偏低、附加值不高的问题长期羁绊着行业前行的步伐。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竞争中暴露出的传统竞争优势弱化和核心竞争力缺失,正日渐削弱着原本就
【目的】  1. 描述贝伐珠单抗综合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个案特点  2. 探讨贝伐珠单抗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3. 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贝伐珠单抗应用于治疗局部晚期及
研究目的: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遗传性代谢病高危筛查诊断体系,并使之在应用实践中得以逐步完善,指导临床诊断处理、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高遗传性代谢病诊断、治疗和研究整体
数据校正技术已广泛用于许多不同的过程工业中,其中Simpson 等提出的基于独立物流的数据校正方法用于多组分过程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但该方法直接用于多组分过程数据校正尚有许多局限性。本文在分析Simpson 法基本原理和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在目标函数中引入组分流率与总流率平衡的约束条件,给出了新的计算方法。实例研究表明,新方法克服了Simpson 法的缺陷,可有效地用于无反应节点的多组分过程
目的: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多合并有白内障,有些需要行白内障手术。这些患者具有眼球小、晶状体厚等特殊解剖特点。目前临床上没有专门针对这类患者的人工晶状体。我们
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高活动性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of highactivity,PDHA)的发生PDHA发生率及发生时间的情况,分析与骨科老年患者各种相关因素,为老年患者术后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