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对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传热特性影响的实验分析

来源 :发电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8577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被广泛应用于中温太阳能工业热利用和高温太阳能热发电领域,然而太阳能间歇性的固有缺陷与供能系统期望的稳定连续运行相悖.通常通过调节流量使变太阳辐照条件下运行的槽式集热器提供相对稳定的有用能量输出,进而对其下游设备的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为了研究流量变化对集热器瞬态热行为的影响,通过人工调节造成流量的阶跃变化来开展实验,并且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流量下的雷诺数、努塞尔数和传热流体对流换热系数.
其他文献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建筑节能减排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居住建筑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比较大,若在居住建筑中应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对于整个生态城市的建设非常有价值.而目前太阳能光伏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主要以新建项目为主,城市中现存大量的既有居住建筑,同样具有利用价值.文章以上海市20世纪90年代前建造的大量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光伏系统安装后的发电量和费效比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既有住宅区进行光伏系统改造的策略,旨在为上海市既有住宅区的太阳能光伏技术改造实践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社区公共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空间治理的重要载体,对社区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2010—2020年间国内社区公共绿地相关中文文献,得出近十年社区公共绿地的相关研究视角:概念认知视角、规划设计视角、影响机理视角以及供需服务视角.并在当前社区多元化需求的背景下,提出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满足多元需求的布局优化路径和绿地服务功能品质提升的展望分析,以期系统了解社区公共绿地特征,指导其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文章基于“后疫情时代”视角,纳入住宅科技理念,通过对AI智能、云端数据等虚拟技术的研究,实现网络虚拟与住宅实体的空间联系,赋予健康住宅新的时代属性,推动其智能化设计转型,并不断更新迭代以发挥最大效能,实现健康住宅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老年人在其生命周期中将面临住居家庭结构的变化,产生与之对应的不同需求,要求居住建筑能够及时更新以满足需求变化.文章结合开放建筑理论以及SI住宅支撑体和填充体分离的工业化技术,探讨了工业化老年住区的户型建立方法,并利用工业化技术体系,对可变老年住区的建造和更新改造进行了研究.
随着高层建筑外墙饰面层的老化,外墙饰面层脱落事件时有发生,给城市公共安全带来较大隐患.文章结合实例,从管理、检测、修缮设计和施工等方面介绍某建筑外墙面砖饰面层维修工程的实施经验,为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在处理该类问题时提供借鉴.
相较于“一府六县”的“小徽州”,“大徽州”是指形成于徽州,影响到华夏大地乃至海外的地区.明清时期的武汉是徽商、徽人等移民、经商的重点地区,徽州传统建筑文化的渗透与武汉本土徽派建筑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武汉的徽派建筑文化,如黄陂大余湾、梅池村、汉口新安书院等.武汉徽派建筑多为一层平房,注重风水选址,将重要的祠堂、药局、书院等类型的建筑进行多点布局,不设影壁,且以石头砌墙,既保留了传统徽派建筑的高墙灰瓦、天井等形制,又适应了当地地形和文化特点.
对目前数据中心所采用的蒸发冷却(凝)技术应用形式——蒸发冷却空气处理设备、蒸发冷却制备冷水设备以及蒸发式冷凝设备等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介绍及分析,并概述数据中心用蒸发冷却(凝)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为可再生能源调峰电力,集成大容量储热的太阳能热发电将在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实现我国未来能源结构升级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途径之一.随着近十年来国家对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大力发展,目前我国太阳能热发电装机规模已跃居增量世界第一、总量世界前列的位置,自主化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另外,以大跨度变工况、强瞬态随机性以及大热力迟滞为特征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具有通过光热有序转化、多过程匹配、能量梯级利用、高参数储能等途径,进一步实现能效提升与成本降低的巨大
期刊
介绍了抛物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数值仿真研究进展,特别是对集热管内流场与聚光器外流场所涉及的数值仿真研究进行了综述.在集热管内流场研究中,传热介质类型、聚光特性对集热性能与热应力分布影响显著,尤其在水/蒸汽介质集热回路中,特有的气–液两相流叠加管外非均匀热流密度分布有可能导致严重的集热管热应力弯曲变形问题.在聚光器外流场研究中,由于实际风速较大,超薄镜片的结构强度较低,聚光器承受风载变形,致使光学效率损失,甚至会导致抛物槽式集热器结构失效,直接影响整个集热镜场正常工作.
可再生能源互补热电联产系统在区域综合能源利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槽式太阳能辅助生物质热电联产系统,利用中低温槽式太阳能加热导热油,驱动吸收式热泵给热网水预加热,在生物质燃料与供热量保持恒定的条件下节省采暖抽汽、增加功率输出.采用EBSILON Professional软件对案例机组和集成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系统能流与?损等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可产生1.78 MW·h的太阳能发电量,光电效率为20.06%,光电转换?效率可达到21.60%.选取5个典型日探讨不同辐照条